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太阳能光-化学转化中最为重要的反应-光催化分解水为核心,从光催化分解水的原理、半导体捕光材料、光生电荷分离策略、双助催化剂、Z机制分解水体系以及太阳能分解水制氢途径等方面,介绍了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以太阳能光-化学转化中最为重要的反应-光催化分解水为核心,从光催化分解水的原理、半导体捕光材料、光生电荷分离策略、双助催化剂、Z机制分解水体系以及太阳能分解水制氢途径等方面,介绍了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与电解液接触的半导体材料上所进行的光电化学过程,在能源方面可获实际应用。但在对光电池的研究中好现:采用任何一种单一的半导体材料作光阳极进行光能转换,都存在转换效率低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复合结构模型”,认为采用复合半导体材料,可以覆盖更大频率范围内的太阳光谱,从而提高太阳能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4.
光子是极具潜力的信息载体。由电子在介质中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和光在介质中变形麦克斯韦方程具有相同形式可知,在折射率周期性变化的材料中光子应呈现出类似电子在半导体中的能带结构。采用机械打孔法、胶体法、液晶法、“刻蚀”法等能够制备出满足一定光频段的光子晶体材料,这些材料都展现了广阔的技术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半导体催化机制的不断研究,发现半导体材料在光/声刺激下会发生催化反应,从而产生活性氧。因此,近年来半导体材料被广泛研究用于肿瘤治疗。基于不同激发源,用半导体材料催化治疗主要分为光催化治疗和声催化治疗,其中异质结半导体材料与单纯的半导体材料相比,因其特殊的电子转移方式,在肿瘤催化治疗中表现出更好的疗效。通过分析异质结材料的催化机制,将近年来设计合成的多种无机金属异质结分为4类,同时详细讨论了不同异质结材料在光/声催化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希望从异质结催化增强的机制出发,为用于高效肿瘤治疗无机金属异质结材料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主要综述了紫细菌捕光天线系统LH2中的超快光动力学过程及相关的物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阶跃光激励下半导体的温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阶跃光激励下半导体材料温度变化的一维理论模型.采用本征函数法得到了阶跃光激励下半导体中光生载流子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研究了少数载流子寿命对这种变化的影响.同时,利用阶跃光激励的光热光偏转实验研究了少数载流子寿命不同的半导体样品的光热光偏转信号.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符合较好,表明阶跃光激励的光热技术可用于对半导体材料参数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8.
引言我們在进行锗中少数载流子~*寿命的测量工作中,共采用了四种測量方法:“光电导衰退法”“双脉冲法”“曼納电桥法”“光磁效应法”。这些测量寿命的基本方法,不但适用于锗,也适用于其它半导体材料。利用光电导衰法”“双脉冲法”可以测量硅中少子的寿命。用“光磁效应”可以测量小于0.1微秒的短寿命,比較适用于  相似文献   

9.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4):516-516
今年8月美国科学家演示了世界上第一个塑料计算机存储设备。该设备利用电子自旋来读写数据,能以更小的空间存储更多数据,处理程序更快而且更加节能。科学家称这种材料为“杂交半导体”,由有机材料和一种称为三氰基甲基钒(vanadium tetracyanoethanide)的特殊磁聚半导体制成。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18日,Nature杂志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合作完成的“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LHC-Ⅱ)2.72A分辨率的晶体结构”研究成果,该晶体的结构彩图被选作该期杂志的封面.  相似文献   

11.
第10届“半导体中扩展缺陷”国际学术会议于2004年9月12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共有15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主席是著名硅晶体位错研究专家、俄罗斯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V.Kvedel(克维德)教授,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由著名半导体材料与物理专家Pizzini、Cavanili、Jones等教授组成。  相似文献   

12.
SnO_2 薄膜光谱透过率及气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半导体氧化物SnO2膜及其掺杂薄膜的光谱透过率气敏特性,导出了光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时的光折射率、消光系数、吸收系数的表示式,以及在“空气—薄膜—玻璃”三元系统中光透过率的近似表达式;解释了气敏使半导体氧化物薄膜系统光透过率变化的原因。所有这些结果与解释,与我们的实验结果相一致,也与一些文献报导的实验结果相符合[1,2]。  相似文献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钙钛矿型半导体纳米晶薄膜的制备、染料敏化及光电转化性能研究”(项目号:20773103)由我校杨术明博士主持.杨术明博士长期从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半导体纳米粒子光物理性质研究,并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先后在美国化学会主办的《Jornal of Physica  相似文献   

14.
2012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于2012年3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王秀军出席开幕仪式。本届信息化博览会共有6个专业展和近百个论坛及研讨会,3600余家参展商,总规模达到16.5万平方米。其中,6个专业展分别是“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展暨研讨会“、“中国(上海)国际太阳能技术展览会”、“中国国际平板显示器件、设备材料及配套件展”、“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以及“中国电子电路展览”。  相似文献   

15.
《厦门科技》2008,(5):42-43
企业基本情况 厦门市光莆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是专业从事半导体光电器件、一体化红外接收器、功率型LED等半导体应用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近年来,公司发展迅速。1997年被认定为“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被认定为“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骨十企业”,2006—2007年被厦门市国、地税联合评为“A级纳税信用等级企业”,  相似文献   

16.
光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光催化技术分解水解制氢被认为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2009年,氮化碳聚合物半导体实现了光催化产氧与产氢水分解半反应,打破了人们对有机聚合物半导体不宜作为光催化材料的传统认识。氮化碳材料由碳、氮两种元素构成,廉价易得,且光化学性质稳定。近年来,以氮化碳为代表的不含金属组分的光催化材料逐渐成为国际光催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氮化碳材料的光催化分解水的构-效关系出发,围绕共聚合氮化碳、结晶相氮化碳和氮化碳光电极,讨论氮化碳材料在光催化分解水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硅基半导体光电子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特定功能的半导体材料的计算设计,是计算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由于半导体的诸多性质取决于价带顶和导带底的电子态及其中的载流子分布,因此带隙的大小和能带极值的对称性便成为半导体材料设计最受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硅基光电子集成(OEIC)技术发展的瓶颈.设计具有直接带隙特性的硅基新材料并使其成为有效的光发射体,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在分析大量半导体能带结构的基础上,给出类sp系列半导体由间接带隙过渡到直接带隙的主要物理机制,并以对称性概念、芯态效应和电负性差效应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设计方案.根据这个方案所表达的设计思想,我们对当前十分受关注的硅基光发射材料进行了计算设计.结果发现,用VI族元素在硅生长时进行周期性插层的、具有正交和四角点群对称性的人工微结构材料VIA/Sim/VIB/Sim/VIA具有直接带隙特性.其中当m=5或奇数时,材料有四角结构对称性,而m=6或偶数时是正交结构对称性.VI“。。是在〈001〉生长方向生长的单层VI族元素.这类材料的优点在于可自然地与硅实现晶格匹配,与微电子技术相兼容,并可较容易的用现行的MBE、MOCVD或UHV-CVD生长方法实现.预期这类新材料及其相应器件的研制开发.将大大开拓全硅OEIC和硅光子集成(PIC)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是性能优越的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子器件方面已有重要的应用,特别是InN具有较小的有效电子质量,较高的室温电子迁移率以及具有半导体中最高的饱和电子漂移速度,被认为在低损耗高效电池及特殊探测器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这就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几乎所有直接生长的InN薄膜都是”型的,薄膜中氧含量相当高,氧含量最高接近10%,体材料被严重污染.近年来,自从San—droff发现通过S对GaAs(001)进行简单的化学处理以后,使GaAs表面的电子性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上讨论了强调制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超短光脉冲,解释了用微波强调制半导体激光器产生超短光脉冲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光催化材料     
正半导体光催化是指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表面产生光生电子和空穴,光生电子具有强的还原能力,可以还原水制备氢气,还原CO2制备有机太阳燃料;光生空穴具有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杀菌、消毒、降解污染物,自清洁材料表面等。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已被国际公认为是一种最具潜力和重要的环境净化与太阳能转化材料,在环境、能源、化工、建材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是当前国际材料、化学、环境和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