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乡村旅游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不足。运用"公共地理论"的基本逻辑,以我国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公共地悲剧"现象,并探讨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2.
试论"乡村旅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出发,主要论述了"乡村旅游"的内容,认为它应该包括:第一、农业旅游;第二、民俗民情与乡村建筑旅游;第三、乡村文化旅游.并对每个内容进行了细分.最后指出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认为"乡村旅游"最终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生态旅游",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进行的旅游.  相似文献   

3.
以第一、二、三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为研究样本,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等方法探讨中国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创新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各省区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分布不均衡,总体而言,东部沿海较快,中部次之,西部发展较慢;相应地,我国乡村旅...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地易出现"公共地悲剧"现象,导致乡村旅游的特征——"乡村性"被削弱。文章运用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村规民约对乡村居民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村规民约将影响博弈稳定状态点的位置;只有当村规民约同时注重奖励与处罚时,所有居民才会对"乡村性"采取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繁荣农村经济,促进乡村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农家乐是我国当前乡村旅游的主流模式,该研究在对我国农家乐和北美乡间旅舍的特征、发展状况等方面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出路,并提出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讨论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文化性、生态性和体验性,而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郭二艳  何静 《科技资讯》2007,(35):182-182
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本文主要以乡村旅游概念为中心,在对乡村旅游概念探讨基础上,以武夷山五夫镇为例,指出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历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并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倍受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也加速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营销手段、管理模式、产品结构、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问题,这些问题从本质上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商洛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调查法对商洛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商洛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所处的阶段,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学"公地悲剧"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发展乡村旅游出现的对公共资源的破坏和掠夺现象的成因,并就如何避免乡村旅游的"公地悲剧"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的污染及交通的拥堵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休闲的品质和身心的健康.乡村"休闲体育"与"农家乐"旅游资源的合理协调开发能给人类的身心压力进行有效的释放,让人们重新回归自然.延安市作为全国红色革命圣地,乡村"休闲体育"与"农家乐"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品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推进延安乡村"休闲体育"和"农家乐"长效发展,提出相关举措,为促进和谐、健康、生态、文明延安提供宝贵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