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载荷共享并联系统疲劳累积损伤可靠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存在载荷传递、分担的并联系统,传统的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已不适用.为了有效处理载荷共享并联系统的可靠性问题,首先分析了并联系统的相关失效,并分步计算并联系统可靠度,应用全概率公式和Miner理论对并联系统进行了疲劳累积损伤可靠性建模.其次,运用Monte Carlo方法对零件寿命服从Weibull分布的并联系统可靠度进行了模拟计算,同时对零件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并联系统可靠度显式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建立了变应力作用下并联系统疲劳累积损伤可靠性模型.  相似文献   

2.
针对正态分布场合下无失效数据的情形,利用最小二乘估计,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和模糊加权最小二乘估计三种方法,给出正态分布参数和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于失效时间遵从指数分布,本文提出了定时截尾样本下可靠性抽样检验方案的统计方法.质量统计是不可靠度的矩估计的严格增加函数,利用渐近正态分布样本量和接受常数被近似确定.  相似文献   

4.
对数正态分布无失效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对数正态分布的无失效数据问题 ,利用构造先验分布的减函数法给出失效概率的多层Bayes估计 ,从而求出对数正态分布参数与可靠性指标的估计 ,解决了对数正态分布无失效数据的可靠性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5.
引入结合Kriging代理模型法和Monte Carlo抽样法的主动学习可靠性分析方法(AK?MCS),以管道尺寸、作用载荷以及管材属性为基本随机变量,对受内压悬臂管道在给定工况(即28 MPa内压,自由端5.06 mm纵向位移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寿命进行可靠性分析。首先根据管道三点弯曲疲劳试验结果,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建立管道的Manson?Coffin疲劳寿命模型,而后采用AK?MCS方法获得管道的疲劳寿命?失效概率/可靠度曲线,为内压管道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基于概率的寿命预测结果。根据该曲线进而得到管道的疲劳寿命频数直方图,发现弯曲疲劳寿命总体上呈正态分布。此外,通过与Monte Carlo方法的比较,证实了AK?MCS方法在保证受内压航空管道弯曲疲劳可靠性分析精度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计算量。  相似文献   

6.
复杂井况下油井套管柱的系统可靠性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到套管几何尺寸和力学性能参数的随机性,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得到套管强度的随机分布规律.建立套管柱8种不同失效形式的极限状态方程,给出套管强度和载荷均为正态分布时的可靠度计算公式.依据套管柱沿井深方向上的结构、强度及载倚差异将其离散为多个基本单元,利用可靠度计算公式对套管柱基本单元与整体的可靠度进行定量计算,分析不同井深下套管柱的可靠性影响冈素和主要失效形式的发生概率.结果表明,影响套管可靠度的主要因素是套管抗挤强度和外挤载荷,套管失效形式以挤毁为主.  相似文献   

7.
利用可靠性和模糊集理论建立了磨损的模糊可靠性设计公式,并推导出磨损量服从正态分布,模糊分布为降半矩形,降半梯形及降半正态分布时的模糊可靠度计算公式。给出了计算实例,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类似的可靠性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以应力-强度干涉理论为基础,给出了当强度、应力为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指数分布时,一定置信度下可靠度的设计计算公式,与图表法相比,应用这些公式进行零件的可靠性设计,设计的可信度得以提高,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强度-应力干涉理论设计的零件,通常由于没有考虑服役时间导致零件疲劳失效.这种静可靠度设计不能正确反应零件在服役过程中可靠度的变化,印使设计一定的安全裕度也往往在服役过程中由于可靠性不满足要求而导致零件失效.充分考虑服役年龄对机械零件强度分布的影响,建立零件强度-应力可靠度动态模型,探讨疲劳失效对零件可靠度的变化;通...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基于可靠度的疲劳强度的许用应力计算公式.当结构抗疲劳损伤强度Q和结构疲劳损伤量D均为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时,疲劳许用应力与可靠度有一一对应关系,并可用显式表示.  相似文献   

11.
抽油杆疲劳寿命可靠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油杆作为抽油系统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疲劳寿命的可靠度严重影响整个抽油环节。由于抽油杆个体差异和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其疲劳寿命具有分散性,需要通过统计推断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对抽油杆疲劳寿命可靠度进行研究,从而为油田在选择抽油杆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混凝土疲劳寿命既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又服从两参数威布尔分布这一前提,由概率论中特征函数出发研究两种分布的逼近性,得到了两种分布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在理论上,沟通了两分布间的联系,藉此可利用对数正态分布参数估计威布尔分布参数,从而得到了一种新的两参数威布尔分布的估计方法.此外,在已知混凝土平均S-N关系的前提下,提出了混凝土对数疲劳寿命标准差与应力水平呈近似线性的假设;利用提出的参数估计方法,研究了任意应力水平下混凝土疲劳寿命分布的概率模型,这将为混凝土结构的疲劳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预测履带起重机臂架结构的可靠度,将履带起重机臂架的几何尺寸、材料特性参数和作用载荷视为随机变量,建立了以臂架强度、刚度、整体稳定性和压弯杆件稳定性为失效模式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利用响应面法将各隐式功能函数转化为显式表达式,再结合验算点法求得各功能函数的可靠性指标。对现有某型号履带起重机臂架主臂工况进行了可靠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臂架可靠度随载荷增大而减小,呈非线性变化趋势;相对而言,短臂工况时压弯杆件的稳定性和臂架强度的可靠度较低,臂架倾向于发生压弯杆件失稳和臂架强度失效;长臂工况时臂架整体稳定性的可靠度较低,易发生整体屈曲失效。该研究为臂架的安全程度度量提供了一种基于可靠度的概率评价方法,也为其他大型复杂工程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含有非正态随机变量且随机变量具有相关性的机械零件单模可靠度统一模型,运用Rosenblatt变换(RT变换)、R-F变换、Edgeworth级数法将非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变换为正态随机变量,利用线性代数理论将相关标准正态随机变量转换为线性无关的正态随机变量,然后利用一次二阶矩(FOSM)法、改进的一次二阶矩(AFOSM)法求得机械零件单模可靠度指数及可靠度.基于所建机械零件单模可靠度统一模型,提出了含有非正态随机变量且随机变量间具有相关性的零件单模可靠度计算机求解的实现算法.以某1.6 MW风电齿轮箱中一对标准直齿轮啮合传动为例,通过探讨齿面接触疲劳这一单模失效下的可靠度,分析了随机变量间相关系数的变化对零件可靠度的影响规律,同时验证了算法的适用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可转位刀具在断续切削加工时,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劳破损.刀具各设计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刀具的可靠度.以应力-强度干涉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可转位刀具的动态可靠性数学模型,给出了刀具在切削加工时的可靠度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与灵敏度分析方法相结合,推导了刀具各设计参数的动态可靠性灵敏度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各设计参数的动态可靠性灵敏度的变化曲线.研究表明,刀具各设计参数的改变对其可靠性的敏感程度大小不一,对敏感参数的选取要加以控制,以提高刀具的可靠度和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同时为提高刀具系统及整个机床的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复杂结构件在随机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可靠性,将含有多个疲劳细节的复杂结构件看作由多个只含有单一疲劳细节的单元构成的串联系统,在不做各个疲劳细节失效独立假设的前提下,根据疲劳可靠性异量纲干涉模型,提出了一种从系统层级上直接建立的复杂结构件疲劳可靠性模型。以某型列车枕梁为例,展示了随机载荷历程下含多个疲劳细节结构的疲劳可靠性预测方法及流程,并对其疲劳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随机载荷作用下,提出的模型考虑了复杂结构件中疲劳细节之间失效的统计相关性,计算出的列车枕梁服役30年后的可靠度约为0.90,相比之下,传统的系统可靠性模型计算的可靠度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定时截尾试验中有一个失效发生情况,确定了失效概率pj(j=1,…,k)的迭代Bayes估计.然后用最小二乘法给出了正态分布的分布参数的估计,进而得到正态分布可靠度估计.  相似文献   

18.
压力容器封头可靠性设计中,各设计参数均为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根据变量的可靠度,确定各设计参数,从而进行封头尺寸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9.
可靠性设计是一种新方法,不仅能得到精确的设计计算结果,同时还能对设计对象的可靠性预先估算,在多个领域的设计中等列广泛应用.介绍如何将化工压力容器设计的壁厚计算公式与可靠性公式相互结合,根据工程上规定或要求的可靠度来设计化工压力容器.  相似文献   

20.
截尾分布的应力寿命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应力寿命模型和截尾分布理论,建立了截尾分布的应力寿命模型,对工程上常用的金属材料疲劳寿命多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这一事实,工作应力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情况下,推导出疲劳可靠度计算公式·对工作应力服从其它分布的情况也可以利用本文给出的方法推导出·所建模型消除了疲劳可靠性计算的系统误差,使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实例计算表明,给出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