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新疆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十九大报告及相关论述构建基于"三生空间"理念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各城市承载力水平,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各城市"三生空间"协同发展状况,进一步利用OLS模型研究影响其耦合协调关系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主要城市综合承载力总体先升后降,各城市分为稳定型、波动型、上升型、下降型4种类型;"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各城市均处于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之间,且数量上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特征;生产-生活、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的耦合度均对新疆主要城市"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构建“产业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核密度估计与马尔科夫链方法探究2004—2020年西南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西南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波动式上升,2012年后进入大幅持续增长阶段,相较于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系统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更大;西南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与局部趋同现象,且地区耦合协调度类型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转移;空间因素对本地耦合协调度类型转移具有显著影响,高水平邻域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当地区间差距越大时,高水平邻域的带动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3.
以黄河流域沿线11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旅游相对优先度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黄河流域文旅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据此构建黄河流域文旅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业发展整体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上中下游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发展较为不平衡. 2)济南市、烟台市、青岛市、郑州市、成都市、西安市、晋中市、洛阳市等8个城市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在文旅协调发展中起到核心增长极作用;此外,黄河流域文旅协调发展呈现“两极化”分布状态,中下游城市属“高-高”集聚类型,上游城市属“低-低”聚集型.3)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受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公共预算支出、GDP、普通高等在校生人数、专利授权数、公路里程数等因素共同影响,驱动因子协同效应呈现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4.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并选取大同市为案例地,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及阶段划分标准,将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划分为3个阶段:探索失调阶段、过渡发展阶段、创新上升阶段;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探索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产业滞后类型占多数;大同市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11年实现了从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从静态角度看,大同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4、0.983 4、0.789 2、0.987 5、0.968 3;从动态角度看,大同市各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北部湾城市群中的6个主要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三生空间"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研究其在2010-2019年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十年间,北部湾城市群主要城市"三生空间"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较好的协调水平,且有上升态势,但各空间系统的利用质量较低。基于此,文章提出大力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注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及推进生态产业集群,形成蓝色经济空间格局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5座中心城市为例,构建旅游产业-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案例区域各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2010—2014年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区域中心5城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逐年平稳上升趋势,耦合度C∈[0.8,0.9],整体位于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度D∈[0.5,0.7],整体处于"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各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程度各异,耦合协调度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5座城市中,十堰的耦合协调度较高,3系统的耦合度较好,属于良好协调型;安康、汉中属于初级协调型;商洛和邓州目前正步入勉强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以及障碍度模型,探究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城市韧性、旅游发展水平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对障碍因素进行诊断识别。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和旅游发展水平均波动上升,空间上呈现“东部高、南北西三面低”的分布格局;(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系统与旅游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2010年的0.311增加至2019年的0.404(最高峰)后回落为0.367,协调等级从濒临失调跃升为初级协调后回退为濒临失调阶段,空间上城际差异显著;(3)2010—2020年城市韧性与旅游发展各准则层障碍度结构相对稳定,城市韧性系统中社会韧性为主导障碍,旅游发展系统中旅游效益为主导障碍。最后,在厘清城市韧性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识别两个系统障碍因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实现城市群城市韧性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区域国土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协调、不平衡发展问题,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从时空维度定量研究福州市(仓山区、台江区和鼓楼区除外)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交互耦合程度.然后,通过新陈代谢GM(1,1)模型预测永泰县和闽清县未来5 a的耦合协调发展轨迹,实现从定量研究到动态仿真的转变.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7年福州市国土开发强度呈“倒U形”发展,高值地区主要分布于福州市的中部、南部和东南部,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2012-2017年福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在波动中稳步上升,上升幅度较大的地区有平潭县、闽清县、永泰县和晋安区,增幅最高达59%.研究期内,福州市总体处于低度协调阶段,其中晋安区耦合协调度提升最快,增幅达22.12%;但资源环境水平总体滞后于国土开发建设水平,且相对发展状态波动最大的为闽清县和永泰县.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 a闽清县和永泰县耦合协调演化进程明显加快,两系统趋于衰退.  相似文献   

9.
广州旅游产业与城市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森  马耀峰  刘智兴  高楠  刘军胜 《河南科学》2013,(10):1820-1826
借助系统科学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构建了两系统的耦舍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广州市2001--2010年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并利用RIS分析模型预测了广州旅游产业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发现:①广州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发展水平处于上升阶段;②耦合协调关系实现了从2001--2005年失调阶段到2006----2010年协调阶段的转变;③广州市旅游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未来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0.
胡霄琪 《河南科学》2022,(8):1368-1376
为探究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与碳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状况,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耦合协调度变化情况及各地区的差异,并利用灰色关联度进一步分析影响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与碳环境治理综合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高质量发展与碳环境治理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由“严重失调”上升到“优质协调”;长三角各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与碳环境治理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变化特征各异;高质量发展与碳环境治理关联度较强.建议应继续提升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努力提升碳环境治理能力,健全区域碳环境治理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财政政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财政政策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必须明确中央政府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最终责任者,必须兼顾经济发展和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处理好资源产业与接续或替代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金属资源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以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合作日益加强,沿线国家金属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开发潜力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核算“一带一路”国家的储量和开采量数据,对沿线国家的资源分布与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国家金属资源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是金属的开采量也较大.由于单独分析金属开采量不能反映其稀缺性程度,本研究通过引入金属稀缺性系数对金属开采量重新进行核算,得到新的金属稀缺性开采量指标.结果发现:2000—2017年间,“一带一路”国家总的金属稀缺性开采量增长了25倍,且各类金属的稀缺性开采量都在快速增长,其中钛、银、锰的增幅较大,研究期间分别增长了173、55、53倍;从各国的情况来看,土耳其、缅甸和中国等国的金属稀缺性开采量的增速较大,分别增长了151、34和7倍.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国家面临的金属资源稀缺风险不容乐观,各国应积极合作,共享金属利用技术,提高金属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再生金属的使用量,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9年-2018年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与空间面板模型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在不同区域间耦合协调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匹配的现象.长江经济带发展“马太效应”明显,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创新基础等对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影响较大,而市场配置要素对两者影响能力较弱.最后分析得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通过完善各地创新环境,加大高技术产业扶持,提升区域创新协同能力等方式,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与创新环境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2003—2017年山东、山西、内蒙古、四川、新疆、黑龙江、重庆、贵州、陕西和甘肃10个资源型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样本,深入研究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总体处于DEA无效率状态,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资源型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动系数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联度分别为0.535、0.806和0.849,产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息息相关,二者存在一定的耦合联动关系;研究期内,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产生相应的提升作用,原因在于第一、三产业产值占比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改变农业粗放用水方式、优化第三产业用水结构,是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的关键;城镇化率与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城镇化进程加快是提高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驱动力.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提升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第一产业用水,重点优化第三产业用水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并合理配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着重大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问题,阐述了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成功转型应以社会福利均等化、经济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整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贸易背景下量化分析“一带一路”区域的碳不平等,厘清“一带一路”区域隐含碳排放和经济收益不均衡分配的内在机制,是践行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科学前提及基础.本研究基于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数据库,构建环境拓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涵盖10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且依沿线区位合并为9大研究区域,核算生产和消费视角下“一带一路”区域碳排放、增加值,追溯隐含碳排放、增加值在研究区域间的空间转移格局,通过构建双边贸易中碳不平等指标及全球贸易网络中碳不平等综合指标,全面地量化分析了“一带一路”区域的碳不平等现象.研究表明:1)2014年“一带一路”区域生产和消费视角下的碳排放分别占全球碳排放总量(25 966.23 Mt)的65.29%和60.54%;“一带一路”区域生产和消费视角下的增加值分别占全球增加值总额(669 714.27亿美元)的40.87%和40.10%. 2)在全球贸易中,“一带一路”区域承担来自非“一带一路”区域的净碳排放转移(即“一带一路”区域向非“一带一路”区域净出口隐含碳排放量)1 234.25 Mt,同时从非“一带一路”区域获得了5 154....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视阈下中国全域旅游发展范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俊芳 《河南科学》2014,(1):139-142
以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在研究城乡统筹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综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构想.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是统筹的关键切入点,途径在于资源整合、创新,任务在于产业融合、优化;城乡统筹的难题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全域旅游发展是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美丽中国之旅"建设是两者的结合点.基于城乡统筹视阈提出全域全产业链的"大城小镇嵌景区"旅游发展模式,并明确了其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系统是由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构成的复杂系统,区域系统协调是这一复杂系统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子系统之间不断协同、相互促进,由不协调到协调、由协调到不协调、再到更高程度的协调,循环往复的动态变化及其过程.基于区域系统协调发展的标准,构建了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线性加权模型和离差系数法得到辽宁省2002-2011年间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得分及其所辖14个市的协调度.通过对辽宁省协调度变化及协调度类型的时空演变分析,得出辽宁省区域系统具有系统协调度类型以基本协调和比较协调为主、协调度区域差异明显、市域系统协调度类型分化显著、总体上呈良性发展趋势等4个结论.  相似文献   

19.
高平市产业转型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平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储量的逐步减少,经济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通过对高平市既有产业在晋城市、山西省、全国地域层面进行专业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对比分析,得出高平市的区域优势产业。根据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结合高平市的实际情况,提出高平市产业转型应采取的发展模式和实现高平市产业转型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5年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综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利用协调度模型对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内部协调度进行分析,并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城市的两两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及综合协调发展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城市虽然经济水平很高,但其协调发展情况较差。主要是某一子系统发展水平较差,再根据协调度模型可以追溯到影响该子系统的主要因子,为政府解决问题、协调发展城市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