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其主人公意识相对独立于作者意识。其叙述策略有着复调小说多声部叙述的特征。小说人物有着复调小说人物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莫里森创造了一组鲜丽生动,富有种族健康感的黑人人物群像,与黑人文学传统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生成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冯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97-98
复调理论是巴赫金提出的文艺批评理论,它为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提供新的批评视角。莫里森小说的人物意识的主体性及双声性对话、多声部的视角转换以及小说结尾的开放性都体现了复调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开拓了长篇小说的一种新体裁——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多种对话的统一体,在对话环境下揭示深刻的思想内容。复调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对话性,小说所有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复调特征在陀氏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通过对话交际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思想,并聆听他人声音作出的回答。该文意在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方面揭示小说《卡》的对话性,亦即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对林纾《金陵秋》的研究远远不够,尤其是艺术层面的探讨更为少见。《金陵秋》中多种声音的共存以及各种声音之间的对话,构成了小说思想形象的复调;《金陵秋》中叙事视点在人物之间、人物与叙述者之间以及故事内外之间的自由转换,形成了小说叙事的复调;《金陵秋》中不同文类的组合、双重情节线索的独立并行生成了小说结构的复调。多重声音、多向视角、多种文类、多条线索互动共生,构成了《金陵秋》的复调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萧乾小说多采取儿童视角作为叙事策略,本文拟从儿童视角的角度观照萧乾小说,借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探究儿童声音和成年人声音的对话,尤其在儿童和成年人、隐含的成年作者和作品中人物两个层面对话复调中探究小说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6.
鲁迅小说的现代叙事艺术,表现为:“误导”与“空白”的运用,“对话”的结构方式,象征性的结尾,“反讽”的语言等,体现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谢光才小说的艺术探索以《索儿》为起点开始了对人性的探索,小镇与小厂的人物、题材和背景的构筑。《明天是个好天气》新写实体验地写出了一个厂长生活的“原色”,同时也对这生活本身表达了潜在的反思,并开始形成独具特色的叙述语调。《寻找房妹》在现在时的“寻找”与过去时的追叙的交互扭合中传达出一种时代的旋律,以一个小镇人物的求索与斗争反映出一个伟大的时代,叙述人的调侃加强了反映的力度。《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以孩子与成人视角的对比与碰撞揭示了小镇各色人物人性的阴冷与荒漠,具有“史诗”的意蕴。叙述人的冷静中压抑着愤怒。《夜色》以众多人物同时序的第一人称内心独白及其相互之间的缠绕抵捂建构起一种迷宫式的叙述形式,这既是生活迷雾的投影,又在这称繁复的多声部的复调叙事中有深度地展示出众多人物的性格与心灵。  相似文献   

8.
在复调理论的观照下,伍尔夫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复调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文体等方面。复调叙事的运用,使伍尔夫小说更为全面地反映出现代人复杂的精神状态和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特点,也促进了小说创作艺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林白的小说《致命的飞翔》《瓶中之水》《说吧,房间》《一个人的战争》等的分析,说明她的小说具有对女性孤独与抗争、生命的悲剧感与生命的激情相交织的复杂的两重体验,即小说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10.
哈代小说的艺术模式(上)──“性格和环境小说”研究之四朱宝荣从《远离尘器》(1874年)到《无名的裘德》(1895年),“性格和环境小说”的创作历时二十余年。其间,哈代对生活的认识起了很大变化,思想的发展也有明显的轨迹。但我们在对这套小说的考察中,却...  相似文献   

11.
对《创业史》的评价,我们应该像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一样,不能因为作品的思想局限而否定它的艺术成就;在人物描写方面,《创业史》主要采用心理描写,而不是像赵树理那样在故事的发展中呈现人物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多彩的农民意识世界;在结构形态方面,《创业史》不是通过描写某一个人物的人生轨迹来表现主题的“时间”小说,而是通过描绘同一时空下几组人物思想意识的交锋来表现主题的“空间”小说,展现出了一个开阔的农民生活空间,开拓了“宏大叙事”的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路翎小说人物思想里那些互相对立的矛盾意识也构成了一种复调关系,这使路翎的小说表现了鲜明的复调特征:以人物的自我意识为叙述中心;人物形象的未完成性;挖掘人物内心的知识分子式的叙述语言.  相似文献   

13.
“先锋派”小说在新时期小说主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新性: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将创作重心移向小说本身,释放作家与文本对话的欲望;思想上的创新则表现出一种后现代“解构主义”。这两个方面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先锋派”小说的创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即创作形式的极端主义和思想倾向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小说形象塑造有多样艺术技巧。人物出场艺术即是其中之一。本文论述了古代小说四种人物出场艺术,即“先声夺人”、“画家三染”、“先声夺人”结合“画三染”、“详细介绍”。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出场艺术概貌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说劝惩论与陆人龙的《型世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劝惩论是明代中叶以后小说理论家鼓吹小说作用的产物,晚明时成为小说家普遍遵守的一条创作原则。明末陆人龙的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受劝惩论的影响极大,其表现不仅在于小说主旨的定位,还在于人物的塑造、通俗化的倾向、小说结构等小说艺术形式方面。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是各种艺术手法综合运用的成功典范,而心理描写是鲁迅小说运用最广泛、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段。“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①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把握鲁迅小说的美学意蕴,本文试图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就其方式来说是多样的,它所体现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并本是单一的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鲁迅惯用传统的白描手法,为人物“写照传神”,很少以作者的Q气对人物作抽象的心理分析。在《阿Q正传》中极为典型。阿Q要技革…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短篇小说《乡村医生》的艺术张车在于它的“未定性”和“陌生化”的特定潜质,“小说中的人物-难识庐山真面目”,“小说的场景-山重水复疑无路”,“小说的语义-剪不断,理还乱”。这种潜在特质的实现离不开读的参与,而阅读活动在使本得以实现的同时,也丰富提高了读。  相似文献   

18.
复调艺术是米兰·昆德拉小说艺术形式与技巧上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表现在:打破文体界限,在小说中大胆融入论文、随笔;放弃传统小说"单线构成"的结构方式,提倡由若干享有同等地位的线索结构作品;突破人物的主次之分,让人物处于平等地位,彼此互相照射;挣脱小说叙事对线性时间的依赖,将不同历史时间杂糅并置,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错综交融.  相似文献   

19.
坚守着传统人生价值判断的方方,面对现代化功利性人生价值的冲击时,表现出狭隘的浮躁的愤懑,以至于《过程》的人物结局隐喻出英雄文化守城的失败,而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节目的播出,又昭示了英雄文化的再度崛起。  相似文献   

20.
方方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恪守“忠实再现”、“零度写作”,从一开始就隐含着一种悖论:一方面,力图让生活自我呈现,尽量悬置价值判断,表现一种纯自然状态;另一方面,这种再现依据的并非生活的真实而只是观念的真实,即方方本人对生活的认知,由于方方对何为真正的人生有着自成体系的思考,而且急于将这种思考投射到她所创造的世界中,所以她塑造的人物无不带有鲜明的观念化和类型化色彩。所谓观念化是指人物形象突出而集中地显示了某种观念,甚至就是某种观念的化身。观念化人物形象一般与极端性的性格相联。由观念化带来的悖论的存在,表明新写实主义作为一种现代文学观念,一方面激活了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人物形象观念化的隐患。方方对于人生固有的哲性思考、冷峻的观察视野使人物性格单一、定势和极端化,带来的不仅是艺术形象的雷同,更重要的是这种单一的思想命题必将制约文学创作可能达到的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