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登月、mRNA疫苗和核废料储存都是2023年可以期待的重大科学事件。下一代疫苗mRNA疫苗在新冠疫情期间获得了成功,这显然刺激了下一代mRNA疫苗的研发。位于德国美因茨的拜恩泰科生物技术公司(Bio NTech)有望很快启动针对疟疾、肺结核和生殖器疱疹的mRNA疫苗的人体试验。此外,拜恩泰科还与总部位于纽约的辉瑞公司合作,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敏  李霓 《科学通报》2009,54(19):2927-2939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一类能够感染皮肤和黏膜的DNA病毒. 到目前为止, 已有100多个已知的HPV型别, 其中至少有13个型别可以引起宫颈癌, 而且与其他生殖器癌和头颈部肿瘤相关, 这些型别被称为“高危型”. 两个最常见的高危型是HPV16和HPV18, 可以引起大约70%左右的宫颈癌. HPV (尤其是HPV6和HPV11)还可以引起生殖器疣, 这是一种外生殖器很常见的良性病变, 发生率很高. HPV感染是高度传染的, 尤其在性生活刚开始的时候, 传染性最高. 大部分人都会在他们一生的某个时间感染HPV. 除了HPV感染以外, 引起宫颈癌发生的因素主要还有免疫抑制、多胎生育、初次分娩年龄小、吸烟、长期使用激素类避孕药以及合并感染沙眼衣原体或单纯疱疹病毒等. HPV疫苗来自于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 通过重组技术来制作完成. 它们不含有任何活的生物制品或DNA, 因此没有传染性. 2006年, 美国默克公司生产的四价疫苗(包含有HPV6, 11, 16和18的VLP)首先获得美国FDA颁发的营业执照; 随后, 英国葛兰素公司生产的二价疫苗(只包含有HPV16和18的VLP)也在全球许多国家获得营业执照. 这些疫苗主要是为了保护人群不感染疫苗中包括的HPV型别及发生相关的疾病, 但对于已经感染的人群, 疫苗没有任何治疗作用. 疫苗在几乎所有被接种的人群中都可以诱导很高的血清抗体水平, 而且耐受性很好. 疫苗接种组在注射部位发生的副作用比对照组常见, 但严重副作用(serious adverse event, SAE)的发生率并不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一种理想的艾滋病疫苗,必须具有快速决定性的进攻能力。它所产生的免疫细胞,将消灭受感染细胞并激发艾滋病病毒束缚抗体,以及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由美国蒙大拿大学杰克·H·努伯格领导的研究小组,现已研制出一种对艾滋病、至少是用在实验鼠体内的可行疫苗,该疫苗可使免疫系统慢慢地隐匿有效抗体,从而对艾滋病病毒的传染性产生令人惊奇的抑制作用。该疫苗具有某些缺憾,似乎还不益使用于人体。但是,它提供了人体艾滋病疫苗应能够激发有效中和抗体的论据,从而使人联想到该疫苗似乎具有论据所提示的那种能力。在概念论证上,如果结…  相似文献   

4.
正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对世界上第一批登革热疫苗的使用"踩了刹车",因为这种疫苗只适合在那些以前感染过这种疾病的人身上使用。这一举措无疑将使该登革热疫苗生产商——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的潜在市场大为萎缩。当一个人第二次感染登革热时,这是最危险的。相关研究表明,将这种登革热疫苗注射到以前从未感染该传染病的人体内后,如果他们随后被登革热感染,则会导致其出现非常严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表面具有自我保护的锥形蛋白体。这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近1200万人的死亡,超过3000万人受到感染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常常呈现树枝状。该病毒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致死率高达90%,目前尚未培育出对付这种病毒的有效疫苗  相似文献   

6.
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性病。本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为2—20天(平均6天)患部先有烧灼感,原发损害是一个或多个小而瘙痒的红丘疹、小水疱及脓疱。继之糜烂或溃疡,有疼痛。粘膜红肿,以后干燥结痂。同时也可出现全身不适,发热、头痛、肌痛、淋巴结肿大等。  相似文献   

7.
长期免疫记忆维持是否需要持续性抗原刺激一直是颇有争议的话题,探究该问题本质在于需要阐明记忆性免疫细胞究竟是对抗原产生真正记忆,或记忆性免疫细胞产生及维持只是机体对持续性抗原刺激免疫反应的结果.解决这一争论将给临床疫苗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为创新疫苗设计提供思路,也会启发我们开发新的针对自身免疫及肿瘤等人类重大疾病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8.
一种控制疟疾传播的疫苗可望在2年内投入试用.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在蚊子身上阻断疟原虫的方法,尽管这种疫苗不能预防第一宿主——蚊子感染疟原虫,但可以防止其传播到第二宿主——人,因而可以阻止疟疾的流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寄生虫病与病毒疾病实验室的戴维·卡斯罗及其同事采用疟原虫表面蛋白进行疫苗实验研究工作.这个称为Pfs25的蛋白由动合子所生产.研究人员知道Pfg25蛋白刺激蚊子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蛋白的抗体.卡斯罗说:"在某种程度上,抗体破坏了动合子形成襄孢的能力,进而阻断了发育.当蚊虫下一次叮咬人时没有子孢子感染第二宿主——人."  相似文献   

9.
朱小磊 《世界科学》2005,(11):46-46
屈指数来,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感染的罪魁祸首HIV已有20年了。在这20年中,用于艾滋病疫苗开发的费用是以往任何疫苗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每年投入的经费就达5亿美元,有50多种不同的制剂进入了临床实验。但是,要想拥有一个有效的艾滋病疫苗,能每年使数百万人远离艾滋病感染,仍旧是一个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10.
杨昆 《自然与人》2010,(2):54-55
我们都有过接种预防传染病疫苗的亲身体会。这种疫苗一般是用没有致病性的细菌或少量的细菌蛋白质制作而成的,足以使人体产生轻微的感染以至对该病菌产生抵抗力。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疫苗研制的现状日本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目前仍有近二百万病人。近年来,每年均有数千新感染的急性病例。世界上有二亿人受血吸虫病的危害(包括曼氏和埃及血吸虫),各国学者都致力于研制一种有效的血吸虫疫苗,以对人、畜提供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正新冠大流行使"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简称VE)一词进入了公众视野。很多人或许会看到、听到这样的表述:"某项3期临床试验显示某款新冠疫苗的VE约为70%。"那么这里的"VE=70%"具体是何含义,我们又应如何解读它呢?乍一看,"70%的疫苗效力"似乎可以被理解成是"有30%的接种者不受疫苗保护,可能会生病",但显然在现实情况中,不会真的有30%的接种者感染患病,因此这个数字会引来一些理解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需要接受10次以上的疫苗接种。这些疫苗通过让我们的机体产生免疫记忆的方式,来对抗下一次病毒和细菌等传染病病原体的感染,因此大大降低了常见传染病感染率和死亡率。新发传染病在大流行之时,疫苗是实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与另两家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最近报告说,从肝炎病毒中提取的并经试验室培养除去有害性的疫苗能有效地改善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新发现的这种疫苗可以采用滴鼻的形式接种,比传统的注射式疫苗效果好得多。在马里兰大学和纽约罗歇斯特大学里对81名自愿者所做的试验中,受试者均接受了全剂量的新疫苗但在与流感病毒接触后却没有一个人感染上流感。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可预防疾病的爆发,公共卫生专家需要战胜那些拒绝接种疫苗的家长们。2013年7月,英国威尔士的公共卫生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曾在该国肆虐了八个月、感染了1 200多人,并导致88人住院、一人死亡的麻疹疫情终于得到控制。但是,疫情的暂停很短暂,仅仅只过了几个月,疫情就在同样的地区第二次爆发了,截至11月中旬新增36例病例。疫情爆发时,首先患病的孩子是那些家长选择不让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的孩子。这些家长之所以拒绝接种疫苗,普遍是出于如今一种认为MMR疫苗与自闭症有关的不可信的观点带来  相似文献   

16.
疫苗的发明与应用为人类预防感染性疾病发挥了根本性作用。病毒性疫苗是对抗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由于牛痘疫苗的应用,全世界从1977年以后再也没有发现过天花病人,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了天花。麻疹病毒疫苗于1954年问世,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麻疹疫苗计划免疫,将每两三年发生一次大流行的麻疹基本消灭,发病率从每10万人3500名患者降至每10万人4.84名,北京地区为每10万人0.48名,麻疹已不为年轻医生所熟知。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20世纪五六十年代问世.1965年在我国广泛应用,此后脊髓灰质炎疫情迅速下降.至1995年已没有野毒株的病例发生。我国已基本控制了这两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疫苗在全球的应用,预言人类能够消灭这两种疾病。  相似文献   

17.
李娜  宋银娟  储岳峰 《科学通报》2024,(Z1):531-541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引起的一种对全球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人兽共患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其与人类宿主共同进化的过程中, Mtb已发展出多种巧妙的策略以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从而建立持续性感染.然而,我们对其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菌的毒力因子在Mtb不同感染阶段下发挥的作用了解有限.研究表明,在Mtb感染的早期阶段,肺泡巨噬细胞无法控制Mtb的感染,在进入肺间质后, Mtb可通过调控细胞内感染、损害抗原提呈、破坏巨噬细胞和T细胞功能等手段达到免疫逃逸的目的.本文详细回顾并综述了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调控巨噬细胞自噬、凋亡以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等过程的分子机制,这些分子机制对于开发新的宿主导向疗法以及保护性疫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基因技术助力解密新冠病毒,对研究病毒感染机制、疫苗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9年底起至今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究竟是怎么回事?人们是怎么迅速找到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原体的?这种病毒为什么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致病性?为什么又狡猾多变?如何能够快速诊断出患者,甚至发现无症状的携带者?又是如何研发出针对性的疫苗,预防病毒的感染的?这一切均离不开基因与基因技术。  相似文献   

19.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大约有100万人感染疟疾.疾病学家们预言,10年之后,疫苗才可能帮助减少疾患.制造抗疟疾寄生菌疫苗要比人们预想的困难的多,因为疟蚊具有复杂的三段生命周期,并能改变自己适应抗体进攻,无人预知将会产生何种免疫适应. 经常被感染性疟蚊叮咬的非洲儿童在2~6年后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新疫苗诱导的细胞反应,有控制而无防止感染的作用,病毒的突变体能逃脱这种免疫控制。有效疫苗的开发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