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庐山有第四纪泥石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2期发表了施雅风先生《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一文,对李四光教授关于庐山冰蚀现象的认识提出批评。施先生的文章(以下简称“施文”)引起不少地质工作者的关注。对庐山冰川遗迹的不同看法,反映了不同学者的不同认识方法。如外国学者巴博尔认为当世界第四纪大冰期时,中国东部为温暖气候,没有冰川。而威斯曼、戴特拉及柯萨尔斯基等则肯定庐山冰川遗迹是确切无疑的。中国学者方面,黄培华、曹照垣、吴锡浩等对庐山冰川问题也进行了讨论。1978年中国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学会在庐山召开了现场会议,基本肯定了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现在施雅风  相似文献   

2.
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庐山突峙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是驰名中外、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在学术上,由于已故杰出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倡导,庐山被看作我国第四纪冰川的标准地点。早在1931年,李四光教授带领学生考察,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尽管当时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李仍力排众议,于1937年完成《冰期之庐山》专著(1947年印行),详细论述庐山多种地形和沉积物并给予冰川成因解释,划分出鄱阳、大姑、庐山三个冰期,认为在前二个冰期,庐山存  相似文献   

3.
庐山没有第四纪冰川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刊今年第二期发表了施雅风同志的《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一文,对已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关于庐山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论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学术上有不同意见,这完全是正常的;只有充分开展自由的学术讨论,才能有助于科学的发展。景才瑞同志的文章是肯定庐山有第四纪冰川现象的。现予刊载,以收争鸣之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执行“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去年第2期发表了施雅风的文章,就“庐山有没有第四纪冰川”展开了学术讨论。以后,我们又陆续发表了几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文章,本期再选载两篇于后。因为这个问题比较专门,希望今后能在有关的专业刊物上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由专业工作者集体根据观测事实与理论分析来作出科学的结论。本刊限于篇幅,不拟继续刊载这方面的文章了。希望有关作者鉴谅。  相似文献   

5.
模式口冰川:世界唯一的冰川博物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的第四纪冰川基岩冰溜面遗迹旁,面临永定河,背靠翠微山,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座冰川遗迹陈列馆。1992年7月正式开放。  相似文献   

6.
邓涛  王晓鸣  李强 《中国基础科学》2012,14(3):17-21,F0002
冰期动物群长期以来已被认识到与更新世的全球变冷事件密切相关,其中的动物也表现出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如体型巨大、身披长毛,并具有能刮雪的身体构造,以猛犸象和披毛犀最具代表性。这些令人非常感兴趣的绝灭动物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它们的上述特点曾经被假定是随着第四纪冰盖扩张进化而来,即这些动物被推断可能起源于高纬度的北极圈地区,但一直没有可信的证据。本研究根据来自西藏的新化石材料证明,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员在第四纪之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发展。冬季严寒的高海拔青藏高原成为冰期动物群的"训练基地",使它们形成对冰期气候的预适应,此后成功地扩展到欧亚大陆北部的干冷草原地带。这一新的发现推翻了冰期动物群起源于北极圈的假说,证明青藏高原才是它们最初的演化中心。  相似文献   

7.
地质学家与古气候学家发现,过去的120万年内地球上曾发生过四次明显的大冰期,其中发生在距今12,7万年~18万年间的大冰期被称作里斯冰期。当时地球上十分寒冷,冰川广布,地球上2/10到3/10的大陆面积被冰川覆盖(现在只有约1/10的大陆被冰川覆盖)。那时在亚洲的冰盖边缘甚至到达今天的贝加尔湖附近。太阳从东非的草原落下,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冷风吹来,首领不禁打了个寒战。即使作为部落之长,他的身体上覆盖的兽皮也和部落的其他成员一样少。值得安慰的是,今天部落的狩猎队打到了一只瘸腿的瞪羚,这就是  相似文献   

8.
是流水侵蚀形态还是冰川侵蚀形态有的学者认为,大坳冰斗不具备一个典型冰斗所必有的斗门槛和平坦或下凹的斗底,因而,不宜称为冰斗。自然界的地貌现象,在它形成后由于遭受种种外力作用的强烈修饰和严重破坏,一般说都不十分典型,甚至仅有遗迹的残留,地貌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以此来恢复其原始地貌。庐山冰川遗迹不是现代冰川而是第四纪更新世冰川塑造,当然也不例外。为了弄清上述问题,我们今年进大坳冰斗底部观测。它是一个长千余米、宽千米、深百余米的山峰环抱而向北西开口的半圆形洼地,不仅具备了有的学者也承认与冰斗相似的较陡峻后壁和侧壁,而更重要的是它还具备了有的学者认为不具备冰斗所必有的斗门槛和平坦的斗底。大坳冰斗口狭窄,有一由大月山粗砂岩所组成的高出斗底十余米的斗门槛,其长数十米,仅靠右侧有一由后期流水侵蚀破坏的小缺口,而且还有向北西微微倾斜的平坦斗底,故它完全具备了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础科学》2012,(5):48-48
末次冰期的特点是陡峭的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这些气候波动在东亚季风系统的记录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它似乎与北大西洋环流的变化有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有斌研究组与合作者,获得了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沉积颗粒尺寸变化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
对于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常用“腐败”、“不端”、“越轨”、“失范”描述,虽然不能尽达其意,但也能明其所指。将学术、教育问题一并讨论,乃是基于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都是指向学术圈、文化人、知识分子。但是,本文在此无意讨论知识分子的个人学术品质、道德、良心和责任,而是要揭示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所隐伏的时代性根源和现代性特征。“知识分子”概念是西方社会理论特别是现代性研究理论中一个学理性概念,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知识分子,但二者之间无疑又有许多共通之处。从历史角度看,有知识分子倾向与…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于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水量减少,水环境中氮磷污染物的浓度增加,气温升高加剧了水体沉积物中氮磷营养向上覆水体的释放,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加剧,藻类爆发频繁,水库水质恶化。如何提高和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修复污染沉积物成为中国和荷兰科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中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廷林教授的研究团队和荷方瓦赫宁根大学蒂姆·格罗顿侯斯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展“气候变化影响条件下改善和保护中荷水库水质合作研究”,进行了消减外源污染负荷、扬水曝气控藻应急技术、微污染水原位修复技术、水体沉积物持续修复技术等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改善富营养化水库水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圣洁、严寒、雪白、荒凉,恐怕大多数人对于冰川的了解和认识仅限于此。然而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倾其毕生心血执着于冰川科考事业。下面就让我们走近被誉为我国“冰川之子”的谢自楚教授……  相似文献   

13.
对于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常用“腐败”、“不端”、“越轨”、“失范”描述,虽然不能尽达其意,但也能明其所指。将学术、教育问题一并讨论,乃是基于它们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都是指向学术圈、文化人、知识分子。但是,本文在此无意讨论知识分子的个人学术品质、道德、良心和责任,而是要揭示当今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所隐伏的时代性根源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庐山     
庐山位于中国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在此修道,结庐为舍,成仙后其庐成山,由此又称匡山、匡庐。庐山区呈南北长、东西窄,长约25千米,宽约20千米。巍巍的庐山,有雄奇挺秀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海,神奇多姿的流泉瀑布,尽显其“雄、奇、险、秀”。古往今来,悠久的文明历史古迹,更增添了庐山的神秘。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09,(1):29-29
由于气候变暖,我国长江流域近年频频出现铁树开花现象。苏铁是极为古老的裸子植物。对于研究动埴物进化、古地质和古气候变迁等具有重要意义。距今250万年前。在第四纪冰川的严寒袭击下,野生苏铁绝大部分灭绝了。全世界现存苏铁类植物仅3科11属约280种.星散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我国仅在广西、云南、广东、福建、海南等地有少量分布,仅存1科1属24种,全部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对苏德辰和乔秀夫、蒋汉朝、嵇少丞等专家评议冯增昭先生《Seismites、地震岩、震积岩和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等术语问题的讨论》一文的答复意见。主要内容为:①同意嵇少丞教授的意见“seismites本应译成地震岩”,因为翻译的首要准则是忠于原著。②更重要的是seismites这一术语的根据问题。赛拉赫1969年提出seismites的根据是美国加州西海岸中新世蒙特雷页岩中的4个“断层-粒序岩层”。这4个“断层-粒序岩层”中的构造主要是有白色充填物的裂隙,这些裂隙有小的错动,看不到大的断层。它们不是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也不是地震岩,因为它没有地震成因的证据。这4个“断层-粒序岩层”的成因研究已涉及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畴了。③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山穆玕是近50年来首次质疑赛拉赫seismites的地质学家,功不可没。④seismites等术语的学术讨论和争鸣,在理论上是有所创新的。这说明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确实是促进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关注的是社会科学中有关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争论,尤其是60年代以后争论的情况,并由此讨论是否可以用“范式”或不同的认识论基础来看待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末次冰期的特点是陡峭的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这些气候波动在东亚季风系统的记录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它似乎与北大西洋环流的变化有关。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有斌研究组与合作者,获得了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沉积颗粒尺寸变化的记录,以及相应的光释光测年结果。基于这些结果,他们重建了过去6万年来东亚冬季季风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内容为:①同意山穆玕(Shanmugam)的观点,即赛拉赫提出的seismites这一术语有问题。它不是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也没有地震成因的证据,因此应当否定。②不同意龚一鸣把赛拉赫提出的seismites译为“震积岩”,应把它译为“地震岩”。③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多成因的。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可称作“地震岩”,不是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不能称作“地震岩”。④即使在地震高发地区,也不是所有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都是由地震引起的。⑤在印度北部的一个地震高发地区的河谷中,在2013年的洪水沉积物形成后即刻观察到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非地震成因的实例。因为2013年至今该地区没有发生过地震。这一实例应引起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20.
建部贤弘的数学认识论--论《大成算经》中的"三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象形”、“满干”和“数”,是日本江户时代数学家建部贤弘在《大成算经》中所讨论的三个范畴 ,也是该书的纲纪 ,谓之“三要”。这些范畴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术数 ,语言晦涩 ,一直为日本数学史界所忽视。文章从中国数学文化传统出发 ,重新解读这些文字 ,提出一些全新的观点。认为在汉字文化圈数学家中 ,建部贤弘在中国象数学文化背景下 ,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数学科学的本质 ,讨论了数学研究对象及其存在性问题 ,并已接触到数学变量的讨论 ,同时对实数系给出了一种分类。其“三要”数理观是汉字文化圈数学认识论的突出反映 ,具有数学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