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柠檬酸抑制珍珠矮根状茎分化及其褐变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矮根状茎在添加不同质量浓度柠檬酸(0、0.1、0.2、0.5、1.0、2.0、5.0 g/L)的分化培养基(MS+NAA 0.5mg/L+蔗糖30.0 g/L+TDZ 0.1 mg/L)中培养50 d后,统计根状茎的平均出芽数,检测与褐变相关的酶活性和总酚含量.结果表明:柠檬酸质量浓度在0.1~1.0 g/L的范围内,随着培养基中柠檬酸含量的提高,根状茎的出芽数逐步升高;PPO、POD、PAL活性及总酚含量逐步降低,SOD和CAT活性逐步提高,当柠檬酸质量浓度为1.0 g/L,平均出芽数为4.48,培养基未明显褐变;柠檬酸质量浓度在1.0~5.0 g/L的范围内,随着柠檬酸质量浓度的提高,出芽数逐步下降,PPO、POD、PAL活性及总酚含量逐步升高,SOD、CAT活性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2.
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品质及商业价值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究马齿苋提取物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价值,以鲜切苹果为研究材料,采用质量分数0.05%马齿苋提取物溶液浸泡鲜切苹果5min,在(4±1)℃存放8d。以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力、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力、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分析马齿苋提取物对鲜切苹果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马齿苋提取物溶液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程度,在降低POD、PPO和PAL活力方面也有明显效果,能够在保证膜完整性的基础上减少细胞膜出现的损伤。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与CAT活力、抗坏血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MDA含量、PPO活力、POD活力、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马齿苋提取物溶液处理的鲜切苹果抗褐变效果较好,同时贮藏后鲜切苹果的抗氧化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促进褐变的POD,PPO酶活性,膜保护方面的SOD酶活性和MDA含量,板栗的营养成分和Pb,As含量四个方面分析了温州地区6个主要品种的品质和贮藏加工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永荆3号和永荆5号可作为菜用及加工的理想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抗褐化处理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原位生长的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茎段外植体扩繁不定芽褐化的影响.[方法]设置硫代硫酸钠(hypo)、抗坏血酸(V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AC)和黑暗共5种抗褐化处理,以正常培养的落羽杉不定芽为对照,处理20 d并统计各处理的褐化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总酚含量变化.[结果]1)降低褐化率效果最好的为PVP处理,然后依次为AC处理、hypo处理、黑暗处理和Vc处理.2)降低PPO活性效果最好的为PVP处理,然后依次为黑暗处理、hypo处理、Vc处理和AC处理.3)降低POD活性效果最好的为hypo处理,然后依次为AC处理、PVP处理、Vc处理和黑暗处理.4)降低总酚含量效果最好的为AC处理,然后依次为PVP处理、黑暗处理、Vc处理和hypo处理.5)hypo和Vc处理下的褐化率、PPO活性、POD活性和总酚含量两两之间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1);在PVP和AC处理中,褐化率分别与PPO活性、POD活性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1);和总酚含量的负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在黑暗处理中,褐化率分别与PPO活性、总酚含量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与POD活性的正相关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养基中添加PVP是较为理想的落羽杉不定芽抗褐化处理,培养基中添加AC的抗褐化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和包装方式处理组合条件下油果实呼吸强度、品质成分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与耐贮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以(3±1)℃+0.04mm厚度PE薄膜袋包装+100mg/kg保鲜剂Ⅱ号+乙烯吸收剂处理组合贮藏效果最好,能有效抑制果实呼吸强度和品质成分的变化,提高SOD活性和抑制POD活性上升及MDA含量增加,贮藏77 d时,好果率达100%,失重率仅为0.87%,且未发现果肉褐变.呼吸跃变前POD活性上升可作为果实衰老的一个标志,油果肉褐变与果实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清洗、护色方法及条件对鲜切蔬菜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值、色差、相对电导率、呼吸强度、PPO活性、褐变指数和乙烯释放量等生理指标和感官品质在贮藏期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抗褐变安梨品系燕安3叶片中相关酶活性与果实抗褐变之间的关系,以燕安3和不抗褐变的对照品种燕安1,燕安2的叶片为材料,测定了POD,CAT,PPO,SOD等酶活性。结果表明:燕安3叶片中POD,CAT活性分别为(48.36±3.27)U/(g.min)和(122.65±8.34)U/(g.min),均显著高于两个对照品种;且3个安梨品种(系)叶片中POD,CAT,PPO活性由大到小的排序均为:燕安3,燕安1,燕安2;而安梨叶片中SOD活性则与果实褐变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GA3处理对枇杷采后呼吸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GA3处理对枇杷果实贮藏中呼吸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给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生长在陕西安康的长崎早生枇杷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GA3溶液浸泡处理20min,然后贮藏于温度3℃±0.5℃,相对湿度65%—80%条件下,每隔7d测定果实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以及PPO、POD、SOD、CAT和PAL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GA3处理能够使果实在贮藏初期的SOD活性升高,极显著抑制贮藏中期PPO和PAL活性的升高.10μmol/L GA3处理可有效降低枇杷果实呼吸强度以及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10μmol/L和50μmol/L GA3处理可极显著抑制贮藏后期果实CAT活性的下降.研究表明,采用10μmol/L GA3处理可使枇杷果实在贮藏中保持较好的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涂膜对果蔗鲜切后某些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广西桂林市临桂的"拨地拉"紫皮果蔗(Saccharum sinensis Roxb.),用1.5%壳聚糖(1号)和2%硼酸 4%硼砂 0.1%维生素C 1.5%壳聚糖(2号)两种处理液进行涂膜保鲜处理,并与对照(清水)进行比较,测定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变化,探讨壳聚糖对果蔗的保鲜效果和相关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蔗鲜切处理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贮藏期愈长,下降愈多,但是壳聚糖保鲜处理下降比对照缓慢。壳聚糖处理延缓PPO、P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保持较高水平的SOD、CAT活性,从而可以减少酶促褐变发生,保持果蔗品质,延长果蔗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荔枝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不同荔枝品种中与褐变有关的部分生理指标: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膜透性和呼吸强度.结果表明:低温有效地抑制了PPO和POD的活性,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受到抑制,较耐贮藏的“桂味”荔枝,其与褐变有关的酶活性较低,呼吸也较弱.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薯蓣贮藏期间不同部位褐变相关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贮藏期间,薯蓣不同部位存在明显的褐变差异.两端的褐变度、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中部,皮部的高于心部,使两端和皮部比中部和心部更易和更早发生褐变.两端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中部,皮部的高于心部,但心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15 d后高于中部的,30 d时与两端的相同,这与褐变度的变化规律不同.两端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低于中部,皮部的低于心部,而两端的丙二醛含量高于中部,皮部的高于心部.因此,在薯蓣贮藏过程中,两端和皮部的脂质过氧化程度高于中部和心部,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则明显低于中部和心部,导致这两个部位膜的完整性更易丧失且易发生褐变.提示薯蓣加工过程中要尽可能抑制两端和皮部的褐变,块茎采摘后不宜长久放置,应及时加工.  相似文献   

12.
对糖多孢红霉菌菌种保藏过程中一些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氮蓝四唑还原法、愈创木酚法、紫外吸收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和双组分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与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糖多孢红霉菌保藏过程中,SOD、POD、CAT酶活性与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菌种保藏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MDA随着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上述3种酶活性与MDA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可以用SOD和MDA作为判断该菌种是否老化的一种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天津地区栽培的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与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自然降温条件下叶片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在秋冬季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沙冬青叶片中各种保护性物质均升高,保护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大叶黄杨,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却显著低于大叶黄杨叶片中含量.因此,从沙冬青和大叶黄杨2种植物抵御低温伤害的能力比较来看,沙冬青抗寒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太原北边郊区的周边土壤为研究土壤,研究了不同处理浓度水平的Pb-Hg复合胁迫对紫花苜蓿种子毒性影响、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及体内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Hg复合浓度的升高使紫花苜蓿的种子萌发率下降,对其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随着Pb-Hg浓度的升高,株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导率逐渐升高,植物细胞膜通透性逐渐减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MDA含量逐渐上升,SOD酶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POD酶则相反,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CAT酶活性逐渐减小。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对Pb-Hg复合污染土壤具有一定的耐性。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旱性鉴定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与玉米自交系幼苗质膜损伤程度有关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维生素C和电导率为指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所选择的6项指标,按隶属函数计算加权平均值的方法对参试自交系进行耐旱性综合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温州盘菜贮藏期间含水量、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 ,并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不同储藏期温州盘菜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贮藏期的延长 ,温州盘菜的含水量下降 ,盘菜块根浸泡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大 ,丙二醛含量增加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 ,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谱带也有消失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电场处理冰草种子对幼苗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电场强度处理雀麦种子5 min,在室温条件下,培养9 d后,测定其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正常的水份和室温条件下,不同场强处理后的冰草种子,幼苗中的MDA含量、SOD和POD的活性发生不同变化,变化幅度分别为-5.8%~38.9%,-43.4%~92.6%和-23.2%~88.2%.  相似文献   

18.
通过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硝酸钐溶液对白术的种子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30 mg.L-1的硝酸钐溶液浸种,使白术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增加,白术幼苗的MDA含量、SOD和POD活性降低;用100 mg.L-1以下质量浓度的硝酸钐溶液喷施白术植株叶面,使其叶绿素含量增加,MDA含量减少,POD、SOD活性下降;当硝酸钐质量浓度达到300 mg.L-1时,白术叶片的POD、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