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秀生  杨霞 《科技信息》2010,(23):J0202-J0203
张店钢铁厂1350m^3高炉采用了串罐无料钟炉顶、炉体采用全冷却壁砖衬结构,先进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方式、采用焙烧炭砖+陶瓷杯的复合结构形式、顶燃式热风炉、铜冷却壁、采用轮法渣处理等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2.
郭晓明 《科技资讯》2010,(20):115-115,117
针对彩涂板生产线固化炉出口冷却系统中的板式换热器换热效果不佳、带钢冷却用脱盐水消耗量大的情况,以精涂固化炉冷却系统为例,从板式换热器本身结构及维护方面找出原因,通过改变板式换热器流程组合、加强清洗维护,从而解决问题,避免因板式换热器的因素而造成冷却带钢板面的脱盐水耗量的增加,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水平光滑和滚压强化两种传热管管束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窄小空间内沸腾强化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确认了窄小空间能够有效强化沸腾换热特性,存在着一个换热强化效果最好的最佳管距.当管距很小时,光滑管几乎具有和强化管相同的换热特性.实验范围内盐水浓度对换热特性几乎无影响.实验证明,对紧凑满液型蒸发换热器,利用传热管管束狭窄空间内早期沸腾强化换热机理,可以将中小热流密度条件下的自然对流换热转化为旺盛核沸腾换热,其换热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降膜式蒸发换热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黑龙江建龙钢铁10m2竖炉(球团)小水梁为例,通过对不同循环水冷却工艺流程、特点及其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建议竖炉(球团)小水梁部分采用单独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工艺和板式换热设备,这对钢铁厂节水节电,降低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和节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湘钢3号高炉破损调查,对高炉炉腰、炉腹以及炉身下部的黏结物进行取样,通过X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手段,系统研究高炉不同位置黏结物的化学成分及微观形貌,分析高炉炉体冷却壁黏结物的物相组成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炉炉体不同高度部位黏结物的物相组成和沉积行为显著不同,黏结物的物相主要为氧化锌-C和渣铁混合物。结合氧化锌在冷却壁热面沉积行为的热力学条件,分析氧化锌-C型黏结物因氧化锌易被还原而导致黏结物频繁脱落,不利于高炉炉体冷却壁长寿,而形成的高炉渣铁黏结物可以有效地隔离高温物料、煤气与冷却壁的直接接触,延缓物料对冷却壁的磨损等侵蚀,保障高炉冷却壁的寿命。  相似文献   

6.
建构了与BR0.015F型人字形波纹板式换热器实际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冷热双流道物理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开展了数值仿真,通过改变该换热器的波纹节高比l/h、波纹倾斜角β和流道内流体流动形态,分析了其流动和传热特性,明晰了板片结构参数的变化对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最终获得了压降与换热最佳时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板式换热器的l/h越小时,其换热越好且流阻越小,l/h=2.4时的换热效果最佳且流阻最小;随着β的增大,其换热效果增强,但其流阻亦增大,β=45°时的同功耗换热效果最佳;单边流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均优于对角流.  相似文献   

7.
构建专用试验设备,测定了转炉炉体汽雾冷却喷嘴在工作状态下的对流换热系数,得到适用于该型喷嘴在转炉炉体汽雾冷却条件下换热系数的经验公式.综合考虑雾化水射流流场特性、壁面热状态和几何条件等因素,研究了炉体汽雾冷却换热特性及其换热机制.结果表明:雾化水射流的冷却效能取决于能否在热壁表面形成连续的液膜,在工程实际中可通过调整多喷嘴配置来实现炉壳表面连续而基本均匀的液膜,以提高冷却功效;在炉体雾化水射流强化换热过程中,存在最佳射流中心面与热壁间距,在此距离附近的整体传热强化效果最佳;对于现有汽雾冷却系统,当炉壳与托圈内壁间隙为140 mm(即射流中心面与热壁距离为83.5 mm)时,其整体传热强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桩埋管与井埋管实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套组合型地下埋管换热器地源热泵实验系统,针对该系统所采用的不同回填材料U型垂直埋管即沙石回填的U型井埋管和混凝土回填的U型桩埋管换热器,分别进行在不同进口温度和流量下的取热和排热实验,分析这两种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和性能.理论上,采用所建立的内热源埋地换热器理论模型和专业软件,对这两种埋管方式的周围土壤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经检验,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相同实验工况下,得到了U型桩埋管的换热效果和换热稳定性要优于U型井埋管.排热时,U型桩埋管比U型井埋管的单位井深换热量提高62.5%,取热时,提高约16%.  相似文献   

9.
周天武  闫文华 《科技信息》2013,(26):367-367
八钢5#高炉大修对高炉本体的冷却设备及相关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更新和改造,炉体冷却采用全冷却壁结构,一直延伸到炉喉钢砖,在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冷却壁,对冷却设备进行了彻底的更新和改造,采用国内先进、适用、可靠、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使高炉装备达到了国内同类型高炉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水钢1350 m3高炉设备采用铜冷却壁、薄壁炉衬、炭砖—陶瓷杯复合炉底、软水封闭循环冷却系统、PW型并罐无料钟炉顶、内燃式热风炉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以实现高炉“优质、低耗、高效、多产、长寿”生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折流板换热器换热管泄漏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造方案.采用杆式折流替代板式折流,不仅解决了换热管束由于剧烈振动而导致的泄漏问题,而且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提高了34%,壳程阻力损失减小了23%,达到了良好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计算东基集团余热回收系统中电源冷却系统的板式换热器的流程组合,校核该组合的换热量和压力.方法分析基于热泵基础之上的余热回收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工况和电源冷却系统中的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传热过程.运用传热学对板式换热器的传热过程进行分析.根据电源冷却循环水的压力要求确定板式换热器的流程组合,并计算该组合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量、总传热系数,校核其换热量和压力.结果板式换热器的流程组合为(2×10)/(2×10),换热量为2.86×105J/s,总传热系数为4 946.21 W/(m2·K).板式换热器在电源冷却系统中的另一个作用是保证进、出口水质要求.结论计算得到的板式换热器的流程组合满足换热量和压力的要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厂生产的高炉铸铁冷却壁进行热阻分析,计算不同参数条件下冷却壁本体与冷却水之间的综合换热系数,从而探讨冷却水速、水垢厚度、涂层厚度、气隙厚度等因素对高炉冷却壁冷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冷却水速、减少水垢、减小涂层厚度均可提高冷却壁本体与冷却水之间的综合换热系数;气隙热阻占总热阻的71.6%以上,是影响冷却壁冷却能力的限制性环节,减小气隙厚度可以明显提高综合换热系数。冷却壁本体与冷却水之间的综合换热系数在121.5~343.8 W/(m2·℃)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储换热准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蓄冷系统的功效,建立了分析板式相变储换热器储、换热性能的理论模型,采用温度—相变界面迭代法分析了相变界面和流体温度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当传热流体为气体时,在气体侧加肋片后的强化换热效果,得到了相变界面、蓄冷量和流体温度的量纲一的公式,它们不局限于某一种相变材料或工况,对板式相变储换热器的设计和性能优化具有普适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流体分离型热管换热器性能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三流体分离型热管的传热分析模型,得到了各排热管具有相同换热面积和不同换热面积顺流和逆流换热器的温度传递矩阵方程。利用具有相同换热面积换热器的温度传递矩阵方程,导出了顺流和逆流换热器的2个传热有效度θ1、θ2与M1、M2、NTU1、NTU2、、U及Δti的关系式。应用所得的结果,对大型高炉热风炉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进行了设计和变工况校核计算,实践证明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16.
将氨合成塔内列管式换热器,改成螺旋板式换热器,并将该换热器置于触媒筐同一径向上.气体由中心管单端进气改为上、下两端同时进气,以达到进触媒筐的气体尽可能地分布均匀.本结构能使合成塔的生产能力较原塔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任红延 《太原科技》1999,(3):16-17,23
就影响板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普通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进行改造,即采用不等截面板式换热器,从实际工况出发,对改造效果进行了理论上分析,并建议厂家积极开发新产品,尽可能使板式换热器的结构适应系统对工况的要求,实现最佳传热。  相似文献   

18.
高炉非金属冷却壁用耐火浇注料合理配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炉各部位使用条件的差异,对高炉非金属冷却壁用耐火浇注料的合理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炉身工作温度低于800℃的上部选用矾土水泥结合的高铝质浇注料;在800-1000℃的炉身下部选用纯铝酸钙水泥结合的高铝质浇注料;在工作温度高,渣侵蚀比较严重的妒腰部位用抗侵蚀性好,冷却强度大的纯铝酸钙水泥结合高铝-碳化硅质浇注料.  相似文献   

19.
渤海稠油储量丰富,主要采用多元热流体吞吐方式开采。多元热流体发生器对供水水质有苛刻要求,其前端水处理设备采用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膜分离技术,要求入口水温5~40℃,而海上平台地热水温度一般超过80℃。为保障水处理系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需要降低地热水温度。为此,开展了高效供水系统改进,在地热水井与水处理设备之间设计两级板式换热器。其中,1号板式换热器热交换介质为地热水(热介质)与渗透水(冷介质),2号板式换热器热交换介质为地热水(热介质)与海水(冷介质)。经过两级板式换热器后,水处理设备入口水温降至约25℃,热流体发生器入口水温升高30~35℃。自2010年起,该系统已在NB35-2油田多元热流体热采吞吐作业中累计应用25井次,累计处理地热水约2×10~5t,水处理设备安全平稳运行、制水效率高。以单井节省燃料消耗成本11. 88万元计算,高效供水系统投入使用后已累计节省燃料成本297万元、节省电能1. 8×10~5kW·h。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供热工程中应用较广的三种间壁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进行了换热性能的测试和探索,说明了换热器的运行节能。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