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指出中国引资的两难困境——不引不行,但又不能长期维持现有的低技术含量引资模式,建立了资本资金替代模型及其改进模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国引进外资的两难困境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人格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是一个人稳定的、统一的、内在的精神品格。理想的人格应该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智能结构和行为方式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该是高尚的理想、道德、文化等优秀品质的总和。大学生正处于心身急剧发展,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其人格特征已经初步形成但又未完全定型,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巨大的可塑性。师范院校肩负着培育未来人民教师的重任,师范学生理想的人格有着极大的辐射面和未来利益,因此,师范大学生理想的人格教育不可忽视。一、师范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辨析人格教育是全世…  相似文献   

3.
"内圣外王"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涉及到儒家的人格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梁漱溟被美国学者艾恺(Guvs.Alitto)称之为"最后一个儒家",也是二十世纪众多寻求中国发展道路的知识分子中唯一身体力行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之人。梁氏一生都在试图寻求解决"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的出路,试图在中国历史之出路与人生价值之选择之间达成统一。梁氏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本质是文化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途径是乡村建设。他的一生陷入现代化与人性的两难之中,其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构想也就必然充满了种种逻辑疏漏。  相似文献   

4.
古代知识分子都面临理想人格与现实困境的两难抉择,其中人性恶的一面与其说是人格的堕落,不如说是社会的悲剧。李光地作为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之一,一生饱受争议,然观其一生,为清初时期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奠定清政府思想统治重心的"理学名臣",可谓大节彰显,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5.
道教与藏传佛教同为中国宗教。虽然这两种宗教的文化根源不同及流传地区有别,但是它们的女性伦理观却存在诸多契合。这两者都肯定女性成就理想人格的权利和潜能,倡导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但与此同时又都在一定程度上歧视女性。这种契合体现了汉藏文化的交融与汇通。  相似文献   

6.
罗马哲学家西锡罗说得好:“哲学!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使没有你,人生又值得什么?”《参见:方东美《中国人生哲学概要》第2页)哲学有诸多功能,但它起码的功能之一就是关心理想人格问题,即它能引导人们树立人生理想,进行价值选择,使人对生活寄以希望,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使人格得以完善,使人生活得有价值和意义。纵观哲学史,大凡真正有影响的哲学思想,在阐述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往往关心理想人格问题,提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哲学世界观往往是哲学家们设计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理想人格的设计引导人们树立人生理想。本文拟从宏观上对中、西传统哲学及  相似文献   

7.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他的人格理论不仅奠定了儒家理论的基础,并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孔子讲"仁",要求君子要以"仁"为价值原点;作为理想人格的君子要内外兼修,不断学习,以"安天下"为己任。这些构成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内涵——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文化理想的承担者。《礼记·淄衣》云:“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儒家的圣贤、道家的隐士、法家的英雄、墨家的侠义诸人格范型各有特色。然而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有着强烈的伦理色彩,是在儒家理想人格的基础上,融汇其他众多思想结晶而成。  相似文献   

9.
《龙舟会》是一曲君子人格的颂歌。王夫之运用杂剧的形式,通过对谢小娥、李公佐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将他们与宵小权贵的对比,热情歌颂谢小娥、李公佐的君子人格,形象诠释了他的理想人格的内涵。这种君子人格是他自己一直思考和追索的理想人格,具有知情意和衷共济、德才学全面发展的韵味和特质。是道德人格、意志人格和智慧人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路培 《科技信息》2012,(30):330-330
竹在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基础上,成为最为契合传统人格思想、最能表现传统人格观念的一种自然之物,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成为象征、指述中国传统思想人格和伦理追求的极为重要的符号之一。其中浩然之气和淡远之趣就是竹人格符号的两个主要指述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初唐四杰的人格品位与初唐宫廷诗人御用性不同,在帝国初兴的时代气息与他们自己独特的身世遭际中形成的健康的儒侠互补的人格精神,使他们具有崇尚雄词健笔的诗学理想,诗歌创作中把儒家的功名理想与任侠尚武的民间性结合起来,诗歌华彩而不伤气骨,有刚健之风,基本具有了盛唐之音的风格内涵,担当了引领唐诗走出了六朝低迷轻艳诗风低谷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孔子理想人格思想对当代行政人格塑造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行政人格系统功能的发挥依赖于行政人格三维度——知、情、意发挥各自的功能并和谐统一于人格结构中。“仁”、“智”、“勇”作为孔子理想人格的三大构成要素,为当代行政人格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汲取“仁”、“智”、“勇”人格三要素的精髓,赋予孔子人格思想新的时代内涵,以培养行政人员人本的道德情怀,建构和谐的智能结构和培育勇敢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容易出现失衡。因此培育大学生健康社会心态,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全新任务。同时,如何培育也是一项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当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践行人文关怀,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平稳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14.
内圣外王是儒家要义之一。作为一种理想模式它无疑对中国人积极人格的培养和中华魂的塑造起过并继续起着积极作用。但是当人们把这一模式目标看成(当作)手段时,它便失去了理想光环,变成了异化中国人言行心态的工具。透过这一理想模式,人们看到的是一幕幕被异化了的众生世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和谐价值观的和谐天人关系、群已关系、人际关系、身心关系等基本价值理念为切入点,以健康人格的和谐稳定圆融的关系特征塑造为落脚点,探讨和谐观教育与健康人格塑造的关系,试图从新的视角探寻以和谐观教育塑造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建立起"一种理念";"两种原则";"三大环境";"四条途径"的人格构建模式,以期使现代人格教育的发展更加符合身心、社会与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儒家理想人格的内涵和特征包含仁道理想、独立意志、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真善美的统一。凝聚为我们独特的民族精神就是:热爱祖国、不惜献身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深沉历史责任感;刚强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讲求道义、注重整体利益的胸怀;提倡人伦、强调道德责任与道德义务的人生态度;追求精神充实、品德高尚的价值取向。我们应合理吸取儒家理想人格中的有益成分,塑造现代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7.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作"密州三曲"。文章通过剖析苏轼密州三曲的特色,指出了苏词超然、旷达的艺术风格和所表现的人生态度,以及苏轼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对后世文人的人格追求和道德建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往往笼统地以孔孟为一体,然而细究一下可知,孔子的理想人格是"仁且智",其理想人物应是周公;孟子的理想人格是"由仁义行",其最理想的人物应是舜。在理想人物从周孔到孔孟的转承中,孔孟理想人格呈现出推陈出新、互有交融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