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水淡化是解决水源危机的根本措施,但海水淡化绝不能以牺牲能源为代价;现有的几种海水淡化技术各有优劣,应配套使用;河海大学和南京玻纤院等研制的太阳能加热装置,可以作为海水淡化装置中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严重不足,尤其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尤为突出。但在西北地区,苦咸水资源盆藏丰畜。因此,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对苦咸水进行淡化处理是开辟淡水资源、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苦咸水作为农村饮用水已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反渗透膜技术因其具有过程无相变、产水质量高、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简便等特点,在苦咸水淡化过程中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介绍了反渗透膜技术在苦咸水淡化方面的应用和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水品质的追求日渐提高。在我国,约占总面积50%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水源矿化度过高,沿海地区不少水源盐分过高,全国城市不少水源被工业“三废”污染,还有一些地区的水源氟、砷重金属含量过高,饮用水使居民。胆结石、癌症、氟中毒等患病率增高,不良水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不容置疑。活性纯净水的出现符合人们对饮用水品质的要求。它是指水经阴阳离子交换膜处理后达到淡化除盐的目的,同时,该水不仅含有天然氧,而且在处理过程中以迷路电场在水分子的氢键上注入能量,这种能量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我国西北地区的苦咸水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饮用水需求,利用自行制备的典型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处理西北某地经过混凝+沉淀+石英砂过滤预处理的苦咸水,研究该纳滤过程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该纳滤膜能有效截留原水中各类无机离子和溶剂性有机物,保证出水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相关指标的要求;综合考虑膜污染速率和溶质截留情况,认为选用0. 5 MPa的跨膜压差是较为合适的;纳滤膜处理该苦咸水时的膜污染为天然有机物的有机污染和无机盐沉淀的无机污染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日本日挥股份公司建在香川县多度津町佐柳岛的反渗适法海水淡化装置,已于1980年7月开始运行。该装置离海岸150米远,每天打上海水130吨,经过氯气灭菌,凝聚过滤和调节PH值后,用反渗透膜日产50吨淡水,供作自来水的水源。反渗透膜使用国产  相似文献   

6.
西北民族大学新校区地处兰州市榆中县,由于榆中县自来水公司供水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本新校区的用水需求,因此西北民族大学建了一个自备水站。但是取水水源盐含量超标,为典型的苦咸水水质,需采用反渗透膜法进行脱盐处理,使系统出水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庚平  索超  张明霞  张鹏 《甘肃科技》2011,27(22):93-95
反渗透膜技术广泛应用于苦咸水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大量的浓水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介绍了反渗透浓水的水质特点及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反渗透浓水的直接或间接排放和再利用两大类.通过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选择回收和再利用反渗透浓水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反渗透是采用膜法分离的水处理技术,是自然界中渗透现象的逆过程,即对含盐水以外界推动力克服渗透压而使水分子通过膜的逆向渗透过程.随着膜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研究的深入,反渗透技术已广泛用于电力、石油、电子、食品/饮料、医院/制药、海水淡化等多个领域.论述根据污染的问题,提出反渗透膜预处理工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海水是咸味的,而海鱼吃起来却鲜美无比,一点都不咸,这是什么原因呢?经科学研究发现: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都有各自的“海水淡化器”,能将喝进去的咸水中的盐分及时排出体外。海洋中的硬骨鱼类具有专门排盐的器官,这些器官长在鱼的鳃片中,由“泌氯细胞”组成。“泌氯细胞”能够分泌出氯化物,能使入鱼体的海水淡化,而且效率还相当高。硬骨鱼类为了弥补水分的流失,就采取多喝水、少泌尿的办法来维持体内的低渗压而海洋中的软骨鱼类(如鲨鱼)却没有“泌氯细胞”,它用体内尿素的作用来排除盐分的。它们体内尿素的含量他水生动物几乎…  相似文献   

10.
某市城区各水厂的取水水源主要受到了重金属与有机物的污染 ,而常规的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非常有限 .针对该市水源水质现状 ,选择了反渗透系统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 .两年来的运行结果表明 :反渗透系统对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和细菌的去除效率都非常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小型海水/苦咸水淡化系统简化工艺、降低能耗的要求,在海水淡化阀控式能量回收装置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种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该装置利用差压式水压缸替代阀控式装置中原有的等径压力交换缸,实现能量回收功能和压力提升功能的有机结合.将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与纳滤脱盐系统耦合,在进水水质为苦咸水(1.06%)、操作压力为2.0 MPa条件下研究分析了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与纳滤脱盐系统的耦合运行特性及对系统节能降耗的贡献.结果表明,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现场运行稳定性良好,能量回收效率为95.55%,与未配备自增压式能量回收装置的系统相比,节能降耗贡献率达27.61%,与配备阀控式能量回收装置的系统相比,不仅简化了工艺,而且降低了系统投资和产水能耗.  相似文献   

12.
国内膜蒸馏技术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国 《甘肃科技》2012,28(19):71-75
通过近几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简单地介绍了膜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从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反渗透浓水处理等方面对膜蒸馏技术在国内研究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膜蒸馏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上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水脏了”,为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清洁的水源。他们至今找到的最清洁的水源有点出人意外:竟是深层海水! 所谓深层海水,通常是指深度超过200米的海水。原来,海水的流动无论是风海流,密  相似文献   

14.
加快海水利用步伐,缓解淡水资源供需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作为沿海城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已越来越被更多的沿海国家所重视。我国海水利用存在生产规模小、利用数量少、产业化进程慢等问题,已难以适应日趋严峻的水资源供需形势。应通过提高全民利用海洋资源意识、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国家对海水资源利用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等措施,促进海水淡化设备制造业发展和海水淡化产业化,以解决沿海缺水地区水资源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袁辉洲 《广东科技》2008,(24):84-85
由于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饮用水水质的安全和卫生要求。O3作为一种强氧化剂,能有效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杀死水中的细菌,在饮用水深度处理方面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概述了给水处理厂臭氧系统的组成、工艺特点等,重点介绍了臭氧系统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经验,为这方面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我国液体分离膜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液体分离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及电渗析等.膜分离性能通常表示为透过通量和截留率,操作模式则分为浓缩和渗滤两种.我国约有300多家从事膜分离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研究机构及工程公司,综述了上述膜技术在海水、苦咸水淡化及软化、饮用和医用纯水制备,半导体及微电子工业超纯水制备,电泳涂装和电镀废水处理及其在食品、医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纳滤去除某市河水中微污染物生产饮用水的可行性,并筛选生产饮用水的最佳纳滤膜,采用四种纳滤膜DESAL 51 HL、DESAL 5 DL、UTC-20和UTC-60处理河水,研究其去除COD、UV254吸收值以及硝酸盐等微污染物效率,考察纳滤过程中水通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膜对COD和具254nm吸收值的有机物去除率在50%~95%之间,UTC-20去除有机物效率最高.DESAL 51 HL、DESAL 5 DL和UTC 60对无机物截留率在22%~65%之间,而UTC-20达到93%.UTC-20对不同原水中硝酸盐的去除率均大于70%.在短时间纳滤实验中,存在着不可逆的水通量减少,有轻度膜污染发生.结论UTC-20适用于处理有机污染和硝酸盐复合污染的地表水源生产饮用水.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组合处理含铜酸性电镀废水,通过试验考察操作压力、流量、温度等对渗透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纳滤膜对Cu2+的截留率在96%以上;反渗透膜对Cu2+的截留率在98%以上.纳滤膜较佳操作条件为:温度26℃,操作压力1.5 MPa,流量16 L/min.反渗透膜较佳操作条件为:温度36℃,操作压力2.0 MPa,流量14 L/min.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介绍了海水淡化装置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设备所在远洋船舶中的重要性,阐述了该船正常航行时,造水量下降的事件。围绕造水机产水量下降的问题,从问题的提出、处理经过、故障分析方法逐个排除查出问题所在。通过内部的零件状态找到问题症结,并一一解决了所有问题,最终使回产水量恢复到良好状态。同时对海水淡化装置管理的几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根据这次故障做了个总结,提出了针对造水机日常管理的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水中细菌总数可说明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细菌数越多,有机物质含量越大,通过对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实验,大致了解被测水源水的污染程度,大力推广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