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钟艳玉 《科技资讯》2009,(13):138-139
近年来,随着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不断完善,污泥处置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与污水处理技术相比,污泥处理技术还相对落后,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环境污染状况的迅速有效的改善。本文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常用的污泥处置的方法,并结合广州市污水处理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处理污水所产生的污泥未经处理处置直接进入环境后,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污泥处理和处置是解决污泥问题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污泥如何处理、达到何种处理程度取决于污泥处置的方式,处置决定处理。因此如何合理地处理、处置污泥,已成为城市污水厂和相关部门必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碧清  唐瑶  唐霞  万金柱  严兴  冯新 《广东科技》2013,22(2):175-176,83
阐述了广州市排水系统存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管理养护、雨水收集与排放、污水再生利用及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系列问题。提出城市排水系统应有统一的超前规划;排水系统的工程建设要确保工程质量;城市排水系统营运中的各项管理养护措施要落实;应充分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及再生水资源;应用多种模式及技术工艺处理处置城市污泥。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污泥产量巨大且污泥成分复杂.若污泥处理处置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目前,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介绍了城市污水厂污泥来源与组成、污泥危害、污泥处理与资源化的基本方法、处理技术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进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建议,使污泥的产生、处理、处置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刘军 《甘肃科技》2007,23(5):141-142,171
文章从排泥水的处理和处置、污泥处置方法、自来水厂污泥处理的综合利用、国外污泥处理的方法及发展趋势、污泥利用方案的选择等论述水厂的污泥处置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污水处理率不断增加,致使相应的污泥处理处置逐渐成为新的环境难题。本文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对各种污泥处理处置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切断了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造成了土壤贫瘠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泥的处理处置应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以减少污泥产生量为首要目标;选择污泥处理技术时应着眼于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应逐步减少污泥填埋和焚烧的比例;污泥的最终出路在于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各国通常采用的污泥处置方法,在立足于实际,兼顾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的前提下,找出适合我国污泥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并对目前我国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制约我国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污泥处理处置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处理现状及处理技术方法和复杂性的浅析,阐述了污泥处置相关标准、加大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监管和执法力度逐步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年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政策以缓解污泥产量和污泥处理能力滞后的矛盾。目前,国家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和产业政策正逐步明晰,污泥处理行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即将启动,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分析了当前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内外流行的污泥处理工艺,提出从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系统性规划和建立合理的运营机制等方面促进污泥处置监管机制不断完善,推动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针对目前存在的污泥处置问题,围绕污泥的最终处置——污泥卫生填埋、污泥土地利用和污泥焚烧进行了讨论,指出了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广州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量广州软土的试验资料分析,总结出广州软土的工程特性并与上海软土进行对比.广州软土具有厚度变化大、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夹有较多的粉细砂、与其它地区软土相比固结速度快的特点.针对广州软土的工程特性并结合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软土地基试验工程的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提出,广州软土地基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效果良好;采用深层搅拌桩处理后,沉降量减小为原地基沉降量的20%左右,且沉降在加载后120 d已基本完成,深层搅拌桩法为快速处理广州软土地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工业化UASB反应器污泥无载体颗粒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维菌素废水为处理对象,在工业化中温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中研究了污泥无载体颗粒化过程中的污泥特性。研究表明,接种絮状污泥,经过189d运行成功实现污泥无载体颗粒化。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污泥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挥发性悬浮固体(VSS)与悬浮固体(SS)的质量比由接种时的0.45提高到0.8;最大比产甲烷速率由57.3提高到299mL/(gVSS·d);胞外聚合物(ECP)与污泥质量比由31.4提高到58.3mg/g,同时发现ECP含量的增加对于促进污泥无载体颗粒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成熟颗粒污泥以灰黑色为主,粒径为1.0~2.0mm,密度为1.082g/cm^3,平均沉降速度为65.3m/h。颗粒污泥表面以丝状菌和杆菌为主,内部多为球菌和短杆菌。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油页岩干馏过程中产生的两种固体废弃物油页岩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进行混烧实验,通过分析燃烧特性曲线、燃烧特性参数、混烧协同作用、样品中各组分的燃烧特性、混烧动力学参数及气体产物的析出特性,对两种固体废弃物的混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页岩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的混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含油污泥的掺入改善了干馏残渣的燃烧状况。干馏残渣与含油污泥的混烧协同作用主要发生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在不同燃烧条件下会出现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的现象。高斯分峰拟合结果表明,混烧过程可分为五个燃烧子反应。基于高斯分峰拟合的Coats-Redfern法计算结果表明,各样品以及各样品中各组分的活化能均不同。含油污泥比例的变化对5个燃烧子反应的影响不同。Friedman法计算结果表明,三个混烧阶段的活化能分别处于50~150、150~200、250~350 k J/mol内。含油污泥促进了干馏残渣的前期和中期的燃烧,但没有改善其后期的燃烧。红外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的气体析出规律一致。CO与CO_2排放量的相对值与含油污泥比例不成正比,表明高含油污泥比例不利于充分燃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灾害科学研究的深入,城市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城市化程度很高的我国特大城市—广州市,由于自然灾害对城市现代化建设影响很大,而且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对其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自然灾害方面的研究更有必要。广州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等2类,它们是自然变异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广州的建设发展中,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制了土地利用和开发的规模,加大了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成本;二是对城市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危害,使广州的生态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造成退化。最后针对广州市自然灾害的特点,阐述了它们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5.
合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途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简述了合肥市污泥的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污泥的处置技术及发展趋势 ,在对污泥的物理特性、肥分、脱水性能及微生物等特性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污泥出路问题 ,提出合肥市今后污泥的处置方向是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以农田利用为主 ,工业源污泥以综合利用和土地填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掌握城市通勤联系的特点,构建便捷有序的职住联系格局,利用广州市联通用户的手机信令大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广州市的城市职住联系结构及其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城市通勤联系格局及其基本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1)广州市中心城区形成了8个具有“社区内节点之间联系紧密,而不同社区的节点之间联系相对稀疏”基本特征的职住联系分区,分区之间的空间邻近性特征明显,并大体呈同心圆和扇形分布格局. (2)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主要通勤流方向为核心区向白云区南部的“南北向”和核心区向天河区中部的“东西向”,主要通勤流方向与地铁线高度重叠,圈层内近距离通勤比重高.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水污泥的热解特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解城市污水污泥的燃烧特性 ,利用差式扫描量热器 (TGA)和热解重量分析法 (DSC)等热分析方法对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干燥污泥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干燥污泥的失重过程中有 3个失重速率比较高的区域 ,前 2个以挥发份的析出为主 ,第 3个为固定碳的的燃尽区。采用积分法求解了 3个区域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 ,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论文的结果对污泥流化床焚烧炉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市政污水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以及污泥减量、污泥处理处置中的常用技术,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及存在问题。说明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及污泥特性,选择合适的"污泥减量/污泥稳定/污泥处置"组合工艺,才能实现污泥管理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TGA-FTIR研究污泥与煤的热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GA-FTIR 对比分析了污泥与煤的热解特性,研究发现污泥中挥发分在某一温度时大量而迅速地析出,且需要采用不同的机理来描述它的热解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水流剪切力对活性污泥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BR反应器模型研究了水流剪切力对活性污泥沉降特性和活性的影响;通过不同水流剪切力下活性污泥絮凝体形态及微生物类型的比较,分析了水流剪切力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SBR系统中的活性污泥对水流剪切力的变化较敏感;剪切力会影响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改变絮凝体的结构;利用水流剪切力来改变SBR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沉降特性和活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