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乙酰甘氨酸和苯甲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含碳碳双键的前手性底物:(Z)-2-乙酰氨基苯丙烯酸,(Z)-2-乙酰氨基-3-(对-甲氧苯基)-丙烯酸,(Z)-2-乙酰氨基-3-(对-氯苯基)-丙烯酸,(Z)-2-乙酰氨基-3-(间-氯苯基)-丙烯酸,(Z)-2-乙酰氨基-3-(间-硝基苯基)-丙烯酸。后4种是新的有机化合物。产物经过核磁共振、质谱分析表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3‘-氯苯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Ia)和3(3‘-吡啶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Ib)在POCl3存在下,分别和已二酸反应,制得了两种含双稠杂环的化合物,1,4-[6-3-(氯苯基)均三唑并[3,4-b]-1,3,4-噻二唑-3-基]正丁烷(IIa)和1,4-(6-3-吡啶基)均三唑并[3,4-b]-1,3,4-噻二唑-3-基正丁烷(IIb),并利用EA,IR,^1HMR等确认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9-氨基吖啶及对-氨基水杨酸甲酯为载体合成了8个新的植物生长控制剂衍生物,分别为9-(对-氯苯氧乙酰氨基)吖啶(Ⅰ),9-(2′,4′-二氯苯氧乙酰氨基)吖啶(Ⅱ),9-(2′,4′,5′-三氯苯氧乙酰氨基)吖啶(Ⅲ),9-(α-萘乙酰氨基)吖啶(Ⅳ),4-(对-氯苯氧乙酰氨基)水杨酸甲酯(Ⅴ),4-(2′,4′-二氯苯氧乙酰氨基)水杨酸甲酯(Ⅵ),4-(2′,4′,5′-三氯苯氧乙酰氨基)水杨酸甲酯(Ⅶ)和4-(α-萘乙酰氨基)水杨酸甲酯(Ⅷ)。给出了上述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和质谱数据,确证它们化学结构。初步抗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Ⅰ、Ⅱ、Ⅲ、Ⅴ和Ⅵ(在浓度100μg/ml下)对低分化鼻咽癌上皮细胞株(CNE_2)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R>50%),其中Ⅱ和Ⅲ的抑制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对氯苯甲酰氯与氰基乙酸乙酯反应,经氯化,氨化,再与4-氯-1-甲基-3-乙基-5-吡唑甲酰氯反应,合成了(Z)-3-(4-氯苯基)-3-[N,N-二-(4-氯-1-甲基-3-乙基-5-吡唑甲酰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其结构经1H NMR,IR,X晶体衍射分析,证实为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以异恶唑啉基环取代呋喃核糖环(ribose ring),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咪唑[1,2-a]吡啶C-核甙化合物的衍生物3和4(其中碱基和异恶唑啉基环之间以C-C化学键方式连接),这两种异构体中N和O原子处于相互交换的位置,分别可以利用相应的烯烃和腈氧化物中间体进行偶极环合加成反应制得,其中衍生物4c显示出一定的抗HIV-1活性。  相似文献   

6.
在液-液相转移催化法条件下,以PEG-400催化剂,通过节氧基乙酰肼与2-氯苯甲酰氯反应,合成了10个尚未见文献报道的N-芳氧基乙酰基-N′(2-氯苯甲酰基)肼,与经典方法相比,该法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从邻氯苯酚出发合成邻氯苯氧乙酰异硫氯氰酸酯,分别与5种2-氨基-5-芳基-1,3,4-恶二反应得到1,3,4-恶二唑的邻氯苯氧乙酰基硫脲衍生物,用IR,^1HNMR,元素分析等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确证,并分析归纳合成该目标产物的最佳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8.
钌络合物RuH2(CO)(PPh3)3 能够催化芳香酮邻位碳氢键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在RuH2(CO)(PPh3)3 的催化下, 研究了二茂铁乙烯与取代苯乙酮的反应。二茂铁乙烯分别与苯乙酮、对甲氧基苯乙酮和对氯苯乙酮发生加成反应, 得到了β(2乙酰苯基)乙基二茂铁( Ⅰ) 、β(2乙酰基5甲氧基苯基) 乙基二茂铁(Ⅱ) 和β(2乙酰5氯苯基)乙基二茂铁( Ⅲ) ; 而二茂铁乙烯与对硝基苯乙酮、间硝基苯乙酮、对氨基苯乙酮和间氨基苯乙酮不反应。化合物Ⅰ~Ⅲ为新的二茂铁衍生物, 它们的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得到表征。  相似文献   

9.
交纳米C60/C70与丙烯酸(酯)单体在引发剂作用共聚,合成得到C60/C70-丙烯酸(酯)共聚物,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C60/C70通过自由基聚合进入了聚合物碳链骨架,通过其成膜性能测试。C60/C70改性不仅使共聚物的成膜度有较大提高,同时也使其漆膜的柔韧性有相应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采用2倍浓度稀释法、平板抑菌实验法、比浊法检测了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时效、量效关系,比较了6种衍生物不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该系列头孢菌素衍生物对实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对金葡菌最为敏感,其中7β[2—(2—氨噻唑—4—基)—(Z)—2—甲氧亚肢乙酰氨基]—3—(2—芳基—1,3,4—恶二唑5—硫亚甲基)头孢—3—烯—4—羧酸a作用最强,与头孢拉定相似。提示该类衍生物是一类对受试菌株中金葡菌最为敏感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4-苯基-4-(1,2,4-三唑-1-基)-3-丁烯-2-酮可由3-溴-4-氯-4-苯基-2-丁酮在碱性条件下与1,2,4-三唑反应以71.4%的产率制得。其反应机理由实验和质谱证明是一个先消除氯化氢的三步反应过程,制备出了其衍生物4-苯基-4-(1,2,4-三唑-1-基)-3-丁烯-2-醇和和4-苯基-4-(1,2,4-三唑-1-基)-2-甲氧基-3-丁烯。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在碱Na2CO3或CH3ONa存在下,芳香醛或脂肪醛与芳香取代的甘氨酸甲酯反应,生成Schiff碱,Schiff碱在有机强碱DBU和金属离子作用下,生成1,3-偶极试剂,并与手性丙烯酸薄荷醇酯原位发生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手性2,4-二醋基四氢吡咯衍生物;然后,在无水THF中用氢化铝锂还原,得纯的手性2,4-二羟甲基四氢吡咯衍生物,所有二酯基,二羟甲基四氢吡啶衍生物的结构都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鉴定。  相似文献   

13.
两种新4,4‘—联噻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自行制备的对氟苯甲酰氨基硫脲和邻氯苯甲酰氨基硫脲合成了两种,4,4’-联噻唑衍生物,2,2‘-二(对氯苯甲酰肼基)-4,4-联噻唑和2,2’-二(邻氯苯甲酰肼基)-4,4‘-联噻唑,对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并对它们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邻氯苯甲酸,3-4二甲氧基苯磺酰氯,L-脯氨酸酰胺等为原料,通过醛醇缩合、傅克酰化和环合反应,合成了2-(2S)-2-氨基甲酰吡咯烷基羰基-5-氯-3-(2-氯苯基)-1-(3,4-二甲氧基苯磺酰氯)-3-羟基-二氢吲哚,此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2-氨基-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与酰基叠氮化物反应,合成了8个新的N-{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2-基)-N'-取代苯基脲,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6.
钌络合物RuH2(CO)(PPh3)3能够催化芳香酮邻位碳氢键与烯烃的加成反应。在RuH2(CO)(PPH3)3的催化下,研究了二茂铁乙烯与取代苯乙酮的反应。二茂铁乙分别与苯乙酮、对甲氧基苯乙酮和对氯苯乙酮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了β-(2-乙酰苯基)乙基二茂铁、β-(2-乙酰基-5-甲氧基苯基)乙基二茂铁(Ⅱ)和β-(2-乙酰-5-氯苯基)乙基二茂铁(Ⅲ);而二茂铁乙 与对硝苯基乙酮、间硝基苯乙酮、对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咪唑、吡啶、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和噻吩嗪对尾式氨基酸卟啉[5-对-(N-色氨酸丁氧基)苯基-10,15,20-三(对氯苯基)卟啉]钻、铁、锰配合物电子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轴向配体对金属卟啉的轴向加合能力由大至小的顺序为:噻吩嗪>咪唑>吡啶(≈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  相似文献   

18.
报告了含N、S碱味唑、吡啶、三乙胺、二甲氨基吡啶和噻吩嗪对尾式苯丙氨酸卟啉[5-对-(N-苯丙氨酸甲酰氧基)苯基-10,15,20-三(对氯苯基)卟啉](简记为H_2Lphe)钴、铁和锰配合物电子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含N、S碱的轴向配位能力为:噻吩噻>咪唑>吡啶(≈二甲氨基吡啶)>三乙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在6-31G^+的水平上对C2nH3和C2nH3^+(n=4,5,6,7)所有可能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和振动频率的计算,进一步得到了C2nH3(n=4,5,6,7)最稳定构型的垂直和绝热电离能,并在这个水平上用含时的密度泛函理论(TD-B3LYP)计算它们的垂直激发能.结果表明中性分子和相对应的阳离子的基态构型几乎是一样的,具有聚炔烃线性链结构的C2H3和C12H3自由基及其他们的阳离子都具有30~60cm。的低频振动模式.通过激发能和电离能的研究发现C2nH3自由基(n=4,5,6,7)基态平衡几何结构的电离能较大,中性分子不易发生电子跃迁,而且不易失去一个电子变为阳离子,所以C2nH3自由基(n=4,5,6,7)基态平衡几何结构比相对应的阳离子要稳定.  相似文献   

20.
4,4′—联噻唑衍生物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自行制备的2,2′-二(对氯苯甲酰肼基)-4,4′-联噻唑(L3)和2,2′-二(邻氯苯甲酰肼基)-4,4′-联噻唑(L4)帮配体,合成了它们的Ni(Ⅱ)配合物。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已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所表征,并对它们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