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汉字结构理论,即詹鄞鑫、苏培成的“新六书”理论;张玉金的“六种汉字结构类型”理论;王宁的“十一种汉字构形”理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已经不再有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轰动效应,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迥异于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所处的文化环境,市场化是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巨大动力,而现代性则更是中国文学自新文学诞生以来甚至更早的时间内持续的现代化诉求。把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放在这样的全球化、市场化,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有了期盼世界认同的努力和尝试。在这样的理想下,小说创作在思想表现方面虽然失却了深度模式但是却成就了叙事意义上的另一种成绩。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邓小平文化思想研究取得丰富成果。从研究重点来看,主要是围绕着邓小平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文化思想,与新时期文化以及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继承发展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呈现出“大众化”和“学院化”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具有特定的成因,大众化批评和学院化批评应相互取长补短,以促进文学批评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振生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8(6):27-30
“大众文学”又称“通俗文学”,是比“高雅文学”更具商品化意义的种类。日本大众文学开始于20世纪初,在30年代得到定位。战后,由于“中间小说”的发展,日本大众文学越发难以界定。进入90年代后,日本大众文学除了具有时代特征外,历史题材、海外题材、移民题材等也被纳入其创作范畴。推理小说、情感小说、风俗小说等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日本大众文学的多样性。国际化、求异化、商品化越发成为当今日本大众文学创作和发展的一种趋势和主流。 相似文献
6.
杨雷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3):48-51
中国现代诗歌进入20世纪90年代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消费文化的侵蚀。消费文化直接介入诗歌创作内部,引起了诗人角色的转化、诗歌读者的缺席等一系列不利于诗歌生存的困难。但是另一方面,消费文化本身的文化社会学意义对诗歌的复杂性、异质性有所影响,对当代诗歌的多元走向提供巨大契机,当代诗歌得以从边缘出发,寻找到了一条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杨荣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6):79-83
文人心态的分化与裂变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发生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市场经济对文人心态的影响入手,详细分析与论证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文学多元分化的深层复杂原因,并以池莉、张承志、贾平凹等人为例对转型期文学空间的分裂状况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现代工业、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它为我国上世纪90年代乡村小说带来新的创作资源和新的创作格调。它在三个方面促进了乡村小说的变化:城市化所致的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城市文化对乡村的进逼使部分作家拒斥城市、皈依乡土;城市化使乡村的人文状况受到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传统价值观的处境、乡村在经济、政治方面显现出来的文化劣势是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城市化带来了近年乡村小说审美格调的变化,如城市生活描写成为乡村小说的有机构成部分、乡土色彩淡化、文风趋向质朴平实等。我国乡村小说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10.
侯宏堂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5):16-23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美学研究,真正具有学术史意义的美学现象是,关于中国实践论美学的论争与反思。论争集中体现于“后实践关学”的超越性批判和实践论美学的改造性维护。实践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李泽厚、刘纲纪和蒋孔阳,都对各自的实践论美学思想进行了自我完善性的反思,从而也充分地证明了实践论美学自身是一个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造着的开放体系。实践论美学尽管尚存在着一些学术局限和内在矛盾,但却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作出了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同时,它也是中国当代最有发展前景的美学学派。 相似文献
11.
Restor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in the 1990s by using non-radiance-calibrated DMSP/OLS nighttime light imagery and statistical data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E Chunyang SHI Peijun LI dinggang CHEN din PAN Yaozhong LI ding ZHUO Li Ichinose Toshiaki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6,51(13):1614-1620
Since implementing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from 1978, China has been experiencing the fast urbaniza- tion process [1]. Recently, understanding the urban pat- ter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nge processes to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urban land use patter… 相似文献
12.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72-375
针对城市用地空间扩展难以高精度量化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夜间灯光数据、遥感影像和在线高清瓦片地图服务的量化分析方法.基于美国国防气象卫星(DMSP)的可见红外成像线性扫描业务系统(OLS)、Landsat TM和天地图在线地图,设计了夜间灯光数据中断值的精确判断方法,综合分析城市用地的扩展模式.以郑州市为例,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扩展特征的提取方法.采用C#和Arc Engine开发了一个夜间灯光GIS原型系统.结果表明,2008年到2013年郑州市城市用地的拓展类型主要以外延型和增强型为主,所述方法精度更高,采用原型系统处理较为便捷. 相似文献
13.
城镇发展及城镇联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区别于传统的统计数据分析,采用2002年、2007年、2013年的夜间灯光影像数据,以传统统计数据为辅助,运用引力模型对川南经济区的城镇区位强度、空间联系进行研究,以期探寻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城镇联系特点。结果发现:川南经济区总体形成以自贡、内江为核心,泸州、宜宾为副核心的双核双副多中心网络结构。自贡、内江的经济区位强度最强;城际联系方面,已形成双核双副的点轴状结构,城际轴带化趋势明显;区县联系层次,已形成双核双副一轴四带的结构体系,区县网络化趋势明显。区县领域的灯光数据研究为城镇空间结构及经济联系提供了一种更为细致的研究方法,丰富了城镇联系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数据的塔什干市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亚城市化的发展成为近些年来该领域关注的新的研究重点。以中亚第二大城市一塔什干市1989、2000、2010年的遥感图像为数据源,获取塔什干市城市用地信息,并借助城市年均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指数及城市用地分形维数等参数,对塔什干市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1年来塔什干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明显的变化,其中建设用地的变化比较明显,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在1989-2000年期间平均扩展面积约为4.55km2/a,年扩展率为1.99%;2000-2010年平均扩展面积约为7.38km2/a,年扩展率为2.55%。其中增加的建设用地主要由周围的草地和未利用地转移而来;从分析可得:2000-2010年的扩展强度比1989-2000年的要高0.68%;分形维数逐渐增大,城市空间形态日益复杂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7~2013年城镇人口数据与建成区面积数据,将协调度模型运用到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分析中.在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度计算的基础上,根据协调度划分标准对研究时段内云南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协调状态进行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协调状态进行评估.研究表明,从协调度C的变化特征看,其值均在1.3以上,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总体协调状态较好;从协调状态组成看,处于协调状态的年份占到研究时段的50%;从协调状态的时间变化看,协调状态在相对不协调与协调之间波动,但总体呈现协调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2012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权重矩阵、空间自相关性检验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城镇建设用地及扩展的驱动因素进行空间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存在着空间正相关性,且在郑州、新乡、焦作、济源存在"高-高"集聚的局部空间正相关;(2)城镇化率、第二产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第三产业产值是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因素,说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主导因素,其中前三个因素对河南省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起着正向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产值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河南省应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空间扩展是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以芜湖市为例,采用城市空间扩展速率、扩展强度、扩展方向等描述城市空间扩展特征的指标,定量分析1985年以来不同时期城市空间扩展的特征,并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定性探讨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在波动中起伏;城市空间扩展紧密度不足;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和扩展方式由单一趋向复杂.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受到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在短时期内社会经济因素对芜湖市城市空间扩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技术的徐州市建成区扩展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时相的TM图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遥感原理和技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分异规律,对徐州市建成区扩展的动态变化数据进行了监测;并结合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城市统计资料,对徐州历史时期以及1987年以来城市建成区扩展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并讨论了影响城市建成区变化的驱动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n urban modeling system using CAD/GIS data for 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such as wind flow and contaminant spread in urban area. The CAD data is used for the shape modeling for the high-storied buildings and civil structures with complicated shape since the data for that is not included in the 3D-GIS data accurately. The unstructured mesh based on the tetrahedron element is employed in order to express the urban structures with complicated shape accurately. It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 quality of shape model and mesh by the convent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In this paper, the stereoscopic visualization using virtual reality (VR) technology is employed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hape model and mesh. The present system is applied to the 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 in urban area and is shown to be an useful planning and design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problem. 相似文献
20.
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引发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基于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通过求和标准化、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及ArcGIS 10.0对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域城市用地扩张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6年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土地利用状态趋于恶化,空间差异显著;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态势迥异,空间变化较大;(2)城市用地扩张的环境效应空间差异并不显著,但综合指数却不断增加,城市用地扩张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各指标间存在较强的胁迫作用,且作用力间存在差异;(3)除漯河市、济源市外,其余城市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Granger因果关系可能呈现城市扩张推动生态环境优化,也可能呈现生态文明建设带动城市扩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