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依据有关统计资料及河南省投入产业表(2007),对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投入产出系数的计算等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相匹配,中原城市群内各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依然明显.建议采取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承接产业转移,选择科学的城镇化道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冯英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2):10-13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是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因此,完善河南省经济发展模式,对于推进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三化"的内涵,提出了推动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举措,包括:加速工业布局调整,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加速城镇化步伐;以粮食核心区建设为契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急需一大批创新型、高技能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当前,河南省人力资源虽总量大,但质量不高,开发不足,利用率低,结构分布也不合理。对此,应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同时,提升教育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升级。应重点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还要以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河南发展。总之,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河南省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开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河南经济社会各领域中的关键作用,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部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6.
<正>"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重,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意义更加凸显。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大趋势。河南省提出"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需要通过对外贸易的发展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需要中原经济区平台的构筑.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的河南省,深入剖析其对外贸易发展的内在问题,才能构筑起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真正从根本上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河南省应深入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创新管理机制,以产业为主导,整合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正>为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探索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于2012年10月14日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专门设立了"'三化'协调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分会场,专题讨论这一热点问题。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科协、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委政研室、河南省统计局、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委党校、河南商业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1.
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了《中原经济区规划》,将宿州市正式纳入中原经济区域,这就意味着宿州市搭上了中原经济区这艘"航空母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宿州市应抓住这一重大、难得的机遇,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刘际平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8(2):75-77
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地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其服务社会搭建了广阔舞台。河南地方高校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做到“四个转变”、“四个提升”,植根中原沃土,主动融入全局,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建立了新的"谷地"(如湖北武汉建立了光谷等),但我国和世界上还没有农(业)谷及专门研究农业及其产业链的高新技术经济集中区。从河南省农业及其加工业的科技发展来看,建立农(业)谷也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如能适当加以集中、协调,给予财力、物力支持,完全有可能把农(业)谷尽快建立起来,形成气候 相似文献
14.
15.
《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航班延误,维护旅客的利益,我国民航总局于2004年6月发布了《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内容简单、概念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并且言辞闪烁,宗旨不明,激发了旅客的不满情绪,反而加剧了航空公司与旅客的矛盾、冲突,甚至出现了大量的霸机、占机行为,严重干扰了民航运输的正常秩序。建议出台一部法律规范以减少航班延误,解决航班延误纠纷。航班延误问题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这不仅仅有赖于有效力的法律规范,也有赖于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应加强有关延误概念、原因的宣传、教育,促进航空公司与旅客沟通,这样才能减少延误、和谐民航运输关系,促进民航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