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季节性冰冻地区公路边坡侵蚀破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季节性冰冻地区的路基边坡冻融滑坍破坏现象,分析了公路边坡破坏的各种侵蚀模式和影响因素.采用坡面流拖曳力法、坡面流量法等对坡面水力学特征进行研究,测算坡面冲刷临界坡度值,分析临界坡度与冲刷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有效应力法研究了冻融作用下的边坡安全稳定性.结果表明:季节性冰冻地区粘性土最大冲刷强度对应的临界坡度与目前常用的坡度值很接近或交叉,为减少水土流失,建议放缓土质边坡;边坡土体冻结前含水质量分数和融化后抗剪强度下降幅度是影响冻融滑坍破坏的主要因素,建议在设计中要考虑冲刷和冻融因素,并对特殊土质边坡进行相应的物理力学指标检测和稳定性验算.  相似文献   

2.
山区公路坡面冲刷引起的路基水毁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下边坡冲刷模型试验和现有的研究成果探讨坡面冲刷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提出路基水毁的一般机理演绎过程,结合具体工程选取合适的边坡防护形式.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物理性质对坡面的抗冲刷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路基边坡坡面侵蚀过程是由坡脚开始逐渐向上扩展的,最终导致整个坡体坍塌.研究结果表明了边坡坡面冲刷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将其概括为4个阶段且具有链式特性的机理演绎过程,对提高水毁防灾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边坡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的边坡可以保障路基稳定、排水系统畅通、路面系统完好和道路的安全运营,防止公路边坡发生蠕动、滑坡、崩塌、剥落、塌陷等病害,对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运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边坡稳定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一直是公路建设、养护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论述综合对比传统意义的各种防护技术,就阴阳坡效应对黄土边坡破坏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简要介绍了植物纤维坡面防护技术的施工方法及优点,并结合十天高速公路及兰永一级公路试验段修筑情况,对阴阳坡效应下的黄土边坡施工建设及生态保护通过试验对比后得出,植物纤维坡面防护较为理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公路边坡冲刷机理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公路过坡冲刷防护研究之不足,首先阐述了研究公路过坡冲刷的必要性,然后在分析降雨溅击和径流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坡面径流力的计算方法及影响边坡冲刷的主要因素,初步分析了公路过坡水蚀冲刷产生机理,为今后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量法的高等级公路路堤边坡冲刷临界坡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目前路基边坡冲刷临界坡度研究存在的不足,在分析边坡径流水力学特性的基础上,根据物质能量守恒和转化原理,对边坡土水力冲刷过程从能量的角度进行描述,得出了各主要坡面冲刷影响因素(降雨、路面宽度、路基高、路面横坡、路面与坡面的粗糙系数)与冲刷临界坡度的函数关系.结合工程实际,以临界坡度为中点定出一个合理的极限坡度范围.在进行边坡设计时,避开2个坡度界限值,以达到不设防护设施或减少防护工程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红粘土边坡病害现象,采用现场调查、观测与统计的方法,对江西省10条高速公路,6条国道公路总共294处边坡的破坏形式、特点和边坡防护类型、坡高、坡率,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无支护结构下红粘土边坡病害存在坡面冲蚀、剥落、冲刷、溜方、坍塌等现象,以浅、表层破坏为主,整体破坏相对少见;支护结构下边坡破坏主要发生在植物防护处产生的小面积冲蚀、剥落等现象,边坡基本上不会出现整体滑塌,同时给出了边坡在各种支护形式下的适用坡率,为红粘土边坡的防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降雨条件下阶梯状黄土边坡稳定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黄土公路阶梯状高路堑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状,依托陕西某高速公路黄土路堑边坡工程,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并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阶梯状黄土高路堑边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发展过程、坡面降雨入渗规律、涵水与护坡作用以及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阶梯状多级矮坡在降雨条件下,边坡的变形存在先垂直、后水平的特点,发生破坏前,会发生明显的侧向变形,在坡内很短距离无水平应变;一般降雨不会影响对阶梯状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阶梯状路堑边坡能充分利用黄土的直立特性,来消除降雨对坡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坡面产流,增加坡面的降雨入渗量;阶梯状路堑边坡还具有边坡防护、水分涵养与景观美化等功能,具有良好的工程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坡面防护主要是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及湿度变化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演变。笔者依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以某合同段的路基边坡防护为例,对不同高度和土质的路基边坡采取的不同的防护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与行业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境内花岗岩分布广泛,风化残积土路堑边坡坡面冲刷严重.文中分析了广东省境内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路堑边坡冲刷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据此选定坡面冲刷稳定性模糊评价的评价因素及其隶属函数,建立合理的模糊评价模型.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广东省英德地区典型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路堑边坡工程实例进行坡面冲刷稳定性评价,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花岗岩路堑边坡未经加固处理时,坡面冲刷稳定性差;通过坡面土质改良和坡面框架植草防护后,抗冲刷稳定性显著提高;路堑边坡冲刷稳定性的模糊评价方法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周昌海 《科技信息》2010,(27):362-362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地区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在急剧地增加,因而出现了大规模挖土、填土形成的坡面。这些坡面如果不做适当的防护,在雨水、风力、水流、波浪等不良水文地质和其它自然因素地影响下造成土层崩落,甚至出现泥石流破坏的恶果。因此,为了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应根据当地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经济合理、适用耐久的路基边坡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公路路基压实黄土坡面人工降雨侵蚀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公路压实高原二区黄土(Q2)路基坡面人工降雨侵蚀试验研究表明,坡面冲蚀强度与雨强、降雨历时、坡长、坡角、压实度、土壤粘性皆有一定关系,高原二区粘性黄土冲蚀强度随时间增加而减小过程对坡面防蚀有利,在得出历时1h降雨坡面平均冲蚀强度及长历时坡面侵蚀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经验公式基础上,提出减小坡面冲蚀强度方法。首先考虑增加压实度减小坡面土体重力侵蚀来减少坡面总体侵蚀量;实际工程中采用修筑截水平台或截水沟减小降雨侵蚀坡长或坡高,可大大减小冲蚀强度;坡高h不变时,坡角避开冲蚀强度最大的临界坡度为25.9°;坡高一定及边坡稳定情况下,边坡坡角应尽量避开15°~60°范围,大于70°或小于15°的坡面冲刷很小,对于70°以上坡角特别适应于直立性黄土坡面。  相似文献   

12.
边坡的破坏失稳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在外部环境作用下,随着应力的升高,坡体内某些部分达到屈服,滑动面逐渐形成,直至完全贯通,随着塑性应变继续增大,边坡最终发生整体破坏。传统的分析方法无法显示坡体的受力、变形和滑动面贯通与破坏的全过程,而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则可以定量显示变形破坏与滑动面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文中根据岩土性质和坡体构造对边坡进行了分类。分析不同边坡安全系数条件下各类边坡的变形图和塑性应变云图,可以看到坡体的变形趋势和坡体内滑动面随稳定安全系数的降低逐渐扩展、贯通,直至破坏的全过程,从而直观地揭示了边(滑)坡的破坏机理,为边(滑)坡的防治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降雨对路堤边坡内部渗流场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对路堤边坡水毁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特定土质、压实度以及冲刷入渗时间等控制条件下,通过边坡模型试验探究降雨对边坡坡面冲刷破坏过程的特征,运用GeoStudio程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找出降雨作用下路堤边坡内部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雨水冲刷...  相似文献   

14.
黄土路堤坡顶及土路肩暴雨冲蚀破坏机理试验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根据公路路肩的水力特点,应用径流剥蚀率的概念从理论上分析了路肩及坡面暴雨冲刷,研究黄土地区公路路堤边坡冲刷的规律,即黄土路堤的路肩及坡顶侵蚀在路堤边坡侵蚀中最严重,结果表明路肩是防护的主要部位,为公路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还通过室内大型模型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土路肩冲蚀理论。  相似文献   

15.
受周围土体约束的空间效应,边坡破坏常呈现三维特征。采用模型试验对顶部压载下三维边坡的破坏机制和滑动面特征进行研究。试验考虑了坡面形态(平、凸、凹)和坡体初始含水率的影响,通过坡顶加载分力板,触发边坡模型失稳破坏。采用位移计和土压力盒分别记录坡顶位移和坡内土压力的变化。利用白砂层测量方法找到临界滑动面位置,获取滑面立体形态,分析了边坡破坏的产生、发展、失稳。试验结果表明:坡面形态对滑动特性影响很大,相同坡角下凹坡能承受最大的顶部荷载,平坡次之,凸坡最小。边坡均为浅层破坏,凹坡滑面深度最浅,平坡最大,破坏有明显的三维效应。含水率高的边坡承受的顶部荷载和滑面深度均小于含水率低的边坡。  相似文献   

16.
晏燕  史越 《科技信息》2011,(11):295-295
本文通过分析公路路基边坡的破坏形式及原因,分析了路基边坡防护设计原则,详细介绍了公路边坡的防护方法,以保证路基的稳定和防治各种路基病害,确保公路的正常使用品质及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7.
石漠化边坡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防护是目前绿色公路建设的热点问题,常用框格植草措施减缓雨水对边坡的冲刷破坏,加快坡面的植被恢复进程。结合广西贺巴高速来都段石漠化边坡植被恢复项目,通过对现场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剖析了石漠化边坡框格内填土植草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防护技术在应用中发现的一些技术问题,提出了框格内填土局部稳定技术的新型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在该石漠化边坡,推广应用了采用水土共蓄的新型板槽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防护的最新发明技术,以期对石漠化边坡的植被恢复提供积极的技术措施和建议,促进石漠化地区绿色公路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公路的修建过程中,边坡沿公路分布的范围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其防护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满足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双重目标,在使用过程或施工过程中,路基出现失稳或显示失稳征兆时,应该详细调查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了解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对坡体变化和滑动面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并进行必要的试验,以便分析路基失稳的原因,从而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库岸边坡的失稳和破坏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边坡失稳和破坏的因素多种多样。开展了不同含砂率的均质饱和土质边坡在水位升降、水下冲刷、震动及不同水流流速下边坡的失稳与破坏室内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位升降与水下冲刷条件下,均质下蜀土饱和土质边坡稳定性最好,土质边坡含砂率越高,边坡抵抗水位升降与水下冲刷的能力越弱,边坡越易失稳滑塌破坏;在震动作用下,饱和边坡土体内孔压快速上升,有效应力快速减小,边坡更易失稳崩塌破坏。水流潜蚀导致边坡土体细小颗粒更易流失,水流潜蚀作用使边坡坡脚部位形成凹陷空洞,使坡体上部失去支撑而导致边坡崩塌失稳破坏,且水流速度越快,边坡越易破坏。  相似文献   

20.
李雪松 《广东科技》2013,22(6):65-65,48
公路路基坡面的加固和防护设计作为路基病害防治、环境景观改善、生态平衡保护、确保路基稳定最为重要的一项工程技术措施。在进行路基设计之时,要根据当地条件和道路性质的不同,并与路基排水和基身情况相结合,通过一定的防护加固举措对路基坡面加以保护。就公路路基的坡面加固和防护设计作了大致的论述,以期为我国公路设计提供可供参考与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