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参考文献[1]提出的双回路高压同杆输电线正常运行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双回高压同杆输电线单相接地短路的数字模型,并给出了它的一种数字积分方法,作者运用这种模型和数字积分法,对一个具体的故障例子在高速处理器TMS320C30构成的并行处理系统上,实现了数字实时仿真。  相似文献   

2.
双回高压输电线数字实时仿真模型及数字积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双回高压同杆输电线正常运行状态的一种分布参数模型,并给出了它的一种适合于实时仿真的数字积分法,作者应用这种模型和数字积分法对一个具体的数字例子实现了实时仿真,仿真结果说明作者提出的模型是正确的,所选用的数字积分法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35 kV输电线级联数字实时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35kV输电线正常运行状态级联集中参数数字仿真的数学模型,并在已知同步发电机、变压器和综合负载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适合于35kV馈电系统数字实时仿真的多模块耦合模型,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数字积分方法。在奔腾Ⅲ500机上的运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是正确的,选用的数字积分方法是合适的,并且能实时实现。  相似文献   

4.
高压短环形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的多模块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了高压短距离环形电力传输线的数学模型,并在已知同步发电机与综合负载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适合于该电力传输系统数字实时仿真的多模块耦合模型,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数字积分方法.一个仿真实例在奔腾Ⅱ333机上的运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和选用的数字积分方法是正确的,并且能实时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求无功潮流分点办法分解高压环形电网为二个幅射式输电线,提出电网减少输电耗能并考虑到电容器设备的经济费用问题之数学模型,求出各种情况下电容器支路最佳位置与最优电容容量,给出各种情况下工程上需要的图解法.  相似文献   

6.
将高压架空输电线简化为悬索模型,对输电线的张力进行了研究,由于求解方程非线性,不能直观得到张力与悬线跨度、高差等变量的关系,故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求解。文中对冰厚与输电塔之间悬线高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增加悬线的高差可以有效地提高输电线承受冰载的能力,从而为增强输电线的抗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同序负序分量的同杆双回线快速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的一个保护原理.该原理将同杆双回输电线路看作一个被保护单元,并利用六序分量法分解出的同序负序电压和同序负序电流构成方向元件.在系统发生不对称故障时,此方向元件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若配合选相元件和通信通道则保护原理可作为同杆双回线路的主保护.该原理简单、易行,具有基于故障分量的方向纵联保护原理所固有的优点,消除了原有基于每一回线的方向元件在双回线非同名相跨线故障时,受双回线线间互感影响需将保护闭锁的缺点.针对特高压输电线路,采用贝瑞隆模型补偿算法代替传统的补偿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了该原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六序分量法的同杆双回线精确故障测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同杆双回线的故障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六序分量法进行故障测距.该方法巧妙地解决了两回线间的互感问题,在六序故障分量网络中,线路两侧的序电流故障分量的有效值之比仍然只是线路阻抗、两端系统阻抗和故障距离的函数,由此得出的测距方程简洁明了,易于求解,且不受故障类型和过渡电阻的限制,也不需要两端数据同步.对同杆双回线的各种故障类型进行仿真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高精度地测定同杆双回线故障距离.对于超长线路,线路的分布电容对故障测距有较大的影响,在测距方程中,将分布电容以集中参数的形式分配到故障点到输电线路的两侧,从而具有很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9.
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晕可听噪声机理及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估高压交流输电导线产生的电晕可听噪声,研究了电晕可听噪声的产生机理及其理论预估模型.高压交流输电线电晕产生正负离子,基于Drude模型研究了正负离子的运动规律,进而阐明了电晕可听噪声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Kirchhoff公式得出电晕可听噪声的理论预估模型,并针对特定导线布置形式计算了典型的二倍工频分量的声压及声场分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可听噪声中的二倍工频分量衰减缓慢,且在导线附近区域存在显著的干涉现象,计算的结果会随着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声压级分布曲线的形状不会变化.该模型适合于电晕可听噪声的计算,有助于指导输电线设计.  相似文献   

10.
肖峰 《奇闻怪事》2009,(2):160-161
输电线与架空通信电缆交叉跨越或特别接近时,通信电缆维护人员在蹬杆、高空作业环境中的将受到静电感应,我国这方面的标准和行业规范还不完善,有些内容还是空白,使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解决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本文主要讨论了输电线下静电场对维妒人员的生态影响和由于暂态放电、稳态电流造成的电击危害,对具体影响程度、判定标准也进行了量化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用六序分量补偿过渡电阻的双回线准确故障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深入研究双回线故障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六序分量补偿过渡电阻的双回线路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出双回线中单回线故障和跨线故障的故障距离及故障点电阻,其计算结果不受负荷及故障点两侧系统等值阻抗角不相等的影响。该方法也适用于两回线线间零序互感分布不均的双回线。该方法计算量较小,可实时地应用于双回线的距离保护和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代理签名的数字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各种数字签名算法与代理签名算法的比较,提出一种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基于代签名的数字认证(数字签名)方案。把数字签名和信息加密过程逻辑地合并,极大降低计算复杂性。并把对无线通信网中多个接收方的签名加密的巨大计算量转移到授权代理,从而满足无线通信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还分析了该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出该方案可用于现在应用广泛的在线交易系统和构筑网络安全服务协议。  相似文献   

13.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提出一种模糊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方案,给出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和快速的优化学习算法(FLA),通过网络的在线自学习不断修正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隶属函数和权值,实现了模糊逻辑规则的自动更新,经仿真结果和倒立摆控制表明,这类自适应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4.
测地坐标系中大地线的微分方程及微分关系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应用微分几何和大地测量理论 ,提出并推证了在地球椭球面上的局部区域内以测地坐标为坐标参数的大地线二阶微分方程和一阶微分关系式 ,其间定义了在测地坐标系中大地线的方向角 ,并得出该方向角与大地方位角的关系式 .由此获得的大地线必要条件式与大地测量中的克莱劳定理相一致 .利用微分几何学中的Liouville公式也能证得完全相同的微分关系式 .这就为进行测地主题正反解并用以进行三维GIS建模及空间量度、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  相似文献   

15.
施苏毅  熊俊华 《江西科学》2014,32(4):482-486
数字线划图(DLG)是我国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之一,外业测绘的成果一般就是DLG。DLG使用较为广泛的格式为AutoCAD的DWG格式,阐述了DWG格式的线划图文件批量处理。图形文件批量处理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多个图形文件进行相同的操作,这些操作可由计算机自动化完成。ObjectARX是AutoCAD常用的开发工具,研究了基于ObjectARX与C#.NET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线划图文件批量处理的技术,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与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细长受压杆的分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grange描述法建立了受压细长杆因弯曲引起的轴向位移与横向位移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由偏微分方程组描述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偏微分方程组的简化,得到了仅含三次非线性项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谱截断方法对此模型进行降阶.利用Lyapunov第一近似理论讨论了降阶模型的分岔特性.研究表明,受压细长杆在弯曲过程中Lagrange坐标的不变性为研究其动力学行为带来极大的便利,压杆的稳定性分析宜采用Lagrange描述法;当忽略杆由压缩引起轴向位移时,由弯曲引起的轴向位移与横向位移之间不存在耦合作用;当轴向压力小于某个值时,压杆只有直线一种平衡状态,且为稳定的;当大于这一值时,直线平衡状态失去稳定性而分支出两个稳定的非直线平衡状态,因而发生叉形分岔.  相似文献   

17.
基于广义最小方差策略和极点配置策略,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变时滞、未知扰动过程的新型自校正控制算法。该算法在操作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无需在线辨识被控过程的时滞和扰动,通过加权项的自动调整,始终能够保证控制系统稳定运行。该算法的数字仿真和实际应用的结果对于变时滞、未知扰动的过程,不仅具有良好的随机调节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伺服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18.
耳声发射是近年来耳科学领域很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的目的是从生理系统的仿真与建模的角度研究耳声发射的产生机理。基于电声学等效关系,本文给出了耳蜗的一维非线性传输线模型。该模型中引入非线性受控源做为耳声发射信号的产生源。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除具有与耳蜗生理基本一致的选频特性外,还可成功地仿真两种重要的耳声发射信号、瞬时诱发耳声发射(TEOAE)及变调失真耳声发射(DPO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