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PVB的热行为及其热降解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G、DTG和DSC研究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的热行为和热降解过程。结果表明:随升温速率升高,PVB的热降解温度和半失重温度均升高;在空气氛中,PVB为三步降解,在氮气氛中,PVB为两步降解。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重新蓄水后维管束植物区系组成已完全恢复,现记录有19科32属46种。金鱼藻科、花蔺科、茨藻科、菱科、浮萍科和睡莲科在本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区系的地理成分以世界分布属居首(29.1%),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19.4%),北温带分布属居第三位(9.7%)。有4个生态类型:挺水植物(41.3%),浮叶植物(17.4%),漂浮植物(8.7%),沉水植物(32.6%)。  相似文献   

3.
将克隆入pGEM7zf(+)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新疆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的cDNA的pGEB3,用XbaI切下,Klenow补平,再用BamHI切下cDNA片段。用NdeI切开原核表达载体pJW2,用Klenow补平,再用BamHI切去小片段。将该cDNA与pJW2大片段用T4连接酶连接,构建了BNYVVCP基因的表达载体pJWB4,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经培养和高温诱导,pJWB4成功地表达出了BNYVV的外壳蛋白。将pGEB3和pBI121用Xbal和BamHI酶切T4连接酶连接,构建了BYVVC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到DH5α,筛选出正向连结的阳性克隆pBIB3,转化入农杆菌LBA4404(pAL4404),经用PCR扩增和γ32P标记的探针杂交约证实为阳性克隆。往甜菜植株中转化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4.
互穿聚合物网络的高分辨裂解色谱—质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高分辨裂解色谱-质谱法(HRPyGC—MS)研究了聚醚型聚氨酯/聚(苯乙烯-共-二乙烯苯)互穿聚合物网络[PU/P—co—DVB)—IPN]热分解过程的特征、裂解产物的组成和分布;IPN与其组分聚合物的裂解谱图比较表明,PU/P(St—co—DVB)是一种两网络间不存在化学结合的典型的互穿聚合物网络。由热失重曲线发现IPN材料有两个热分解阶段;从裂解产物的温度依赖性和分步裂解色谱分析并结合动态热重法结果讨论了其热分解机理。  相似文献   

5.
可变比特主经(VBR)MPEG视频是一种VBR视频类业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这种业务的特性还没有得到透彻地研究,本文根据对真实的视频数据的计算机模拟分析,介绍了VBRMPEG视频的基本统计特征、自相关函数特征和分布密度函数特征、根据MPEG视频的特点对MPEG视频业务的统计复用方式分类进行了研究,并对各类复方式的性能作了详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经刚果红实验、动态热流变测试、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酯(DBTM)-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PDSB)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结果表明,在含锡量相同的条件下,PDSB对PVC的热稳定效果优于DBTM,还可以提高PVC的加工流动性.该研究是实现PVC有机锡热稳定剂高分子化和多功能化的探索之一.  相似文献   

7.
杨镇湿地共有维管束植物243种(或变种、变型),隶属于55科,157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5种:双子叶植物38科,108属,167种;单子叶植物13科,45属,71种.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3个类型,5个变型.其中世界分布区类型有42属:温带分布区类型共有66属;热带分布类型共有45属.温带地区类型占主导,温带成分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区植物区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别山区有维管束植物175科,736属,1658种(不包括变种和亚种)。大别山特有种约25种。对种子植物进行了科、属分布区类型的划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大别山植物区系是华东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在南坡和北坡之间,植物区系组成上略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9.
安徽祁门县湾山地有维管束植物983种(包括种以下单位)隶属于505属146科,根据该区种子植物460属的分析,有14个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类型188属,占该区总属的45.3%;亚热带,温带分布类型227属,占该区总属的54.7%表现出典型的中亚热带特点,种的结构以东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78.5%,其中,东亚成分占32.2%(主要是中国-日本变形)中国特有种占46.3%,蕨类植物的  相似文献   

10.
茶卷蛾质型多角体病毒核酸(HmCPVRNA)用热酚法从提纯的病毒多角体中提取。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最高最低的吸收值分别在260nm和230nm处。经测定其Tm值为79℃,在3%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经电泳HmCPVRNA可分离得到10条基因片段,各片段大小为0.34×106~2.55×106,总分子量为15.15×106,其PAGE图型与CPV属代表种BmCPVRNA有较大差异,试验表明HmCPV与BmCPV属不同PAGE型。  相似文献   

11.
牟村  彭春良  张帆 《广西科学》2019,26(1):141-145
通过对中国湖南省苦苣苔科植物野外调查以及文献资料整理,从苦苣苔科植物的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地理分布特征等方面,阐述湖南省苦苣苔植物多样性现状。湖南省内共有苦苣苔科植物17属81种(含种下单位,下同),无特有属;特有种23种,占总种数28.40%。省内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和湘西南地区。种数排前五的属为广义报春苣苔属(24种)、广义马铃苣苔属(17种)、半蒴苣苔属(9种)、石山苣苔属(6种)、长蒴苣苔属(5种)及吊石苣苔属(5种)。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在种的分类水平上,特有成分所含种数32种,占总种数的45.07%,表明湖南省苦苣苔科植物特有性较高。针对苦苣苔科植物分布特性以及湖南苦苣苔科植物多样性现状,本文给出了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省内野生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孢囊放线菌(Actinosporangium)是目前国际上有争议的一属放线菌。这属放线菌比较罕见,我国未发现过这种菌。在分离筛选稀有放线菌的过程中,我们从河北省保定地区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8562),其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上均能形成假孢囊,细胞壁Ⅰ型,形态结构与游动放线菌科各属和链霉菌科其它各属以及有假孢囊的马杜拉放线菌属有明显的区别,应列入链霉菌科成为独立的一个属——孢囊放线菌属。经形态与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全面鉴定,并与国际上已知孢囊放线菌进行比较,8563菌株同已知孢囊放线菌近似种明显不同,应是新种,因其气生菌丝和假孢囊呈紫褐色,定名为紫褐孢囊放线菌新种(Actinosporangium violaceofuscum sp.nov.)。 本文对这一新种的分离筛选与鉴定进行了描述,并对孢囊放线菌属的存在及其分类地位问题提出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甘肃省耳叶苔科苔类植物的研究历史。通过文献整理和标本鉴定,得出甘肃省耳叶苔科植物15个分类单位:细茎耳叶苔(F.bolanderi)、西南耳叶苔(Frullania consociate)、达乌里耳叶苔(Frullania davurica)、达乌里耳叶苔芽胞变型(F.davuricaf.dorsoblastos)、达乌里耳叶苔凹叶亚种(Frullania davuricasubsp.jackii)、达乌里耳叶苔小叶变型(F.davuricaf.microphylla)、皱叶耳叶苔(F.ericoides)、斜基耳叶苔(F.handel-mazzettii)、盔瓣耳叶苔(Frullania muscicola)、粗萼耳叶苔(F.rhystocolea)、陕西耳叶苔(Frullania schensiana)、中华耳叶苔(F.sinensis)、塔拉大克耳叶苔(F.taradakensis)、欧耳叶苔(Frullania tamarisci)、欧耳叶苔岷山变型(F.tamariscif.minshanensis),其中达乌里耳叶苔(Frullania davurica),达乌里耳叶苔凹叶亚种(F.davuricasubsp.jackii),欧耳叶苔(F.tamarisci)为甘肃省首次报道。将列胞耳叶苔(Frullania moniliata)移除甘肃省苔藓植物区系,编写了甘肃省耳叶苔属植物分种检索表,并对其分布特点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中国大眼隐翅虫属一新种及一新纪录:峨眉背点隐翅虫;涡饰大眼隐翅虫,模式标本保存在四川师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15.
安徽蓼属(Polygonum L.)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蓼属(Polygonum L.)为本省蓼科植物中种类最多的一属。作者就其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态地理分布、区系特点及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现记载安徽蓼属植物共42种(包括变种),其中5种1变种为本省分布新记录,属下分为7组,各组在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方面显示一定规律性;区系分析表明安徽蓼属80%的种为北温带类型,与邻省及邻国日本关系密切,与我国其他地区也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区系组成反映本省处于南北植物交汇的过渡地带特点。  相似文献   

16.
淮北煤田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树蕨类茎干印痕化石丰富,计有40余块。分属于蹄痕茎属(Caulopteris)、大痕木属(Megaphyton)及皱痕茎属(PtychoPteris),共3属9种;其中蹄痕茎属4种(包括2个新种,Cauloptrisyangzhuangensissp.nov.和Caulopterispsilocicatrixsp.nov.);大痕木属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仅见1种;皱痕茎属在国内亦属首次发现,鉴定有4个未定种。该类化石在本区以极大的丰度和良好的保存为特征,其发育显示该区早二叠世晚期热带雨林气候盛行。其次,说明树蕨类在其晚期发育中心已由欧美区移至华夏区。此外,该类在本区的发育是华夏植物地理区分化渐趋强烈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7.
五加科大参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大参属(Macropanax)是荷兰植物学家Miquel于1855年建立的,当时记载了三种植物,到1864年他又发表了另一种,其中有两种植物被E.Regel(1863)和B.Seemann(1864)重新组合到罗伞属(Brassaiopsis)中。直到1942年,李惠林(H.L.Li)在发表《中国五加科植物》一文时,该属只记载两种。1965年后何景、曾沧江对五加科的进一步研究,使该属的种数增加至6种。1979年冯国楣、李雅茹在云南植物志中又描述了一新种;同年,Philipson在马来西亚植物志中也增加了一个新组合种,其种的数目便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安徽景天科Crassulaceae植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野外采集的基础上,报道了安徽共有景天科植物6属、36种,其中包括5个地理分布新纪录种、3个存疑种,并附有种、属检索表以及生境、分布和经济用途的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河南植物志》中未记录的河南产伞形科植物Ⅰ属(Tongoloα)、6种和4变种,其中秦岭当归(Angelicα tsinlingensis)为河南分布新记录,订正了一些分类群的学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吉林省金沟岭进行实地野外调查和对标本鉴定分析,确定该地区种子植物80科253属392种。对其从科、属、种三级进行统计分析,并与黑龙江省帽儿山林场和辽宁省鸭绿江流域的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金沟岭地区植物科的分布型为泛热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型为主,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为主,种的分布主要以中国-日本分布和东北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