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让数学回归自然,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走进生活,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普遍要求。为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阐述:新课引入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例题教学生活化,数学贴近于生活;数学练习生活化,数学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赋于数学新的内涵: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这—理念得到教师们广泛关注,并积极实践。然而我们发现,在数学融入生活的过程中,有时也跳出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化数学相结合的若干案例分析,体现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并指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5.
经典的教学模式都来自简单的生活,教学方法的研究同样也来自现实生活。学生适应一种教学方式来自教师的探究,因此,我们从生活中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6.
做为一个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黄培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在数学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教学活动中,该文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8.
9.
周仁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112-115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学生发展观主要包括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探究、合作、自主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用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及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分析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具体阐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即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依托生活再现,帮助新知展开;借助生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最后指出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片面追求确定性已成为理解数学新课标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数学教育的评价方式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提出了数感、符号感和空间观念及统计与概率观念,很多一线教师对此颇感困惑.深刻理解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了解当今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学发展的大背景,并确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在阐释数学文化定义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数学教材中主要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读一读”的实施状况,并提出数学教材渗透数学文化价值的若干建议,为基于新课标的数学教材编写提供一些实证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宁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1):81-83
当前的数学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学习观,作为数学教师要重新审视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抛锚式"教学模式更符合我国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在课改这个大环境中,"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和教学环节使借鉴具有可行性,将其与以课堂为主的双基教学结合是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学生发展的一个支撑点. 相似文献
15.
对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明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22(6):47-51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应在分析现在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数学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提出改革的策略和建议,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王学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2-75
本文提出了运动思想和方法,指出其在思维活动、数学教育、数学解题及数学教育研究中均有积极意义,经初步尝试表明它可以有效地促进研究性学习、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实际操作能力,是数学教育基础思想。 相似文献
18.
19.
以无穷小量、重要极限、微分中值定理及泰勒公式等知识点为例,探讨了课程体系中科学合理的知识组织方式,并分析了不同的组织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内容在体系中相互渗透,联系客观存在;合理的知识组织方式及课程知识体系的更新对知识的充分理解、正确接受有重要帮助。因此,探讨数学课程体系中知识组织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