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拿破仑),在提尔西特,带着胜利的条约,也带着和平与耻辱,站在年轻的沙皇面前……”上引普希金诗中所说的“年轻的沙皇”,即杀害生父篡位登基的亚历山大一世。他是英国历史小说《一代枭雄》的主人公之一。1807年,亚历山大在弗里德兰惨败于拿破仑之手,蒙受了奇耻大辱,在国内又面临着宫廷政变的阴谋。小说《一代袅雄》正是从这一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起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以拿破仑侵俄战争为中心,着力反映了拿破仑帝国从极盛走向灭亡的过程和神圣同盟的成立,比较准确而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的一系列外交斗争和宫廷内幕,揭露了俄国沙皇称霸的野心。本刊节选了书中拿破仑亲征莫斯科的部分章节,分期连载,以飨读者。《一代枭雄》全书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编者  相似文献   

2.
9月14日清晨,法军的先头部队到达斯巴罗山顶。皇家禁卫军的一位军官勒转马头,向拿破仑飞驰而去。“陛下!陛下,莫斯科!您可以在山顶上看到它啦!”拿破仑扬鞭策马,从欢呼着的部队中间穿过,向前疾驰。消息即刻传遍军中。“莫斯科,我们到达莫斯科啦!”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上,拿破仑与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汉尼拔一起,被视为屈指可数的军事天才和伟大统帅,颂扬之辞不绝于耳。然而,战场上的拿破仑有他的另一面。他相信过宿命,也曾心生胆怯;时而残暴无比,时而慈悲为怀;既能把最后一队战士送上前线,也会失魂落魄地逃离沙场。“那个名叫拿破仑的欧洲樵夫遇到的初次阻力,巨斧痛劈声中最初碰到的盘根错节”(维克多·雨果语),既不是在莫斯科城郊,也不是在滑铁卢,而是在巴勒斯坦的荒漠,这个地方发生的一切,早就为他的一生写下预言。  相似文献   

4.
拿破仑被公认为自亚历山大大帝以来,西方世界中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他打过的会战的次数要比亚历山大、恺撒及腓特烈三人的总和还要多,他所打的战争是大规模的征服战争,自查理曼(Charlemagne)以来,在欧洲也无前例。拿破仑是天才虽已成定论,但他是哪一类的天才?天才本身又应怎样界定?却是一个经常引起辩论的问题。在此,笔者借解释若干西方名家对拿破仑的评论对其作一综合说明。  相似文献   

5.
1812年10月19日,拿破仑大军仓皇逃离一片火海的莫斯科。在一个半月的溃退途中,士兵们忍饥挨冻,在大雪纷飞、-30℃的严寒中蹒跚而行。当年的皇家卫队中士布尔戈涅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只要是煮熟了,我们连鬼也会吃。”战马都被吃掉了,有时等不到它们死,也顾不上是生是熟。在当初浩浩荡荡开赴莫斯科的路上,50万大军曾在立陶宛的维尔纽斯城宿营,拿破仑下令挖了守城战壕,还建了粮仓,为未来班师的队伍在归途上备下了补给。然而到12月9日,这支溃不成军的队伍只剩下6万余名奄奄一息的士兵。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咬牙坚持到了维尔纽斯,原指望在那里能补充上给养。可是没有命令,军需官不敢开仓。结果,估计有三四万士兵就死在了那里,尸体后来被俄国人埋在了这些士兵在来路上自己挖就的战壕里,拒绝发给他们的粮食和衣物也落到了沙皇军队的手中。  相似文献   

6.
据路透社报道,位于瑞士西南部的圣彼勒堡村最近通过法国大使馆向法国当局递交了一张183年前拿破仑的欠款帐单,总数目为45,334法郎(折合6,244美元)。该村在函件中说,拿破仑于1800年翻越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时曾途经此地。当时,拿破仑穿过圣帕尔纳德隘口之前,曾书面许愿,对他的军队给该村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村里的负责人说,这个帐单  相似文献   

7.
这篇通讯的作者 Alexander Werth,是伦敦「泰晤士报」兼美国「只族周刊」驻莫斯科记者。去年秋,他曾以访问史太林的一篇「答问」,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而且转换了美苏间的空气。这篇通讯写于莫斯科会议之后,在当前美苏关系动荡中,是一篇最能反映整个情势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正>据外媒报道,法国皇帝拿破仑戴过的一顶帽子即将在巴黎附近拍卖,预计能卖出50万欧元的价格。有两个突出尖角的双角帽因为拿破仑而闻名,拿破仑死后留下大约19顶双角帽。这次要拍卖的双角帽是其中一顶,这顶帽子被送给拿破仑的兽医之后就没有人戴过。据说,拿破仑1900年在意大利参与马伦哥战役时,曾经戴过这顶帽子。另一件引人关注的拍卖品是拿破仑的一支镶有钻石的佩剑,其  相似文献   

9.
拿破仑的用人政策,与他同时代的伟大文学家歌德曾有一番精彩的评论:“只有本身具有伟大才能的君主,才能识别和重视他的臣民中具有伟大才能的人。‘替才能开路’,这是拿破仑的名言。拿破仑自己确实别具识人的慧眼,他所选用的人都是用得其才,所以在他毕生全部伟大事业中都得到妥当的人替他服役,这是其他君主难以办到的”。 我认为,在拿破仑的坎坷的一生中,用人政策与他事业的成败有一定的关系。本文试就此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方亮 《世界博览》2011,(2):26-27
“他们被逮捕后竞被查出曾逃避兵役,军队代表快速地给他们办了入伍手续。”这是近几天在几个主要俄罗斯网络论坛上很热的一个帖子。斑竹是一名在莫斯科念大学的学生,他的同学参与了在莫斯科马涅什广场发生的骚乱(民族主义青年发动的示威游行,后被俄当局强行驱散)。  相似文献   

11.
亚历山大是埃及的历史名城,位于尼罗河河口以西,北临地中海,现在人口约250万。它是埃及最大的海港和仅次于首都开罗的第二大城市。从海路抵达亚历山大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东港湾那座黄灰色的石头堡垒。熟悉埃及历史的人还会想起许多世纪以前,这里曾耸立着一座宏伟壮观的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法罗斯灯塔。还在远古的时候,勤劳智慧的埃及人民在地中海沿岸的这一地区建造过一些信号塔,因为这里的港湾是当时从突尼斯到亚历山大唯一能够停泊的地方。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3年)征服埃及之后,在尼罗河三角洲兴建了亚历山大城。后来,亚历山大城曾一度成为埃及的首都和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我曾作为访问学者去过莫斯科,在一年的留学生活中,莫斯科浓厚的文化氛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俄罗斯是一个热爱文化艺术的国家,而莫斯科人无疑是最幸运的.这里集中了全国绝大多数最优秀的文化团体和艺术场  相似文献   

13.
记得一九三四年七月,英国著名的历史家威尔斯访问莫斯科,曾与史丹林谈话一次,引起全世界的注目,那次谈话的内容,早经译成各国文字辗转披露了.现在美联社社长霍华德又于三月一日在克林姆宫与史丹林会见;据霍华德的报告,史丹林谈话的态度,不仅异常谦逊,抑且十分诚挚,既非鲁莽灭裂以一万七千万人的独裁者自居,亦无盛气凌人刚愎自用的军人气概,这种度实出人意料之外.我们看了这几句话,便知道史丹林给与霍华德的印象,跟过去资本主义各国的报纸,把布尔雪维克首领描写得像「怪物」一样,是大有差别的.史丹林对霍华德谈了些什么呢?依照电讯,他们曾谈到远东时局,曾谈到欧洲危机,曾谈到世界革命,曾谈到苏美邦交,曾谈到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曾谈到苏联的新宪法.……因为谈话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说明了苏联的国际政策,所以引起全世界的注目,更在史丹林与威尔斯的谈话之上.莫斯科新闻报指出史丹林的答复为一最重要的政治文献,为一有历史意义的谈话,将获得数千万心灵的响应,而为各地人民的研究资料.莫斯科真理报更指出史丹林答复的坦白,实为布尔雪维克党及苏联政府各种政策的特性,且在每一句  相似文献   

14.
<正>关于俄罗斯总统普京家世的传说很多。如何解开谜底呢?普京总统的堂弟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普京撰写的《普京家族》一书是最权威、雄辩的回答。根据亚历山大的调查研究和历史档案材料,普京家族在400年前就开始生活在莫斯科以西200多公里的特维尔州,100多年前在该州图尔吉诺沃乡波米诺沃村居住,祖辈生活在纯粹的俄罗斯农民家庭。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出现了进城打工潮。普京总统的  相似文献   

15.
这篇论文于一九五八年曾寄莫斯科数学汇刊,一九五九年九月廿四日该刊编辑部回信同意发表,由于意外原因,校对稿未能寄出。在《单叶函数相邻两系数模之差》一文中曾提及此事,并发表了原文的第一部分主要结果。在此将全文剩下的第二、第三部分公诸于世,并对原文第二部分与 Bieberbach 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不等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余的基本照  相似文献   

16.
外刊要论     
条条大路通北京Thomas E.Callarman、Linda G.Sprague(上海中欧国际商学院执行经理)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动世界。”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一点也不为  相似文献   

17.
多国丽 《世界博览》2014,(20):80-81
这是一部讲述拿破仑时代法国贵族生活的传记作品。素有"欧罗巴第一美人"之称的波利娜·波拿巴是拿破仑时代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她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缔造者拿破仑最钟爱的妹妹;也是意大利雕塑大师安东尼奥·卡诺瓦的性感缪斯,他以波利娜为原型创作的著名雕像至今被收藏于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陈松 《世界博览》2021,(3):26-33
易普索市调公司(Ipsos)曾针对法国人的饮食习惯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欧陆早餐在法国依旧非常受欢迎.有超过80%的法国人每天早上会喝咖啡、茶和可可这三种18世纪以来在此萌芽生根的兴奋饮品.其中一半的人喝咖啡(这一数据加上了喝菊苣咖啡的人,这种咖啡起源于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该政策导致法国的咖啡短缺,于是法国本土很...  相似文献   

19.
提起凯旋门(Arcs de Tr-iomphe),人们就会想到巴黎那座矗立在“星形广场”(La Placede l’Etoile)中宏伟的建筑物。其实,凯旋门并非只指这一座,单巴黎一地,就有四、五座之多,不过“星形广场”的那座更为有名罢了。在拿破仑侵俄溃败以前,1805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奥斯忒利兹一役(La bataille d’Aust-erlitz)大败奥俄联军,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就着手筹建巴黎星形广场的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e l’Etoile)。次年2月12日,拿破仑亲自批准了这项规模庞大的建筑计划。于是,根据著名建筑家夏勒格兰(Jean-Fra-  相似文献   

20.
<正>最早提出"中亚"这一学术名词的,是19世纪德国著名地理学家亚历山大·洪堡。他在晚年撰写了一部著作《中央亚细亚》,首次使用了"中亚"这一称谓。在此后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亚"这一地理概念的含义发生过多次变化,而每一次变化往往都与当时围绕这一地区的大国角逐和中亚地缘政治角色的变化密切相关。公元前四世纪,东征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攻下中亚的撒马尔罕城时曾惊叹:"看来我所听说的关于撒马尔罕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但它却比我想象的伟大得多。"曾经作为丝绸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