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明清小说评点中频繁出现“点睛”、“画龙点睛”、“传神写照”等画论述语,深受中国古代画论的影响,本文主要梳理明清著名小说评点中的“点睛”等术语的源流,揭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某些特征及其与画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理论是中国古代空间叙事理论遗产,评点家把自己的批评眼光落在叙事中的空间意味和空间功能上,关注空间问题,以空间为评点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理空间叙事理论概念,对此进行整合与比较辨析。空间叙事与时间事共存于文本之中,它们的关系表现为时间的形态化、空间化。古代小说评点的空间叙事理论非常丰富,也非常突出,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遗产清理,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代评点的空间叙事理论,与西方重视时间的叙事理论相对话。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肇始于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却借助金圣叹、毛氏父子、张竹坡等人的一系列通俗小说评点风靡天下.文言小说评点的尴尬与其创作的低潮不无关系.被誉为文言小说压卷之作的<聊斋志异>一出,随即吸引了众多文坛名士的广泛关注,围绕它的评点应运而生.冯镇峦的评点则无愧于<聊斋>诸家评点之翘楚,他"有意作文"的评点立场提升了小说的地位与价值,顺应了小说观念古今转变的历史潮流;他综观"作品-历史"的宏观视角,继承了古代诗论文论的独特传统,并折射出有清一代文史知识的丰厚积淀及朴学之风的巨大影响.冯镇峦的<聊斋志异>评点可看作文言小说评点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中国叙事的存在可谓源远流长,战国以后,中国的叙事艺术蓬勃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叙事作品。中国古代叙事作品有三种形态:文本叙事、舞台叙事、民间口头叙事。中国古代叙事思想、理论已相当发达,以小说评点、古文评点、《史记》评点为主,形成了叙事理论的框架与主体。当代叙事理论构建应参照西方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5.
明清很多文人都涉足小说评点,他们是著名的小说评点家,也是小说理论家,他们在评点小说时,从评点方式、内容到评点语言、体式,都不约而同地借鉴了八股文理论,其中八股文的死法理论在小说评点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八股文死法指文章的基本法则,小说评点者对它们的借用,意在说明小说具备文章特性。  相似文献   

6.
清代评点家张竹坡的《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是《金瓶梅》所有评点著作中的翘楚,不仅为小说文本的流传起到了促进作用,也为中国古代小说文人批评的范式指明了方向.文章以张竹坡的评点本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小说评点中反复出现的“映”,对其多义性的相关词汇,即掩映、照应、遥映、遥对、遥照、相映、映衬等在评点中频频出现,从而对小说的评点进行解读.揭示出“映”的多义性不同词汇在小说的人物塑造、故事情节、语言叙述上具有不同的意蕴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毛伦、毛宗岗父子在评点<三国演义>的时候,非常重视叙事结构的对偶与对称结构.对偶对称结构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着深厚的渊源.毛氏父子吸收借鉴中国对偶美学的精华应用于小说评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说理论.从毛氏父子关于对偶对称的小说评点理论可透视出对偶美学背后的儒家文化渊博.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虽已取得不少成果,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大家把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明清通俗小说评点和晚清西学东渐思潮下的新小说理论方面,而对于在中国古代小说家族中占有主要地位的文言小说及其相关理论,重视程度是很不够的。其实,中国文言小说理论有深厚的积累,也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小说理论大家,  相似文献   

9.
Animal Farm是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一部经典小说,在中国翻译出版的中文译本已达36本。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该小说在中国不同时期翻译出版的情况。通过研究表明,因为受到了不同时期意识形态的影响,该小说翻译出版的情况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小说理论,主要以三种形态保存下来,首先是依附或夹杂在史籍、笔中存在的零星从谈,其次是大量存在于小说作品前后附附的序跋,再次是以对小说作品的评点形式存在的评论文字。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是具有民族特色,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文学批评形式,也自有其体系,应进入深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李贽的“童心说”向来在文学理论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他的小说评点研究更是开了明清小说评点的先河。试以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为例,研究其思想及在小说评点中所提出的人物形象塑造理论。  相似文献   

12.
明清小说评点从评点方式、内容到评点语言、体式,都不约而同地借鉴了八股文理论,包括章法理论和评点理论。在评点体式上,一些小说评点者模仿八股文写作,并分别借用了八股文的代言方式和八股形式,使小说评点类似八股文章,其体式也带有鲜明的八股文色彩。  相似文献   

13.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抒情文学以诗歌为主,小说叙事文学出现的时间较晚,发展的较为迟缓。明清小说的诞生和快速发展,打破诗歌垄断的局面,我国小说叙事文学理论及文学创作到明清时代才真正繁荣起来,创作出很多可以傲视世界文坛的小说作品,并且创作出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小说叙事理论,即明清小说评点。学术界已经深入分析与研究明清小说叙事中的写人与叙事,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明清小说既重视塑造人物性格,也注重情节刻画。其重视叙事写人的审美因素,成为我国小说的美学特点。论文以明清小说评点为切入点,基于小说叙事理念,对叙事写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审视,并深入研究明清小说的叙事角度与结构、"叙事写人"在明清小说叙事文中的地位及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4.
越南汉文小说《圣宗遗草》是一部优秀的传奇小说集。其中《鼠精传》模仿了中国小说《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中的《决戮五鼠闹东京》,《百家公案》最早刊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而黎圣宗则卒于公元1497年,可知《圣宗遗草》乃伪作,非黎圣宗所作。《圣宗遗草》或以寓言游戏笔墨,或藉鬼神影射人间,具有深厚的思想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激愤。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写实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几十年来却一直未能有一部经过整理校点的本子可供广大读者研阅。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戴鸿森校点的《金瓶梅词话》整理本,从而填补了这一空白。戴校本以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的明万历本《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万历本)为底本,校以  相似文献   

16.
清初小说评点异常繁盛,主要表现在评点者不仅仅对小说文本进行文字品评和符号圈点,更突出的是评点者从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角度出发,对小说的原始文本进行增删修改,加工润色,甚至大幅度的改头换面,从而形成清代初期小说评点中集评改于一体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进一步强化了文人在小说阅读、评点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性,并因此产生了以毛本《三国演义》、张评本《金瓶梅》等水准较高的通俗小说流行定本,在古典小说经典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看《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徐朔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浦安迪教授的力作《明代小说四大奇书》,1987年由该校出版社出版,六年之后沈亨寿先生的汉文译本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编入季羡林教授主编的《海外中国学丛书》。当我细心阅读作者的原文时,自然回想到我和他在普林...  相似文献   

18.
小说评点的心灵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带有个人话语色彩的评点立足于文本,以文本赏鉴、阐释和评点者主观体悟为主,兼顾读者感受,重视与读者的心灵交流。尽管在上世纪小说评点出现过断层,但八十年代之后评点的悄然回归说明这种批评模式仍具有生命力。特别是九十代末穆涛评点的《土门》及同一系列的贾平凹长篇小说评点本,证明了这种心灵化批评存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体现了大众对感性批评的接受和向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文论是诗学。小说理论发展较晚,主要体现在明清的小说评点中。金圣叹是其集大成者。他的小说理论,集中到一句话便是——“因文生事”,从而使小说从历史中彻底分离出来而独自成为一种新兴文体。  相似文献   

20.
清初小说评点异常繁盛,主要表现在评点者不仅仅对小说文本进行文字品评和符号圈点,更突出的是评点者从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角度出发,对小说的原始文本进行增删修改,加工润色,甚至大幅度的改头换面,从而形成清代初期小说评点中集评改于一体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进一步强化了文人在小说阅读、评点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性,并因此产生了以毛本《三国演义》、张评本《金瓶梅》等水准较高的通俗小说流行定本,在古典小说经典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