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8):70-70,75
近年来,受国际恐怖活动的影响,各国对公共安全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准确有效的自动化安全检查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脸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特征,具有较强的自身稳定性和个体差异性,是身份识别的理想依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运用嵌入式系统、生物识别技术、计算机软件和宽带局域网技术研制、开发出一套分布式人脸自动识别监控系统。本系统适用于有门禁、考勤和安保需要的楼宇、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三维面部识别是面部识别领域中一项识别率可靠的技术,已经在国内外一些敏感应用场所得到了推广使用。文章介绍了三维面部识别的发展、技术特点、难点与应用热点,最后对三维面部识别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秋瑜 《科学大观园》2014,(16):72-72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些科学家正在研发一套根据人脸老化速度进行寿命分析的系统,即通过观察人脸的老化速度来预测人的寿命。提出这一构想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生物统计学家杰伊·奥利尚斯基说:"在变老的过程中,一些人比另一些人衰老得更快,衰老较慢的人的后代往往比其他人活得更长。"据了解,这项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技术包括使用电脑扫描面部照片,以记录衰老的迹象。除了将种族、性别、教育水平和  相似文献   

4.
与鲨共舞     
正当地时间2018年2月18日,摄影师Renee Piccitto在比米尼群岛拍摄下潜水员与锤头鲨互动的惊险画面。画面中,潜水员Max Devine与一头雌性大锤头鲨在海水中上演一场危险的探戈舞,还用手给锤头鲨喂食,令人惊叹。1霓虹人脸像巴西摄影师Hid Said用莹光颜料涂在模特的面部,再通过光的照射映出发着霓虹光的人脸肖像,透露着不可思议的美丽。  相似文献   

5.
现代身份鉴别新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生物特征的概念及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身份鉴别技术,并对常见的生物特征技术如说话人识别、红外温谱图识别、脸像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步态识别等做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射频识别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通信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在我国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本文介绍的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是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根据IS01445A协议,采用非接触式IC卡读写芯片(Philips)MFP.C551和POS机来设计,简要介绍了非接触式IC卡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读写器芯片MFRC551的主要特性和内部结构,详细阐述了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硬件电路和软件开发,该读卡器性能稳定,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读写距离可达1Ocm以上。通过对非接触式IC卡读写装置的设计,完成了对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柏拉图、笛卡儿到胡塞尔一直都强调心灵之眼的内察,作为缸中之脑的计算机是这种传统的集中体现。通过与人的具身认知能力相对比,计算机对空间图像的识别能力遭到了德雷弗斯的身体现象学的质疑,然而,德雷弗斯所指出的人工智能的困境可由以图像为界面的人机互动来加以克服,现在的可视化技术正在人类的认知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研究人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一种胃癌识别方法,能以较高的准确率发现早期胃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日前发布公报介绍,分辨早期胃癌与胃炎并不容易,专科医生也未必能通过内窥镜图像作出准确判断。为此,该机构研究人员和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决定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来识别早期胃癌图像。计算机深度学习通常需要数十万至数百万张图像用作学习数据。  相似文献   

9.
智能机器的外观设计存在拟人化倾向,拟人化设计背后是一种对自我的内在假设,认为智能机器想要合乎道德共同体的道德标准,就必须具有与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似的道德图像。本文认为这种对道德图像的认识导致了一种自我谬误。这种错误理解会在个体层面导致道德身份同一的问题,在群体层面产生中心化的问题。而自我谬误反映到智能机器的道德自我上,表现为自我与他者混淆、绝对对象化和道德图像的不对称;反映到外观设计上就是内在假设的自我主导机器的道德图像。而环境假设的自我可以克服自我谬误带来的问题,其在设计上主张客体图像的独立性、它者行为的差异性和互动关系的去道德化,从而构建一种承认它者性道德的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上海城市道路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建设迅猛发展,大量的高清视频技术的应用,使管理从宏观走向微观,从原来的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明白。如何进一步挖掘采集的视频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和深化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采集的高清视频信息源,采用车牌识别技术进行车牌实时识别,对车牌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基于视频图像综合应用工程体系,完成了黑名单车辆轨迹追踪、道路拥挤多义性路径判别、行程时间信息采集、路网OD信息采集、交通流集散分析等技术研究,实现视频图像信息的综合应用,并结合实际工程展示了视频采集、路网OD信息采集、交通流集散分析、行程时间采集与道路交通状态评价、车辆出行轨迹分析等主要应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