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古往今来永恒的爱情主题,认为二位大家的作品中都赞同爱情是可以超越伦理纲常的,爱情是人性最本质最美好的部分.同时从思想根源、文化影响、表现方法、创作理念和原则等方面论证了二者爱情戏剧创作的不同.由于受不同文化宗教的影响,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通常是激情热烈的,汤显祖的爱情则是绵长哀怨,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陈尹晴 《科技资讯》2006,(21):208-209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英国乃至全人类的文学瑰宝,无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悲剧还是历史剧都是英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莎士比亚的作品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在对莎士比亚时代历史的研究。本文作者着力分析了莎士比亚各类作品的经典之处,让读者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和精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空间叙述作为近年来叙述学的新热点,已经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重视。从物质空间叙述和精神空间叙述两个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空间叙述作了深入分析,由此看到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剧中存在的层级空间现象,进而理解到莎剧中所包含的丰富、深邃的意蕴,领悟到剧作者匠心独运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4.
高亮 《科技信息》2012,(18):206+209-206,209
莎士比亚笔下的小丑经历了从纯粹为观众提供笑料,到揭示事物真理的嬗变过程,这是由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和莎翁本人对艺术的追求等多方原因造成的。梳理这一演变过程,使我们得以窥见伊丽莎白时期的社会风情,并跟随着那些小丑们进行一次探寻真理之旅。  相似文献   

5.
张美兰 《科技咨询导报》2011,(7):208-208,210
在艺术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代表了人类戏剧艺术的顶峰,而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文章解读莎士比亚作品正是通过悲剧人物心灵内在化倾向,特别是通过人物的病态心灵表现社会异化、畸形和危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言青 《潍坊学院学报》2010,10(3):54-55,60
莎士比亚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达到了世界戏剧艺术的高峰。莎士比亚戏剧在世界文坛上之所以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原因就在于戏剧创作手法的独特性。他的戏剧创作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思想、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及引人入胜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7.
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思想的基督教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既具当时先进的人文主义文学的那种反对封建桎梏、争取个性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强烈的时代精神,同时又贯穿着作家鲜明的仁慈、宽恕和博爱的精神。这种精神既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传统、更来自基督教思想。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叙事学界关注的是民间故事、神话和小说的叙事,而忽视了戏剧的叙事。通过对《哈姆莱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戏剧叙事策略:首先,戏剧中多个叙述者的外聚焦视角叙事不仅能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而且还能造成一种特殊的叙事气氛,提高叙事强度并引导叙事发展;其次,作为“魔器”的“戏中戏”叙事是本剧叙事进程中的关键转折点;最后,哈姆莱特国王的鬼魂是叙事的“国王”,主宰着全剧的叙事走向。上述叙事策略显示出莎翁独到的戏剧叙事艺术,同时还泽被后世,促进了戏剧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骥德和李渔,虽处不同时代,但其戏曲理论在文体特征、文体创作、文体结构、文体批评、文体功用等方面大同小异.王骥德的戏曲理论给李渔的戏曲理论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李渔的戏曲理论奠定了基础.李渔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了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使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二者的戏曲理论为我国近现代戏剧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介绍莎士比亚作品中若干创新手法,阐述在对待词语试验性、词类活用性及句法变异性等语言现象时应该从修辞和语义的视角去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情节异常生动丰富。他在刻画女性时,摆脱了封建教会和各种封建思想的影响,开创了描写女性的新天地。他强调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主张女性有追求财富和幸福的权力,反对天主教的禁欲思想,用博爱来反对封建压迫,用歌颂友谊爱情个人品德来反对中世纪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戏剧对圣经中的许多名言进行了艺术化地巧妙处理。“夫妻一体”和“女人软弱”多次出现在他的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中,在烘托戏剧气氛、塑造人物形象、深化剧作主题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的Oxymoron(矛盾修辞法),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修辞手段,在其理解和翻译上都存在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剧作中Oxymoron现象的特殊例句的分析,论述了Oxymoron的特殊修辞功能以及构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历来备受推崇,而萧伯纳的莎评代表的是另一种声音。通过对萧伯蚋的莎评作简要的梳理,以实例来说明萧伯纳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所持态度不同于多数莎评家。  相似文献   

15.
在文章中,笔者通过汉译英国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一百一十六首,英译中国著名剧作家、散文家柯灵的散文《巷》(节选),从中分析总结英汉两种语言及修辞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希望藉此加深对于英汉两种语言及修辞异同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元明时期6种文献的计量考察,发现元明时期的汉语让步连词中双音节连词已明显多于单音节连词,但是就总例证数而言单音节连词尚在使用频率上占优势。从使用方式看,通常有"单独使用"或者"异形连用"等方式,但未见"同形连用"的;从连接语言单位看,一般都可连接分句,但未见只能连接词、短语的,也未见只能连接句子的;从句法位置看,只用于主语前和主语前后皆出现的数量较多,只用于主语后的数量较少。与晚唐五代及现代汉语相比较,元明时期的汉语让步连词尚处于相对稳定又不断演变之中。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虽然不是理论家,但是在他的剧本中,他借用角色的嘴巴道出了他本人对诗歌的一些观点。即以贺拉斯的诗论学说为基础,提倡合乎情理的虚构,强调感染力,用韵要自然,不要流于形式,无韵也行;不赞成贺拉斯的模仿,重视想象;提倡欣赏和理解,重视修改,强调诗歌要有永恒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李渔与孔尚任戏曲理论的相同处有:重视叙事结构,强调题材新颖,追求情事真切,提倡情节完整,突显宾白作用,注重词采整饰,讲究音律协调,注意科诨自然,巧用悬念机关。比较大的不同点主要有:对政治内涵的态度不同,对词白雅俗的要求不同,对舞台效果的重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当代剧作家按照传统戏曲自身的创作规律和现代意识,创作了一批有思想深度和艺术创新、同时体现现代化品格的戏曲新作,成为中国戏曲振兴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剧作的“自然性”在于他首先准确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揭示时代演变发展的本质规律 ,真实、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风貌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