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9,(6):7-7
最新探索发现,东西伯利亚海正充溢甲烷气体。这很可能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因为它意味着全球变暖正在融化海底永冻层,让已被锁闭很久的典型温室气体——甲烷喷薄而出。假如这些来自北极海洋的甲烷的释放继续加速,就可能造成严重的气候后果。  相似文献   

2.
当人们为温室气体增多和全球气候变暖忧心忡忡的时候.科学家开始为减少温室气体想办法。最近.美国科学家在亚洲国家阿曼找到一种特殊的橄榄岩,这种岩石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有望在将来为减少温室气体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温室与阳伞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在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热量,并部分返还地面,因而使地球温度升高。这称为大气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气体使地球增温的作用很像玻璃使  相似文献   

4.
张田勘 《世界科学》2005,(12):31-32
今天,主要由汽车消耗的以石油为代表的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防止全球变暖,人们想尽了各种方式: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比如惊都议定书》的签定:二是积极开发不污染大气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绿色能源,比如乙醇燃料。但是,关于乙醇燃料是否环保一直存在争论,尤其是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乙醇燃料对环境和生态存有其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5,(1):6-6
科学家最近指出,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正在不断增加,这可能意味着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要比以前预想的快。从2002年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每年上升一百万分之二,而气象学家此前预计的数字是一百万分之一点五。这一上升趋势在全球各地的大气观测中都已得到证实,但科学家现在仍未能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指出,数世纪以前,亚马逊河流域的印第安人曾用“生物炭”来作为土壤的肥料。而在当今世界,这种生物嵌将能帮助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生产的生物嶷可以吸收并存储碳,而不使其转化为被排教人空气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7.
CO2作为产生温室效应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所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我国区域本底站稀少,观测时间较短,因此目前的分析只能局限于表观,尚无法完整描述我国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状况及地区间的差异,也难以测算不同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的动态变  相似文献   

8.
晓露 《自然与人》2009,(1):38-41
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已经到了异常严峻的阶段,可是目前还看不到一点转机。科学家们正考虑实施一些巨大的工程方案来缓解全球变暖,这在几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们试图寻找消除温室气体的有效途径,目前这种想法仍存在较大争议。 当前,全世界都在关注如何消减碳排放及其他温室气体,各国科学家及工程师们正致力于研发各类地球工程技术(其中绝大部分还属于纯理论性的),以此减缓全球变暖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对此,不少科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不相信技术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然而部分科学家坚持认为,技术是快速解决环保问题的一种相对廉价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虽然科学家们一致认为,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但我们仍每天将成吨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中。最近,在德国弗赖堡材料研究中心,化学教授因高·克罗新(Ingo Krossing)博士带领他的科研小组,开发了一套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生产甲醇的新系统。  相似文献   

11.
热能被“关”住在地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谈到大气层的作用,许多人会说,没有了空气,人和其他需要呼吸的生命就会窒息而死,大气层是人类的“氧气筒”。除此之外,其实大气层还是地球身上的“棉衣”,使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成为了一颗温暖的星球,适宜于人类居住。科学家作过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由目前的平均15℃降为-18℃,而在夜晚还将冷得更加可怕。大气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中能起到为地球保温作用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一氧化二氮等。说到温室气体,还得从农…  相似文献   

12.
渭南黄土中温室气体组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嘉麒  钟华  刘东生 《科学通报》1996,41(24):2257-2260
温室气体的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人们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积累了一些资料,但对土壤内部,尤其是土壤深部温室气体的了解还很少.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有巨厚的黄土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实际上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一种成土作用较弱的古土壤.研究黄土沉积物深部气体组分的含量与分布,有助于全面了解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机理.本文就此问题作初步探讨.1 采样与实验方法样品的采集借助于胜利石油管理局麻花钻机进行.该钻机的主要特点是使钻头前部与钻孔隔离,以使被收集的气体不与大气混合,钻入的最大深度为2.7m,它利用钻杆中间的毛细管(下部通过钻头附近的毛细孔与土壤相通,上部出口用特制橡皮密封)负压原理,用注射器直接收集土壤气体.盛装土壤气体的气样瓶是标准的密封铝合金瓶,采样前已将气样瓶抽真空至2×1.33 322Pa.土样的采集是借助钻杆螺旋形状,将某一深度上的土样返至地表获得.我们对陕西渭南黄土地层L2~SO中的气体及土样进行了采集.采样时间为1995年2月21日~22日.3个采样地点位于桥头镇附近彼此相距10~20km的3块麦田旁.在每一个采样地点,布置4~10个钻孔(钻孔之间的距离最大不超过70m,最小为0.5m).每一钻孔中,按不同深度取1~3个土壤气体及同一深度上的土样,一般是  相似文献   

13.
封面说明     
《科学通报》2016,(7):673
正南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地区,已成为对各种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监测的理想场所.六氟化硫(SF_6)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全球增温潜能高,已被列入《京都议定书》成为限制排放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由于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加关系密切,在国际极地年(2008/2009)期间,我国在南极中山站建立了第一个大气本底监测站,实现了对大气中SF_6等温室气体的连续监测.通过南极监测  相似文献   

14.
钱志春 《世界科学》1991,13(7):28-31
从前二年开始,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全球变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争议的问题涉及全球气候是否在变暖?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人为排放是否会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否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目前用什么手段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全球气候突然变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衣育红 《科学通报》1992,37(6):528-528
由于气候变化对经济及社会有重大影响,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过去10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气候变化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学者认为20世纪全球变暖,特别是80年代的全球变暖,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如CO_2等)增加使温室效应加剧造成的。我们根据全球及中国的温度资料,对80年代气候的突然变暖进行专门的分析,这种分析将有助于对温室效应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正>你是否想过全球变暖的种种后果?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部分物种消失……现在又多了一大影响:闪电频率明显增加。美国科学家对近十年的全球气温和闪电频率的关系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全球气温每上升1℃,闪电频率就会增加12%。我们绝不能仅仅将闪电视为大自然中的一种普通现象,它不仅会引发野火,还会引发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氮氧化合物的温室气体,从而进一步改变大气成分。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杂志公布的最新研究表明,空气中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导致泥土释放高浓度的温室气体甲烷和一氧化二氮。这项对于大气变化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大自然并不像我们先前认为的那样能够减缓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18.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排放到大气层中的CO2等温室气体迅速增加,导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过去100年中上升了大约0.6℃.目前温室气体的释放速率仍然在继续增加,导致全球地表温度在过去1000年中以前所未有的速率上升,特别是近30年,每10年大约上升0.2℃.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变暖对生物圈的巨大影响已受到了科学界密切关注,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全球变暖的许多严重后果,但是暖化对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更为深远的影响还有待揭示.本文主要关注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洋物理及化学变化,以及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它们进行概述,为进一步更准确预测全球变暖对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王润 《世界科学》2008,(6):16-17
一场关于如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论越来越复杂.过去几年,大部分争论的重点集中在强制规定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上限、促使能源使用者埋存温室效应气体或者将其转化为不会形成污染的技术上.  相似文献   

20.
<正>到2040年,全世界人口总数可能会增加到90亿。当石油耗竭、气候变化日益恶化之时,人类遇到的挑战不仅仅是生产出足够的粮食来养活如此多的人口,同时,还要避免给地球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就全球气候变暖而言,农业耕作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要超过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