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月的一天,上午第二节刚上课,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女生喊了声“报告”后进来,在小赵(我的徒弟)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了下来。我当时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她还在那。我就问了一句:“这位同学是高二的吗?”她说:“是。”“为什么不上课?”“是老师让来的。”“老师为什么让你到办公室来?”“和老师顶嘴了。”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说:“咱俩能聊一会儿吗?”她点点头,走了过来。原来,她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因为他们班政治作业完成得不好,所以小赵让他们在课堂上重做,而她却在做语文作业。老师问她时,她却气呼呼地说:“我的政治作业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给优……”  相似文献   

2.
朱国城 《奇闻怪事》2005,(12):39-39
在一节晨会课上,班长站起来向我汇报:“朱老师.章涛在昨天值日时逃跑了,他已经好几次没有值日了。”我听了眉头不禁一皱.这个章涛平时不声不响.人梃老实.现在怎么连值日生工作都不能做好?真是的.还未等我开口,劳动委员南敏站起来抢着说:“章敏虽然逃值日不好.但他却很乐意为班级做事,上一次大扫除中他主动要求到包干区去打扫卫生,  相似文献   

3.
刘志云 《奇闻怪事》2006,(12):40-41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心怀感恩——》这个课题的提出,受启发于生活的三点:一是经常听同事说,以前教过的学生,到了初三重新分班后,路上见面连“老师”都不叫了,现实得让人心凉;二是我们的学生对老师很尊敬,却经常顶撞宿舍的生活老师和校园里的保安;  相似文献   

4.
最近,北京军区总医院出台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引起了各界关注。标准中的一条“每天上网6小时,持续3个月以上”,尤其被媒体拿来集中宣传和放大。一时间,我们这些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们,在整日“泡电脑”之余,不禁会打趣地问上自己或朋友一句:你网络成瘾了没?  相似文献   

5.
意外的收获     
高三复习课有时对老师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对学生来说听讲更应增强信心。前段时间《氯气》内容复习的一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情绪给了我更多的是难堪。有的学生漫不经心地小声说:“算了,让我们自己看书吧。”有的学生却发出不耐烦的“喳喳”声,还有其他的吵杂声……教室里,叽叽喳喳一片混乱。一节课刚要开始就这样一片哗然,作为老师的我此时此刻心情非常沉重。这堂课的教学如何进行呢?为了缓解课堂气氛,我突然想到了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的一则消息与氯气知识有关,我想能否以这个事件为线索来进行《氯气》的复习呢?情急之下,我说:“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顿时,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6.
小思 《青年科学》2011,(5):62-62
“免费”是个神奇的价格,我们不能用评估其他价格的方法来评估它.这个词让我们感觉很好,它几乎没有不好的一面。但是有时候“免费”会捉弄我们一下,促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想象一下你正要购买亚马逊的礼券.而下面刚好有两种礼券可以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呢(速选题)?  相似文献   

7.
赫甦 《奇闻怪事》2006,(11):31-31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下。”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可能是对我们放心不下,往往在我们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我们负责,可是如果我们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请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她)歇歇脚。  相似文献   

8.
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优课评比,在好几节课上都听到“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再研究”的声音。看来,“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再研究”已经被很多教师当成“盾牌”熟练地运用着,成为教师用来应对课堂中一些突发问题的法宝。反思一下,“这个问题”研究的契机是在课后吗?在“课后”去“研究”了吗?教师参与了吗?教师有没有关注研究的结果?教师有没有再安排时间让全班同学交流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教师应慎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后再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日一老师提问学生:“假如在你的一生中只剩一天的光阴,你准备怎样度过?”一生答日:“带上足够的钱周游世上的名胜古迹。”另一生答日:“到豪华宾馆大吃一顿,美美地享受一下。”第三个学生答日:“上一天语文课。”老师听了很欣然,又问:“为什么?”“因为上语文课有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哈哈——他的话引起了学生的大笑,那位老师也尴尬地笑了。这仅仅是一则笑话吗?不是!它说明了语文课堂的枯燥无味,也映射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仍徘徊在“不考的便是不教的,不考的便是不学的吼隆圈里。我们语文老师往往一面忙于教改,一面又疲于应试,无异于带着枷锁的舞蹈。语文中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也难以实现。所以目前首要任务就是转变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法,让学生在书中找答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10.
关于灵魂是否存在,在世的人能否与逝者沟通,历来都存在各种解释和谜团。科学并不承认灵魂的存在。但近些年有人用“科学的方法”证明灵媒能与死去的人沟通,并制作成电视片播放,产生一定的影响。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看看有关的“科学证明”漏出的破绽。  相似文献   

11.
候长缨 《奇闻怪事》2006,(12):34-34
小a的妈妈昨晚给我打电话说孩子看不见黑板上的字,又不敢跟老师说。我一早就来到班里找小a了解情况。小a说:“我可以看见,我妈妈让我再往前坐一排。”听了这话,我对她说:“能看见的话就先在这里坐着,以后有合适的位置再给你调,好么?”小a,点点头。这时,他的妈妈来到了教室门外找我.又给我说起了调座位的事情。我把刚才了解到的情况向她说了一下。她急了,说:“小b比我们个子高,为什么在前面?”  相似文献   

12.
螺纹 《世界博览》2014,(3):68-71
丘吉尔说过的“我住过的地方,只有布朗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酒店。”连挑剔的首相都这么说了,这间酒店还有什么不好的?  相似文献   

13.
李霞 《奇闻怪事》2007,(1):69-70
儿子今年上初中。由于我家就在中学院内,因此儿子一般到学校上晚自习.我们倒也非常省心。可是,最近儿子却总是嘀咕.说不想去学校上晚自习了。我很诧异,盯着他问:“为什么?”儿子的眼神有点躲躲闪闪,似乎还有泪光在闪动。看我问急了,就嗫嚅地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晚自习都有规定的课程.老师不让写其它科的作业.所以很多作业没时间做。”我反问了一句:“其他同学怎么有时间写?你肯定是时间抓得不紧,只顾玩了。”儿子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再言语。  相似文献   

14.
第二届冰心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正如火如茶地进行着。那天我正在发动学生参加比赛,一个孩子好奇地问:“老师,冰心奶奶是谁呀?”这一问提醒了我,我想,我不妨带孩子们来认识一下这个著名的儿童文学家。于是我故意问:“冰心奶奶是谁,大家想知道吗?”此时孩子的兴趣高涨。我顺水推舟地说:“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到学校电脑室.让你们和冰心奶奶来一次亲密接触。”一瞬间,学生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5.
2008,本是中国举办奥运的幸运年。然而,灾难总是与幸运相倚。在过去的半年里,发生了不太多但都令人刻骨铭心的天灾或人祸;从年初南方部分地区发生多年未遇的冰雪灾害到“314”拉萨暴力犯罪事件;从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屡遭干扰到肢济铁路火车相撞;从少数境外媒体公开辱华到触目惊心的“5·12”汶川大地震……这些灾难事件,让我们体会到了“多难兴邦”的真正涵义,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在这伟大力量之中,有一股力量进发的威力让人刮目,那就是正在成熟中的中国网络与中国网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是人类史上的一大悲剧。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悲痛”地对美国民众说:“为什么他们(恐怖分子)要袭击我们?是因为我们和全世界都爱好自由,恐怖分子却憎恨我们乃至全世界的民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9.11事件是对美国乃至全世界自由的生活的挑战。”我实在不能苟同这样的观点。首先,为什么恐怖分子“千里迢迢”来到美国并“潜伏多年”,只是为了憎恨美国乃至全世界“自由的生活”而要摧毁之?美国人要怎么生活,拉登等恐怖分子怎么会有如此兴趣?为什么他们不袭击世界上其他所谓自由的国家,如邻国加拿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目的是为了了解医药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情况,及网络成瘾与个性成熟度之间的关联程度,在广东药学院中随机选取药学、医学专业的学生500名,通过对其进行“Yong KS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和“个性成熟度”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网络成瘾程度与个性成熟度之间成负相关;容易网络成瘾的学生,在个性成熟度方面偏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回避,相反与人交往能力的个性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18.
《当代地方科技》2005,(12):76-77
No.1什么时候发放直销牌照? 这个可能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一件事,因为牌照一旦发放,张三黑、李四白,一目了然,我们就可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二次选择”了。  相似文献   

19.
比特时代的企业发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标准?有没有这样的规则?有没有这样的标准?所有这一切,有谁说得清楚道得明白?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兼并风潮,难道我们可以断言这就是趋势吗?在喧嚣的时候我们需要洞悉冷静,正如在“.COM”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那个虽然不算醒目却可能是最亮的一“点”。  相似文献   

20.
竺君斐 《奇闻怪事》2006,(6):16-16,13
一、探究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案例:有位老师在教学《年月日》时,让每位学生买了一本《万年历》。教师说:“面对1993年——2004年的年历,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教师的本意是要让学生探究这12年中每月“天数”的变化规律。可是学生并不这么想,既然你问我“最想研究什么”,那么就实话实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