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虽然目前大气中含量远小于二氧化碳,但排放增长率却大于后者.研究区域为上海市黄浦江支流苏州河和淀浦河,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城郊春夏的甲烷排放的差异,探讨甲烷产生的机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这将有助于研究河流甲烷排放对于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河流甲烷主要来源于水中沉积物,其产生与水质、温度等因素相关;同时甲烷摩尔浓度与硝酸根离子质量体积比存在负相关性,与铵根离子质量体积比和有机碳质量分数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1技术原理 (1)氮气性质。氮气是惰性气体,不易燃、干燥、无爆炸性、无毒、无腐蚀性。压缩系数较大(0.291)是二氧化碳的3倍,且受温度影响小,这一特性体现在注入相同体积的气体,氮气可驱替更多的油气,且对蒸汽的热能损失较小。在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氮气的密度比二氧化碳、烟道气的密度小,比甲烷的密度高,但比其他烃类气体密度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3.
依据双重介质扩散渗流和多组分吸附平衡理论,建立了注气开采煤层气多组分流体扩散渗流模型,还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注气开采煤层气的增产机理.研究表明,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不但减少煤层甲烷的分压,加速煤层甲烷的解吸,而且二氧化碳气体比甲烷气体更易吸附,更易竞争吸附置换煤层甲烷分子,从而提高了煤层气产量.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注气开采多组分流体扩散模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低渗透煤层气开发遇到挑战,依据双重介质扩散渗流和多组分吸附平衡理论,建立了注气开采煤层气多组分流体扩散渗流模型,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注气开采煤层气的增产机理.研究表明,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不但减少了煤层甲烷的分压,加速了煤层甲烷的解吸,而且二氧化碳气体比甲烷气体更易吸附,竞争吸附置换煤层甲烷分子,从而提高了煤层气产量,结果表明注气开采煤层气是提高我国低渗透煤层气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流固耦合作用下注气开采煤层气增产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高低渗透煤层气产量是我国煤层气开采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加速煤层甲烷解吸过程的注气增产方法是提高低渗透煤层气产量的有效途径。由于排采降压在孔隙流体压力变化的范围内会引起储层孔隙介质的应力和应变的变化,造成有效渗透率和孔隙度的降低,同时也影响注气和产气的动态参数。研究这些规律,首先建立了注气开采煤层气多组分流体扩散渗流的流固耦合模型,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注气开采煤层气的增产机理。研究表明,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不但减少了煤层甲烷的分压.加速了煤层甲烷的解吸;而且二氧化碳气体比甲烷气体更易吸附,竞争吸附置换煤层甲烷分子,从而提高了煤层气产量,同时必须重视耦合作用对注气增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1年底,国务院在《“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提出了到201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约束性指标,重在落实,而且要落在实处.根据大致估算,我国主要高耗能制造业的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已达到40亿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0%以上,控制这些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全国排放控制目标的一个有力抓手.  相似文献   

7.
大气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等,其中水汽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约占95%;二氧化碳的贡献率约占3.62%,而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大约只有0.105%左右.IPCC过分夸大了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时气候变暖的影响.IPCC认为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释放的因子及固碳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土壤有机碳处在不断的动态循环之中,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下降已经引起重视.农田土壤有机碳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形式释放出,农田土壤成为全球碳循环的主要碳源.中国是农业大国,研究二氧化碳和甲烷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和减排措施对于保持土壤肥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二氧化碳、甲烷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和减排措施等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主要成分是甲烷是一种和天然气类似的可燃性气体,是一种无毒高能绿色的新型气体能源.我们要想更好的利用煤层气就应该详细的了解煤层气的组成以及其物理和化学的性质.气相色谱法可以精准的测量出煤层气中的甲烷、氧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少量气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现在阶段伴随着瓦斯爆炸事故的频繁发生以及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了煤层气开发上。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出许多;可以将二氧化碳放在地下处置埋藏,帮助处理收集的二氧化碳,防止有害气体的扩散。同时可以提前连行瓦斯抽放。  相似文献   

11.
土壤是三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来源。虽然土壤远在人类出现以前就一直排放着这些气体,但人类的实践活动.诸如森林的清除和农业耕作就大大地加快了它们的释放速度——尤其在工业革命以后.如果我们懂得温室效应,并且判定我们已经对它做了什么.那我们就有必要更多地知道人类的活动是怎样对土壤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路面类型对能耗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性和柔性路面之间在燃油消耗和气体排放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在道路设计使用年限内能耗和排放总量上的差别更大。同时,建议将能耗和排放列入到道路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中。选择刚性和柔性两种类型的城市道路,以及恒速和加速行驶两种行驶模式作为对比研究。测试数据显示:在显著水平为10%的统计数据下,刚性路面试验段的燃油消耗率要比柔性路面低;而在加速模式下,尽管刚性路面的燃油消耗也是较低,但从统计数据上看并不明显。以陕西省城市道路为例,以年度燃油消耗的总量来评估不同路面类型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相同的驾驶条件下(48 km/h),刚性路面每年可以节省大约5.8亿升的燃料,同时减少排放将近62万公吨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博览》2009,(9):15-15
2008年,经济危机令德国企业界大伤脑筋,对于环保人士却是出奇地好。过去的一年中,德国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竟为自1990年以来最少的一年。日前,这一调查结果由联邦环境部公布,据统计,德国在2008年各种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为9.45亿吨二氧化碳。比国际公认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标准年份1990年少了将近23%。  相似文献   

14.
本书是2003年春季美国化学工程协会召开的“气体水合物讨论会”的论文集,共收录16篇论文。气体水合物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化学组成,它是由水分子(主体分子)包裹着气体分子(客体分子)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无化学键的晶体物质。通常的气体水合物是甲烷水合物,在常温常压下,甲烷水合物中包含的甲烷气体是甲烷水化物本身的180倍。作为一种替补能源,气体水合物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用计算机快速采集和处理数据,测量了氩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摩尔热容比,结果表明:对单原子分子气体实验值与理论值很好地一致;对多原子分子气体实验值与理论值有一定的偏差,说明能均分定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温室效应、酸雨现今已被公认为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和地球生态平衡的两大公害。构成这两大公害的主要有三种气体,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氧化氮。这三种气体的大量产生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结果。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燃煤电站每年烧煤约300万吨,产生二氧化碳700万吨,二氧化硫12万吨,氧化氮2万吨。统计表明,全球使用矿物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66%,其中燃煤发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24%。在英国,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约41%来自燃煤,35%来自烧油,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总结了二氧化碳的吸收方法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展望了二氧化碳作为资源化学品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无声放电和电晕放电转化温室气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无声放电和电晕放电条件下 ,研究了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转化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甲烷和二氧化碳在不同放电形式下反应得到不同的产物 .甲烷、二氧化碳电晕放电反应的主要产物是合成气 ,无声放电反应的产物包括合成气、烃、含氧化物和高聚物等 ,类似于Fischer- Tropsch合成的产物 ,但分布不符合 Schulz- Flory方程 .在实验条件下 ,电晕放电反应体系的能量产率是 2 .2 6 mol/ (k W· h) ,无声放电反应体系的为 0 .34 mol/ (k W· h) .输入功率对等离子体反应影响较显著 ,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率随体系输入功率的提高而很快增加 .将 13X分子筛催化剂引入无声放电反应 ,提高了烃类产物选择性 ,抑制了炭黑和高聚物的生成 ,但甲烷和二氧化碳转化率分别由 6 4.3%和 5 5 .4%降低至 5 1.6 %和 41.7% ,合成气的H2 / CO比由 1.7降至 1.4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博览》2009,(7):11-11
纯品康纳是百事饮料国际公司旗下的一个品牌,最近公司计算出每制造出一盒4.5升的橙汁,就会产生1.7公斤二氧化碳。橙子生长竟然是温室气体的大型排放源,橙子树在生长过程中要施氮肥,制氮肥时需要天然气。氮肥施到地里之后,会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子模拟的方法研究了21种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沸石对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氮气两个混合体系的分离能力。通过研究这些沸石结构和性质得到沸石吸附选择性与材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两个混合体系,沸石均优先吸附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的吸附量远大于甲烷和氮气的吸附量。为了定量描述沸石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尝试将沸石的吸附选择性与材料常用的结构参数(如两个气体组分无限稀释状态下的吸附热差、孔体积、孔率和比表面积)进行关联,发现沸石材料的选择性与常用的单一的材料结构参数没有好的关联,但沸石的吸附选择性与吸附度关联较好。该结果可应用到沸石的分离以及沸石材料预筛选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