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起外国人介绍红军长征,总是想起斯诺、史沫特莱这些名字,而第一个向西方介绍长征的薄复礼却鲜为人知。1936他介绍红六军团长征经历的书《神灵之手》(中译名为《一个外国传教士眼中的长征》)在英国出版,比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早一年多。薄复礼作为传教士的独特视角和理解方式,使他笔下的长征更多些“信仰”的色彩,而直接见证的切身感受再次把我们带到那段烽火岁月。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先进军事文化是在优秀的传统军事文化的传递与传播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正是这种传递与传播相互作用、促成的伟大胜利。分析红军长征胜利原因的角度很多,从军事文化交往的角度分析,则是对其即往研究成果的超越。红军长征,是现代先进军事文化成长的一个缩影,优秀的传统军事文化传递与传播贯案其中。它们分别是思考长征胜利的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它反映了军事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时代选择与先进军事文化形成、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世界博览“长征”现在成为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特定词汇了。以前,人们在本意上使用它,比如唐诗:“万里长征人未还”。“征”本身就具有“军队长途跋涉”和“征讨”两重意义,作诗的王昌龄只是需要一个偏义词组而已。“长征”并非前无古人,汉唐军队都在大漠乃至中亚一带驰骋纵横过。一些带有军事色彩的民族迁徙也无愧于“长征”二字,比如北匈奴的远迁欧洲,土尔扈特的归华;也不会后无来者吧。人类事功总想着“绝后”,恐怕也有违天道。现在就有人重走“长征”之路———更生猛的还穿越罗布泊和撒哈拉———这算是“另类长征”。我想,这很容易成为…  相似文献   

4.
浅说长征途中的扩红陆万振二万五千里长征以其奇险而举世闻名。长征途中,红军的伤亡极其巨大,显然,如果不扩红,红军极可能在没达到目的地之前就损失殆尽。因此,扩红成了长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脱离了根据地,在大流动作战中扩红,谈何容易!今天,在我们纪念长...  相似文献   

5.
黔西南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红军长征途经黔西南时所实行的一些民族政策及其实践,影响和推动了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也为党进一步制定民族政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坚决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对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和共产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一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曾给予极大的帮助,这是不能否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一大”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长征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意义。分析了长征时期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发展,提出了在价值层面,长征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价值需求急遽提升;在理论层面,长征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政策创新空前活跃;在实践层面,长征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效能卓越显著。长征的伟大实践,使长征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以往关于红军长征的史料记载一直认为红军长征只经过十一个省。而最近几年发现的大量史料证明,红军长征曾经过青海。因而红军长征共经过十二个省。  相似文献   

9.
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掀起了"重走长征路"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加强当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本文以此次活动为切入口,从长征精神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当代青年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代青少年应该如何弘扬长征精神三大方面阐释当代青少年应大力弘扬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0.
1934年到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场震惊中外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薪火不熄,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在它的鼓舞下,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今天纪念长征的胜利,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胜利70周年。70年来,从偶然走进了长征队伍的英国传教士勃沙特,到千里迢迢来到陕北采访红军和他们领袖的美国记者斯诺;从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再到今天仍在长征路上络绎跋涉的不同肤色的人们,这些原本带着好奇与怀疑态度来关注长征的外国人,在走近长征后,竟然都不约而同地成为长征精神忠实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2.
长征题材电视剧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的影像纪录,属于国产主流电视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红色经典。其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融合上卓有成效。长征电视剧已成为现代消费社会的大众化历史文化产品,对人的精神塑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应运而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璀璨瑰宝。红军长征揭开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实现了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无与伦比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八一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同条共贯,两者具有一致性又有相异性。继承和弘扬八一精神与长征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当代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伟大的诗人。毛泽东"长征诗"是其创作的第一首七言律诗,也是毛泽东诗词中最早被国内外媒体所披露的作品。"长征诗"是毛泽东对火热战争生活的一种诗性解读,艺术地概括了长征这一艰苦卓越、影响深远的历史壮举。它的问世、公开发表与传播过程较为复杂,且与时代结合紧密。"长征诗"所折射出的生命姿态和精神张力远远超出了其文本意义,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浓缩,具有极大的艺术独创性,闪烁着永恒的魅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长征的胜利在客观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没有长征的胜利,就难有西安事变的发生.其联系具体表现如下1.长征的胜利为把红军与东北军在西北形成的内战对立关系向统一抗日方向转化提供了条件.2.长征胜利前红军对东北军的三次重大军事打击,是促使张学良、东北军走抗日道路的重要条件.3.长征胜利后中共与东北军、西北军在西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是事变发动和解决的政治基础.4.长征的胜利把党和红军的指挥中心放在陕北是事变发动和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两过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为实现革命的目标,党在这一时期灵活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民族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红军长征顺利通过云南奠定了基础,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好了准备,同时也对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张闻天同志在长征途中对毛泽东同志的支持,对“左”倾军事路线的批判和对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抵制,以及在争取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等方面的作用,充分肯定张闻天同志对长征的胜利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普中国     
正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试验九号卫星发射成功3月12日1时5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改进研制而成,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不少于7吨。本次发射的试验九号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监测等新技术在轨验证试验。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2次飞行。  相似文献   

19.
螺丝趣话     
正在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的总装过程中,对每一颗螺丝钉要用多大的力气来拧,都有严格要求火箭发射:拧螺丝力气有严格要求2015年,我国迎来航天发射重头戏,备受关注的"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将相继发射,中国卫星在轨运行总量将超俄罗斯,排到世界第二。此外,我国正积极推进重型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和立项准备,准备立项的"长征九号"重型火箭将具备载人登月和空间站的发  相似文献   

20.
<正>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由此中国革命又一次从失败走向彻底胜利.长征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下取得的,长征的成功为以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进程,为历次战略转移提供了丰富的新鲜经验,深刻的历史启示和巨大的精神力量.长征是中共创建以来对中国国情进行规模最宏大、范围最宽广、内容最深刻、代价最昂贵的历史性探索.通过探索认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