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凤尾菇肉肥味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具预防癌症作用的食用菌.本实验采用垃圾遗弃或燃烧的稻草和棉籽壳代替木屑栽培凤尾菇.用不同的栽培料配方配置了5个实验组,以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对照组(CK),每个处理5个重复进行了栽培实验,通过对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的考察,分析了不同配方对凤尾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组优于其它组,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势较好,子实体的重量也较大,生物转化率最高为42.42%.用稻草、棉籽壳部分代替木屑栽培凤尾菇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以袋栽凤尾菇的废弃料为原料,利用废料中含有的营养物,以废弃料75%,鹿粪20%,石膏1%,生石灰1%,过磷酸钙2%,糖1%的配方栽培凤尾菇,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情况与棉籽壳栽培凤尾菇进行对照,均超过棉籽壳栽培凤尾菇的生长速度,生物效率达91 1%.可作为节约成本栽培食用菌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菌渣栽培草菇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种类的菌渣(香菇、平菇、金针菇)处理后加入辅料作栽培基质,用于草菇的栽培,结果表明:经过简单处理的菌渣栽培草菇,与传统的稻草栽培配方相比,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其中金针菇菌渣栽培草菇的生物转化率达到22.6%,比传统稻草栽培料高出15.7%,说明菌渣用于生产草菇菌种是可行并有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4.
以攀枝花6种废弃果枝做为凤尾菇栽培基料,通过对比分析菌丝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来比较不同果枝栽培配方对凤尾菇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果枝比例栽培凤尾菇,生物学效率随着果枝比例增加而降低;果枝比列56%,菌丝生长速率最快。56%不同果枝栽培配方栽培凤尾菇,C、D、E、F与CK之间生物学效率无显著差异。综合评价:6种果枝中,栽培凤尾菇的最适果枝为核桃枝(C)、板栗枝(D)、桑枝(F)、芒果枝(E),最适比例为40~60%。  相似文献   

5.
平菇代料栽培培养基配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菇代料栽培培养基可利用野草、农作物秸秆等代替或部分代替木屑基质,解决木屑缺少这一矛盾.试验表明,木屑38%,芒萁19.5%,芒杆19.5%,麸皮10%,米糠10%较为适合平菇生长,与木屑相比,菌丝生长更快,菌筒成品率更高,产量更稳定.  相似文献   

6.
菌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菌草替代木屑和棉籽壳作栽培配料,进行工厂化栽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研究.试验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工厂化栽培配方作对照,设置含菌草不同比例的配方3组,每组配方配制栽培50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菌草配方菌丝满袋时间比对照缩短1~4d,生长周期比对照缩短3~9d,菌草可以促进杏鲍菇生长.不同比例菌草配方栽培杏鲍菇的生物率为73%~83%,单朵菇重72~91g,而对照的仅为71%和65g,菌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商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野生菌株F.97,F.DT和常规菌株F.12进行以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为主料的3个配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97,F.DT的子实体产量和品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不同配方间的产量差异显著,商业栽培金针菇不宜大量添加杂木屑或玉米芯。  相似文献   

8.
凤尾菇是平菇的一个近缘种,归于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侧耳属。凤尾菇是近年来崛起的食用菌中的新秀,是一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深受群众喜爱的高档蔬菜。凤尾菇比 蘑菇、草菇、本耳等食用菌适应性更强,栽培方法简单易行,生长周期短,栽培场地要求不严,取材广泛,成本低、产量高、收效快、经济效益高。在野外林阴下,可利用自然温度,于每年3~6月、8~11月份进行栽培。一般每1kg干料可产鲜菇1kg左右,每平方米可得纯收入10~13元,利用林阴下栽培凤尾菇,是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稻草、木屑和黄豆粉3种培养基对日本亮耳菌子实体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在这3种培养基上均能长出子实体,其中采用木屑培养基能得到 菇蕾和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以柿木屑为基质,以菌丝长速和生物转化率为主要指标,对香菇(Lentinus edodes)的栽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配方B是栽培香菇较为适宜的栽培配方,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为柿木屑60%,杂木屑20%,麸皮19%,石灰1%.  相似文献   

11.
几种真菌酯酶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测定裂褶菌(Schizophyllm commune),8111(P1eurotug sp.)佛罗里达(Pleurotus florida),华丽侧耳(Pleurotus sp.)的酯酶同工酶在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条件下的酶谱。结果分析认为酯酶同工酶谱可作为研究真菌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的一种手段,也是鉴定真菌种属分类的一种方法。实验的结果如下: 1.在培养过程中,菌丝体的酶带数目是不断增加的。 2.幼菌丝体的酶带与子实体的酶带是有区别的,因此必需利用晚期的菌丝体作为电泳样品,因为老的菌丝体接近于子实体的酶带。 3.裂褶菌的酶带与另外三个种的酶带是很不相同的,因此,裂褶菌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科。 4.华丽侧耳(Pleurotug sp.)的酶带是相似于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florida)的酶带,因此,华丽侧耳与佛罗里达侧耳是同一个种,8111的酶带是不同于佛罗里达侧耳,因此8111是侧耳属的另一个种。  相似文献   

12.
利用粤北山区四种菌草为主要原料,设计出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进行杏鲍菇的栽培试验,筛选出菌草栽培杏鲍菇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杏鲍菇在菌丝培育阶段,配方3和配方6中菌丝生长速度较快,最快的达0.455 cm/d,比对照组多0.056 cm/d;杏鲍菇在配方2中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0.325 cm/d.在子实体形成发生阶段,杏鲍菇在配方3和配方6中子实体形成最快.生物转化效率最高的是配方6,达103.13%,与对照组相比,高出20.88%;最低的是配方4,转化率仅51.60%.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售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对Pb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几种常见食用菌(平菇、口蘑、木耳和蟹味菇)的重金属含量,结合国家卫生标准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常见食用菌子实体的重金属(Pb,Mn,Co,Ni,Cr,Zn,Fe,Cd,V,Cu)含量均低于国家食用菌卫生限量标准。利用不同种类食用菌作为生物吸附剂,通过实验,研究各种食用菌子实体对Pb(Ⅱ)的吸附特性、吸附模型以及吸附动力学特征。平菇、口蘑、木耳、蟹味菇的匀浆以及木耳活体的吸附过程均可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平菇活体适合Frendlich方程。平菇、口蘑、木耳和蟹味菇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可达91.7,123,58.5和120 mg/g,与其他生物吸附剂相比,吸附效果更好。动力学研究发现,准二阶模型更符合食用菌对Pb(Ⅱ)的吸附过程。研究结果揭示了食用菌用于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由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Fr.)sing]自然变异菌株选育出的新品种嘉陵1号对温度适应范围广,抗衰老、风害及病虫害能力强,菇形、菇质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讨风尾菇的增产栽培技术,我们观察了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对风尾菇生育的刺激效应。实验表明,三十烷醇可促进风尾菇菌丝体的生长和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也能促进子实体的发育,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和蛋白质的含量等。此项工作为食用菌丰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10片尺寸为2.44 m×2.44 m且覆面板分别为进口OSB板、国产OSB板、国产胶合板、玻镁板和石膏板的木框架剪力墙进行了单向加载试验,得到了不同覆面板剪力墙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关系,通过计算分析获得了各种剪力墙的屈服和极限荷载、弹性阶段刚度、板材延性等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国产胶合板及OSB板剪力墙在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方面较进口OSB板剪力墙有较大的提高;玻镁板不仅具有较好的防火、防水性能,而且比石膏板的强度高、韧性好.因此国产板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以作为轻型木结构剪力墙的覆面板材.  相似文献   

17.
青蘑菌种分离与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野生青蘑子实体为材料,用组织分离法获得青蘑菌株。研究了该菌株的培养特性。结果表明,青蘑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6.5,适宜温度为25℃,适宜氮源是蛋白胨,适宜碳源是玉米粉,适宜栽培培养基是棉籽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不同容器和配方基质对苹果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开展三项独立性关联试验,研究了4种容器材质、3种容器规格和13种配比基质对苹果容器苗生长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塑料袋和无纺布袋是栽植苹果苗比较经济实用的容器;苹果苗木培育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容器体积,直径20 cm、高30 cm规格的容器较适合1~2 年生苹果苗木的栽植;从农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角度出发,炉渣、玉米秆、花生壳、菌渣、稻壳、麦秆、豆秆、生木屑、腐熟木屑、稻壳炭以及贝壳粉等11种资源中,炉渣、菌渣和腐熟木屑均可以代替果园土作为苹果苗无土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