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言的共性是可译性的理论基础,但还必须认识到不同的语言在文化层面上确实存在一些不可译的内容,从而产生可译性限度.从语言结构障碍与文化障碍的角度来分析汉英互译过程中的可译性限度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语际间的转换确实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创造了许多人物,这些人物的服饰对于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服饰蕴含着深刻的文化知识,通过比较与分析各种人物服饰的汉英翻译,探讨服饰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荣臻  焦亚南 《科技信息》2010,(29):I0111-I0111,I0119
世界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源源流长,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如何向世界展示翻译好本民族文化或者本民族的一些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及本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是翻译学的根本任务。详细了解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翻译给本民族的文化了解者,也是翻译工作者的最大的欣慰。本文从民俗文化、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调节机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同时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翻译被赋予很强的文化性,被视为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总体上,文化具有可译性,只是存在一个可译性限度问题。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应该充分合理地发挥译者主体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平衡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把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降到最低,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问的语义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间的交融.民族文化差异反映在民族语言差异中,从而增加了语际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即可译性限度.本文把同构及其相对性原理作为探讨翻译的可译性及其限度的理论基础,揭示该原理在语言、文化方面的体现,试图证明采用适宜的交通补偿手段可以降低甚至超越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学作品风格的可译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翻译中的可译性极其限度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可译性存在的根据以及语言之间的相对不可译性。指出在学翻译中,译应注重把握原作的风格,充分发挥理解力和创造力以再现原作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模糊性与可译性限度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前者可能导致可译性障碍,也可能并无障碍。但语言的模糊性常常给英汉互译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8.
李伟 《科技信息》2008,(17):193-193
人类认知的同一性和语义系统的同构原理使得汉日两种语言能够实现语际信息的转换。而在转换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总的来说,原语与译语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的不同是造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本稿试从文字和修辞法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中心任务在于寻找等值成分,然而等值翻译只是翻译的一个理想标准而已。由于语言结构及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绝对等值翻译无法得以实现。本文拟从习语的汉英互译来探讨翻译的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方面来探讨可译性限度存在的理论依据并试图探讨如何解决可译性限度的一些可行的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11.
红学史上有三个曹雪芹,分别是敦诚兄弟的朋友,兴廉即张宜泉的朋友,以及《红楼梦》文本上的那个"批阅""增删"者。文章将论证三者是否一体,他们中究竟谁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至今已被翻译成许多版本。《红楼梦》的翻译无论是对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介绍中国的古典文化遗产,还是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了《红楼梦》译本的多样性,探讨了不同译本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后,更多地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主张翻译方法以及翻译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因此,回归到对翻译伦理问题的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翻译伦理这一角度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翻译伦理的四种伦理模式在《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接受视野是复杂的,接受方式是暗喻性的,接受心理反应是丰富多彩的,接受目的则表现出积极劝世的特点。同时,脂砚斋借助于《红楼梦》的阅读和评点最终实现了自我精神上的安慰与满足。  相似文献   

15.
黛玉驯养的鹦鹉实是曹雪芹有意为之,借着鹦鹉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所具有的"贮以金笼"、"远别故乡"、"巧言遭忌"的意蕴,缓慢而隐蔽地暗示林黛玉的孤寂性格和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姑娘"一词出现了一千多处,然而其所指称或表示的含义却不尽相同,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类,并在与《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即Hawks和杨宪益对该词的翻译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和风俗传统不同而引起的称谓差异,以及此差异所暗含的人物间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一个小人物,却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神采独具、魅力四射,具有超凡的交际能力与口才,深得人缘,主要表现在她“出谋划策,循循善诱;知己知彼,语无大错;言语个性,质朴得体;识趣凑趣,逢场作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很多重大事件都是由许许多多具体、细小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小事积累而成的;这些重大事件所显示的矛盾冲突也是各种关系、各种矛盾互相作用、长期积累的结果。恰如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最终形成浩瀚的汪洋大海。其高潮前面的伏笔,往往可以上溯至数回;其高潮后面的余波,常常可以延伸至下面数回。此种“草蛇灰线”的笔法,成为《红楼梦》艺术架构的重要特色之一。而宝玉挨打、《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和《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乃是体现这种架构的代表性事件,而且这三件大事也是作品中写得最成功、最精彩,影响最深远的章节。  相似文献   

19.
民间文化是近年来文化界所关注的一个大课题.什么是民间文化?其价值何在?通过截取民间文化的一个方面——民间文学,探讨民间文学对《红楼梦》形式和内容的影响来阐明民间文化的价值及保存和传承民间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