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汝欣 《科技信息》2013,(6):195-195
诗是"美的有节奏的创造",它不但能带给人们智慧,更赋予人美的享受与情的陶冶。意象是英汉诗歌最重要的要素,也是英汉诗歌的灵魂,通常诗人会通过修辞、语音、象征等表现手法使意象更具有形象美、音乐美和意义美。本文用实际例子阐述了英汉诗歌意象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文本意象和比喻意象,指导我们阅读诗歌时首先应从其意象着手,才能理解诗人的意图以及整个诗篇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沉默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别康桥》不是一首单纯抒发离情别绪的赠别诗,而是一首政治诗。既是诗人资产阶级理想破灭后的散发弄舟之作,也是诗人心灵苦旅中的一次总结性的沉默放歌。沉黩的康桥既是诠释诗人寂然内心的生动的诗歌意象,又是诗歌主旨之载体。它那轻柔的风格美,和谐的韵律美,整饬的诗体美,散逸着中国式的古典美,熔铸成一个诗的志摩。  相似文献   

3.
孟郊是中唐韩孟诗派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追求一种异乎寻常的怪诞美,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个性。孟郊诗歌的怪诞美是和传统的中和美相颉颃的,也与同一流派中的其他诗人的诗风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试从孟郊诗歌的审美形式、意象和意境上来分析其怪诞美,并从中唐诗人的审美心理以及诗人自己的审美趣味来分析孟郊诗歌的怪诞美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维和威廉.毕兹华斯是中西方两位重要的自然诗人,他们优美细腻的自然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两位诗人的自然诗歌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试从意象和主题两个方面对两位诗人的自然诗歌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为达到朦胧美和含蓄美,古典汉诗总是通过多姿多彩的意象表现来营造一片意境,因此也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其模糊性体现在物象表述,意境和表达诗人感情三个方面,增加了翻译时的难度。翻译意象诗的模糊现象时应该尽量以模糊译模糊,即忠实于原诗,保留和再现原诗歌语言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在英译中国古典意象诗时保留原诗的模糊美,符合许渊冲先生提出的"音美,意美,形美"中最为重要的"意美"。  相似文献   

6.
诗是最凝练、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是语言的精华,诗的格律是由无数诗人的长期创作实践而形成的一套诗创作声律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格律的各种要素,使人们在听觉上,视觉上和意念上对诗歌产生综合的美感。平仄及音步的程式能使诗产生抑扬之美,用韵规则可使诗具有回环之美。  相似文献   

7.
李金发象征诗意象的审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代的李金发为寻找寄托精神的绿洲,侪身于法国光怪陆离的艺术世界之中,饱吸异国的文化馨香。雕塑艺术的灰色基调,象征派诗歌的忧郁美,正好与李金发的审美心理结构相吻合,于是他以全部的青春和热血,将丑陋、恐惧、梦幻、死亡纳入诗中,创作了四百多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从而奠定了象征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们不妨将李金发诗中的这方面意识解读为诗人的审美视角,探讨诗人的主观感受与自然共同建构的精神主体的审美意象。1、以象征作为诗歌的意象形态,暗示诗歌的主题和事物的发展,表达诗人隐蔽的思绪和抽象的人生哲…  相似文献   

8.
幼儿诗是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具有幼儿性和文学性、为幼儿理解和喜爱的诗歌种类。诗歌是抒情文学样式,幼儿诗中情感的抒发主要是通过各种意象来完成的。幼儿诗凭借生动直观、充满童趣的意象和浅显易懂、具有音乐美的语言,营造出以真为美、以善为美的美学氛围,实现美的熏陶和美的教育,具有特殊的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诗歌的各种要素里,“意象”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它决定了诗歌与其他文体审美的区别。意象的审美特征是:对诗人思想感情的间接性和表现对象的陌生化的追求;生命的鲜活感与空灵美感的滋养与发展;具体与抽象之双重性所产生的模糊美感;艺术审美的多边性;象征价值的诞生。没有意象的发现、经营和创构,就没有真正的诗歌审美,也没有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0.
西川诗以精彩纷呈的诗歌意象世界著称,其中又以"光"的意象谱系尤其引人注目。以"光"意象为焦点来透视西川诗歌的精神意蕴及叙事策略,西川诗中的"光"意象服从于他对命运主题的表达,命运主题统领着诗人对神与世界的探索。诗人用光的有无、明暗表达世界的样貌,又用世界的样貌虔诚地诉说着对神与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绝句是中国古代诗歌凝练的表现形式。在绝句的英译过程中,由于中英诗歌的语篇特点不同,原诗与译文在诗意上会有不同程度的出入。原文与译文应被视为不同的语篇,从语篇照应、语篇的指向性和概念功能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得出绝句的语篇特点:(1)绝句中经常使用省略形式,以读者的联想来贯通诗意。(2)绝句的语篇指向性比其英译本要模糊。(3)绝句用简洁明了的诗句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因为阐发人类行为的理性特征,从而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又因为结构安排、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美学特征,从而成为一个文学读本。由此,《诗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悲剧艺术的文艺理论经典,更是"哲学之诗"。对《诗学》"哲学之诗"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重估《诗学》之于西方戏剧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恶魔诗人"于赓虞致力于新诗诗体的探索。他提出的内容思想化、音节和谐化的散文诗理念,对散文诗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他对新格律诗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于赓虞的创作大大丰富了新诗的诗体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孙大雨批评了诗歌写作中自由诗和新月派的"等音计数主义",在英语诗歌格律的启发下,提出了"音组"学说。他从字音的"音长"出发,累"音长"而成"音节","音节"遵循"时长相同或相似"的原则积成"音组",然后构建诗行和诗节。孙大雨认为,当诗行的意义、语法关系和"音组"相冲突的时候,应遵循"音组"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李白《秋浦歌》(十五)几种英译文在音、形、意三个方面的比较与分析,证明了中国古诗以其音的铿锵顿挫,形的整齐简练,意的富有韵味而使得翻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唯其存在挑战性,更体现出中国古诗无法言说的美。  相似文献   

17.
明弘治、正德年间,前七子以复古论主盟文坛,蔚然成风,杨慎却提出异议、独树一帜。今人多认为杨慎在复古大潮中未能免俗,只是在一些具体的文学主张上与七子不大相同^[1](p291),实际上《升庵诗话》已经对当时的文学复古思潮有所修正,在诗歌审美论、创作论、师承方法等问题上都一反流俗,成一家之言,并对后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知人论世”、“以诗解诗”、“识鉴诸家”是古代诗论家提出的三种主要诗歌批评方法,它们有不同的理论内涵,体现了诗歌批评的基本规律和特征,这些方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独特,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概念.西方诗歌的审美倾向是以意象赏析为主,因而意象翻译成为中诗英译的重点和难点.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意象图式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诗歌翻译的要点和难点就在于用另一语言符号还原该意象图式的对等体.图式理论为诗歌翻译给出重要提示,即在诗歌翻译中,用符际翻译的视角探寻目的语诗歌意象的对等体,用图画还原意象,帮助译诗读者在获取原诗意象方面达到最大近似的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