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科竞赛可以促进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在介绍物联网专业相关竞赛及其需要的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给出了利用竞赛作品进行课堂教学的案例,教学实践表明,学科竞赛对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及实验设备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物联网已被正式列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它具有产业链长,涉及产业群多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结合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分析物联网工程专业办学特点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贺州学院为例,提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办学思路,强调依托已有教学资源,结合自身优势,突出办学特色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理念,介绍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相关办学举措.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是一种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产业,急需高校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很多高校从自身发展等角度考虑都准备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以笔者所在高校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的经验出发,详细描述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申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中包括物联网发展背景、政策支持、社会需求以及专业建设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等,最后给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为全国物联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促进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而言,本科教育中必然会普及针对物联网的教学.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对其开设的课程也因此必然是物联网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该文探讨了针对物联网感知层学习需求的课程,并对照“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的要求,提出了物联网感知层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5.
丁岚  王奇峰  刘冰 《科技信息》2013,(17):17-18,20
物联网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的代表,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高地和下一个竞争周期的国家竞争的制高点,其应用价值正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本文研究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等学校在开展物联网技术研究,推动物联网技术发展中的学科优势、专业优势、产业需求优势和专业人才培养优势。结合高校优势,论述了高校在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标准制定、产业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会上通过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的发展在面临新形势、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发展要求提出了新的发展。依靠传统的理论授课或者简单的项目完成已经不足以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物联网专业是集网络通信、软件技术、电子信息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类学科,当前专门的物联网专业教师较少,如何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最大化的拓展提升的学生技能使得职业院校中物联网专业教师的倍感焦虑。该文中提到的项目教学,是借助于团队协作完成的,对于队员的选择、统筹安排都是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的。该文的教学模式是以物联网专业中zigbee课程的开设去尝试团队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广东各类物联网企业的蓬勃发展,对物联网技术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但物联网专业建设滞后、师资缺乏、配套跟不上等问题已成为物联网人才培养一个难题。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调研了广东省高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开设情况,并对其物联网专业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快物联网人才培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以面向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力递进提升的地方性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分析物联网工程专业设置背景,提出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专业方向课模块的动态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最后探讨了教学资源的建设.面向岗位需求,全面提升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合格的物联网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以供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同类高校参考.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技术涉及计算机控制、无线通信、光通信、电子、网络、软件、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它将掀起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目的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物联网产业应用型人才,它是涵盖信息感知、传输、处理等关键技术的跨学科、综合性的新型专业.分析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人才需求,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人才培养方案,阐述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关键技术和核心课程,对专业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等.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察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人员培养模式,提出开发高职院校培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新模式.新模式的核心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其内涵包括了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机制,以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史旭丹 《科技资讯》2013,(35):216-216,218
本文从物联网技术对人才的需求出发,阐述了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而探讨了高职校物联网专业的技术体系和课程建设构架,以及实训室的相关建设.最后对高职校物联网专业的教学现存的问题做出报告,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田新志 《科技资讯》2013,(34):156-157
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新兴的热门专业。我国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是从近些年才开始真正起步。文中简单阐述了物联网的同内外发展近况及物联网专业的教育现状,提出了应用性本科院校在物联网专业的建设方面的一些建议及思考。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技术涉及到多种技术的融合,高校组建物联网实验室应该考虑自身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进行建设。本文在分析建设物联网实验室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特色和天津市战略新兴专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提出了物联网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和建设特点物联网实验室建设中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作为一种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新型产物,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重点关注研究的对象。物联网所涉及学科较多,其独特的发展思路促使其成为本世纪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技术之一。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更新完善,关于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愈显突出。物联网的安全主要集中在安全保护和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用户隐私方面是指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窃取、泄露。安全保护是指完善物联网内部系统,避免被入侵破坏。由于物联网所涉及的安全层面较广,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可预知的隐患。该文主要针对物联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对其控制安全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物联网专业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如何选取知识体系科学、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教材,直接关系到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优劣,同时影响和决定了后续硬件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专业人才培养系统性,仅就此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多学科融合而形成的交叉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为了更好地适应物联网岗位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实践能力,更要求学生掌握多学科融合知识。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其教学体系应面向多个学科,梳理、融合知识体系,形成课程体系。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为基础,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的物联网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自2011年以来,教育部已全面放开物联网工程专业审批,虽说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但物联网工程这个专业内容由于涉及多学科,比如电子,通信,计算机等,所以专业的建设必须要宽基础,定方向,重应用,而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必须依靠专业建设来设定方案,以下是该研究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以及教学的思考,探讨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8.
郭赛克 《科技信息》2012,(14):446-446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如今精通物联网相关技术理论和具备高效的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市场需求的热点。本文分析了物联网专业的背景与现状,以及基于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提出了适合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计算机、软件设计、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等多专业基础知识的交叉学科,是一个新兴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也是时下企业的香饽饽,学生所具有的职业能力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劣。该文立足于山东协和学院和中兴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开展的校企合作,探索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校企合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问题。校企共建物联网智慧城市学院,完善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以及课程知识体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将所学物联网知识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满足物联网行业需求,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工程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朝阳产业,其产业链上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很多地方应用型高校设立了物联网相关专业,但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借鉴国外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结合物联网工程专业特点,以应用科技大学的视角来思考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