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以节米碎米为主要原料 ,生产含汽发酵性饮料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 :将节米适度粉碎 ,有利用于糖化发酵的进行。采用以α -淀粉酶液化 (温度90℃ ,时间 30min ,用量 15u/g淀粉 ) ,酿酒酵母 (0 .0 1% )与酒曲 (0 .3% )混合发酵 ,以及发酵液混充CO2 等工艺 ,研制出的发酵性饮料口感好 ,风格突出。  相似文献   

2.
番茄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番茄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番茄汁乳酸菌发酵饮料,通过对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风味、稳定性进行实验,从而确定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5%,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30h,黄原胶0.03%,耐酸性CMC-Na0.02%。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啤酒酵母富铬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配方,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培养基装量)的探讨,得到了富铬啤酒酵母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即:(1)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酵母膏0.3%、蛋白胨1.05%、KH2PO40.1%、MgSO47H2O0.1%、(NH4)2SO40.1%、Cr3+浓度0.02g/L、pH值5.1;(2)最佳吸收时间:发酵48h.(3)发酵温度:28℃;(4)接种量:10%;(5)培养基装量:50mL.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等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锌强化酸乳饮料的原料配比和工艺参数,研究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待发酵鲜牛乳中加入50mg/L的乳酸锌和8%的蔗糖。90℃灭菌10min,冷却至45℃左右,选用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1∶1比例)的发酵剂,接种量为2%,在42℃条件下培养4h,可获得优质的凝固型酸乳,然后按凝固型酸乳与水1∶2的比例混合,并加入7%的果汁和0.3%的的稳定剂(CMC—Na),通过均质等过程,可得到优质的锌强化酸乳饮料。  相似文献   

5.
以海藻汁液和大豆浆混合液为原料,接种固定化保加利亚乳杆菌于43℃发酵8h发酵液经过滤后,再接入固定化清酒酵母或产香酵母A-2于25℃或30℃下发酵12h,制成海藻豆乳饮料,经测定该饮料总酸含量为8.2~8.5g/L,总酯含量为1.6~1.8g/L,乙醇含量为0.83%~0.86%,碘含量为15~26μg/g。  相似文献   

6.
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优化胡萝卜素产生菌红酵母R-93发酵培养基的营养条件,经回归分析和发酵试验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为1.0,蛋白胨为1.25;(NH4)2SO4为1.0KH2PO4为0.28;MgSO4.7H2O为0.025,在此条件下,发酵指数可达到0.262g(干菌体).(L.h)^-1。  相似文献   

7.
采用均匀设计对肌苷工程菌枯草芽孢杆菌株Q2901-4-35(SGr)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质量分数)葡萄糖12% ,药用酵母粉1.4% ,硫酸铵1.3% ,玉米浆0.5% ,Na2HPO4·12H2O 0.5% ,KCl0.6% ,MgSO4·7H2O 0.22% ,CaCO3 2.0% ,尿素0.2% (分消)pH7.0,在上述发酵培养基中发酵产苷达15.20g/L,该菌株的产苷能力比在原发酵培养基中的产苷能力提高了10% 。从而证明均匀设计实验所给回归模型对发酵条件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氢化物发生—ICP—AES法测定饮料中的痕量砷和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连续氢化物发生-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饮料中As和Hg的适宜条件,可以用较低的功率(1.1kW)获得稳定的分析信号,待测元素含量0.05~0.1mg/L时,RSD小于5%(10次测定),加标回收率87%~100%。适用于多种饮料及其他溶液中痕量As和Hg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氢化物发生-ICP-AES法测定饮料中的痕量砷和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连续式氢化物发生-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饮料中As和Hg的适宜条件,可以用较低的功率(1.1kW)获得稳定的分析信号.待测元素含量0.05~0.1mg/L时,RSD小于5%(10次测定);加标回收率87%~100%.适用于多种饮料及其他溶液中痕量As和Hg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乳酸菌固定化细胞生产果蔬发酵饮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利用乳酸菌固定化细胞生产果蔬发酵饮料的研究。以山楂、胡萝卜为原料,利用海藻酸钠载体包埋法将分纯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制成固定化乳酸菌细胞。经增殖后,采用自制加工的2000mL生物反应器进行了半连续发酵试验。证明在pH6.2,温度控制在41 ̄43℃,装置2:1(V/V),发酵时间为20 ̄24小时的条件下,生产出的乳酸发酵饮料pH4.1左右,乳酸含量0.7左右。经调配,色、香、味具佳,  相似文献   

11.
用正交试验法选择灵芝富硒深层培养的最佳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试验法对灵芝(Ganoderm a lucidum )富硒深层培养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等组分,用L27(313)表安排六因素、三水平并根据交互作用设计了正交试验,对上面各因素的添加量分别实验,并进行方差分析,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灵芝富硒深层培养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应该是:30% 马铃薯,4% 葡萄糖,0.5% 蛋白胨,0.2% 硫酸镁,0.1% 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12.
以正交试验法研究分析了不同原料配比对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ium)ZL9601菌株产赖氨酸的影响,通过摇瓶培养初步确定了以糖蜜为主要发酵原料生产赖氨酸的培养基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糖蜜20%,豆饼水解液1.0%,玉米浆0.6%,在一定发酵条件下(pH7.0,温度30℃)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平均产酸为6.1%。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温度、压力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然后根据发酵工艺曲线及发展规划提出控制方案,并加以实施.整个测控系统实测指标:测量精度为温度±0.1℃,压力±0.5%,液位±0.5%;控制精度为温度±0.3℃,压力±0.6%.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热带假丝酵母提高酶解马铃薯汁的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汁用糖化酶水解,接种热带假丝酵母,在摇床中30℃,120r/min培养3d.分别用(NH4)2SO4或柠檬酸铵为氮源,用Na2HPO4-KH2PO4缓冲液和CaCO3为pH值稳定物质时,测定发酵基质中蛋白质的增加量.结果表明,以(NH4)2SO4为氮源,用Na2HPO4-KH2PO4缓冲液(0.02mol/L,pH6.8)和CaCO3(0.3%)为pH稳定物质时,发酵基质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值最大,以干重计,蛋白质含量从10.4%增加到39.6%.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1,6二磷酸果糖(FDP)的发酵工艺条件。采用菌株9518,细胞膜经透性改变后,在pH6.5的糖磷液(葡萄糖1.0mol·L-1、磷酸盐0.8mol·L-1)中,37℃发酵4h,FDP积累最高达72.17mg·mL-1。  相似文献   

16.
鸡粪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重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米曲霉和白地霉发酵鸡粪及辅料,将鸡粪粗蛋白(占干物质的28.12%)中的非氨基氮(占粗蛋白的70.27%)重建成氨基氮,使培养物粗蛋白中的氨基氮由发醇前的56.89%提高到发酵后的95.36%,大大提高了鸡粪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5%麦粉的α-淀粉酶水解液培养麦角菌ATCC20019,结果其发酵液能产生麦角隐亭(50.16±2.40)μg/mL,与30%蔗糖的发酵培养基的产碱量(20.74±3.53)μg/mL相比,两者有差异(p<0.05).在10%蔗糖的培养基中,发酵第4天后补加5%麦粉的α-淀粉酶水解液,麦角隐亭的产量为(47.12±6.34)μg/mL,也高于碳源为30%蔗糖的产碱量(19.89±2.40)μg/mL,两者差异显著,p<0.01.而两种方法的菌丝体生长量均相差无几,p>0.05.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木薯粗淀粉原料,双酶法制糖,在过量生物素下添加青霉素的发酵工艺路线,以接种量8%、初糖浓度100~130g/L,在发酵的适当时间添加适量青霉素(约4u/ml),发酵过程流加尿素溶液控制pH7.1~8.0范围,同时流加浓糖液,经40小时摇瓶培养,结界谷氨酸生成量高达101.9g/L,糖酸转化率59.53%。与传统的采用精淀粉控制生物素"亚适量"工艺相比,可大幅降低粮耗、降低成本,提高产酸15~20g/L.  相似文献   

19.
回用酵母发酵生产甘油的发酵周期比一次性菌种发酵短40-60h,平均产甘油率(8.46%),转化率(41.6%)与一次性菌种发酵相当,采用回用酵母、高营养、低初始糖浓度、分批补料的工艺,不仅发酵周期短,而且平均产甘油率达10.02%,转化率达46%,残糖较低,因此,此工艺对目前许多甘油发酵厂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用正交试验法选择冬虫夏草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正交试验法对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葡萄糖、乳精、马铃薯、蚕蛹、氨基酸、复合粉、磷酸二氢钾、硫酸锌、硫酸镁、硫酸亚铁等因素,用L27(313)表安排正因素、三水平并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对上面各因素的添加量分别做了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确定了合适的发酵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菌的深层发酵最佳培养基应该是:15%去皮马铃薯、2%葡萄糖、0.8%乳精、1%氨基酸复合粉、0.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锌、0.1%硫酸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