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半导体照明发展迅速,加之全球各界对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需求,术来半导体照明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而半导体照明技术发展中还存在共性技术难题岖待解决。目前白光LED的丰流封装技术,仍然是LED芯片发出的蓝色光激发荧光粉生成黄色光,市场上多数白光LED器件的光色一致性、显色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白光LED荧光粉表面涂抹技术难度高、荧光粉易沉淀于晶片四周使荧光粉利用率低、造成发光光斑不均等、高亮度白光LED发光刺眼眩目等诸多问题,本项目采用荧光粉悬浮、柔光处理等工艺,通过改变荧光粉表面涂抹方式、在灌封胶中添加自制光线扩散剂解决了上述问题,提高了荧光粉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高亮度白光LED光斑均匀、抗衰减能力强、发光均匀柔和,同时增加了产品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3):78-78
1项目背景及介绍 白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节能[在同样的亮度下能耗为白炽灯的1/6,紧凑型荧光灯(节能灯)的3/4]、环保(无荧光灯的汞污染)、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5万小时以上、全固体化)等特点,正在引发21世纪照明革命。目前,白光LED技术主要是在掺铟(In)氮化镓(GaN:In)发蓝光的芯片上,加少量发黄光的掺铈(Ce)钇铝石榴石(YAG:Ce)荧光粉,蓝光和黄光混合形成白光。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10-10
GaN基LED在照明市场的前景备受全球瞩目,它将成为21世纪的新一代光源.白光LED与白炽灯相比可节省80%~90%的电能,且寿命可超过10万小时.目前主要问题是芯片成本高,但从电子产品性价比发展规律看,半导体灯进入普通家庭已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年以来,以LED(发光二极管)作为新光源的半导体照明灯已成为人类照明史上继白炽灯、荧光灯之后的第三次飞跃.因其具备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半导体照明灯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近年来,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围绕白光LED的研制展开了激烈的技术竞赛.半导体照明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0):9-10
在过去的10年当中,基于固态照明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且快速的发展.采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的照明光源,已经渗透到许多特定的照明领域.在这当中,特别是全固体白光发光二极管的研发和应用正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发布的中国专利数据库,采用专利分析的方法,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数据进行统计、提炼、分析,从专利申请总量、重点专利技术和专利申请人等方面对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专利进行分析总结,为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X射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场、海关等交通运输领域,用来检查违禁品以保证公共安全。其中,双能X射线能够对物体进行物质分类识别,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国内相关公司在X射线检测领域进行了重要的专利布局,对双能X射线透射等技术进行了大力研发。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专利信息是技术创新最重要的信息支撑,可以从战术、战略两个方面推动和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本文在探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信息的关系,分析国内专利信息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浙江省专利信息服务模式与特点,从而提出加强专利信息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太阳能LED照明灯具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绕太阳能光伏电池和半导体照明的集成应用,介绍了国内外太阳能LED照明灯具的发展概况,描述了组成太阳能LED照明灯具主要部件及其集成控制与结构设计技术,分析了整个灯具工作的技术原理,最后指出了太阳能LED照明灯具的应用领域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技术创新即技术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意义上,技术消费是技术创新的归宿或目的、起点或源泉。没有技术消费及其发展,就没有技术创新及其发展。技术消费依主体、目的、形式和性质等尺度,展示为不同的基本类型。规约着技术创新的技术消费的发展,归结向技术消费力的发展。在我国,技术消费力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合理发展,必须依托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因素的积极作用。但是,应特别重视发挥制度性安排,对“市场消极外在性”的克服与对技术消费力合理发展的推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后进国在技术发展战略的选择中面临着是按照后发优势进行技术引进与模仿还是走自主创新路径的抉择,但不论何种路径都离不开企业进行大量的RD投资。由于RD固有的市场失灵,导致了政府需要进行RD干预。对于技术后进国而言,要打破技术模仿的发展路径,突破技术引进的路径"闭锁",政府RD资助具有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伦理化呼唤哲学复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技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的同时,科技(主要是技术)异化现象随之凸显,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潜在而巨大的威胁。本文对科技异化进行了理论上的界定,并试图探求科技异化的根源,认为其主要根源在于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失落与科学的盲目膨胀。因此,要避免科技异化带来的生存困境,必须复兴哲学和科技伦理化,使科技在哲学的批判功能中和伦理道德的约束下发展进步,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技术观的演进及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技术现的演进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与国家政治气候及体制变化密切相关,是不同历史阶段意识形态的反映,影响着该历吏时期技术发展的总体方向、规模与速度。通过对自力更生与技术引进的关系、农本主义传统技术观对工业化思想的影响、国家领导人技术思想的作用、国家意识形态对技术现的影响,以及技术专家与工农群众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可以对新中国技术现变化的原因做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是指技术人工物具有功能和物理结构双重属性,其探究的是技术功能与物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技术功能与设计者、使用者的意向之间的联系;在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理论被提出后,它受到了米切姆等学者对其合法性的讨论;技术人工物两重性的划分及其所探讨的设计者与使用者的意向关系,开启了技术-伦理实践的征程,这促使荷兰学派基于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开始探求技术应用伦理这个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术语翻译是在文化语境下,恰当选择译语对应词,准确传递概念内涵信息,形成新的术语, 涉及词汇表象、概念内涵和文化语境的理解和把握。译语概念如何确立与表达,术语如何选词和用词,应通过对比分析译语与原语的对应关系,依据文化语境、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把握好术语的概念定位和范畴辨析,采取用词调整、译法变换手段,实现与原语概念等值、词语对应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美国名校校长的学术背景反映出三种倾向:1.最高学位多为哲学博士;2.备届校长从理工背景逐步过渡到人文、哲学背景;3.每一位校长的学术或职业背景也逐步从理工到人文,再到哲学。这种变化提示我们:1.科技哲学的首要职责是推动科技的发展,而不是直接去解决科技所面对的问题;2.科技哲学应当将实证科学推进到尊重哲理,兼容非理性,关注文理综合与哲学导向上来;3.个人的“理工——人文——哲理”知识结构应当是现代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者、领导者的复合型人才最佳模式,科技哲学应该而且能够为之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技术创新观--生态化技术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解读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构成,考察技术创新理论的演变历程.论证了技术创新是自然技术创新、社会技术创新和人文技术创新的有机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技术创新观——生态化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技术伦理的效应限度因试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技术伦理与技术的张力域,技术伦理“匡正技术”的效应的极其有限性的原因,可理解向技术“事实”的不确定性、技术伦理的滞后性、技术伦理理论间的冲突性、“物的依赖”社会的技术的利润本性等,以及其间的非线性整合。期望技术伦理成为技术的“伦理剃刀”仅仅是一种奢望,对技术“匡正”效应的极其有限性是技术伦理的“宿命”。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尽管对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其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使我国民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性空虚化和边缘化,而且易造成行业技术垄断、知识产权受侵、创新主体产生盲点和误区,并给我国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产生这些负面效应的根源是:市场经济不成熟;经济、科技、教育体制不健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技术创新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文化氖围;法制、道德建设不完善.因此,要建构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从以下入手: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利用现有技术进行集成性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金、中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加强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道德、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