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9年是中德科学与教育年.实际上,中德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已有390年的历史.早在1619年,德国宾根人邓玉函、科隆人汤若望就开启了中德之间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交流.1628年,他和中国学者王徵编译的《奇器图说》刊刻于扬州,首次系统地向中国人介绍了西方力学与机械知识.2008年底,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的伙伴小组合著的《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此,中国科学院自然学科史研究所、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与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9年3月12日上午在中德科学中心举行了“中德科技交流390年暨《奇器图说》出版381年纪念会”.会上,与会嘉宾及专家就中德间互相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由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和中国教育部联合资助,作为2003年度中德交流学者,我于2003年9月1日~11月30日,在德国Karlsruhe大学的Engler—Bunte—Institute研究所下属的水化学研究室进行了3个月的短期科研和学术活动。该研究室目前共有34名研究人员和博士及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15(2):F0003-F0003
德国传教士邓玉函与其他伙伴负笈东来,与中国学者王徵于1627年合作编译了《奇器图说》。2008年,在中德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上、下篇),重新演绎了380年前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9月7~11日,由青岛市中德交流合作协会、青岛市北区政府主办的德国文化周暨第七届中德商品展销会活动在青岛举行。本届展会是青岛首次以中德文化交流为宗旨开展的大型活动,由山东荣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全力承办,投资200多万元引进德国格林童话、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国电影节、世界城市设计巡展、西方跳蚤市场等国外原产文化活动,打破了往届单一商品展销瓶颈,吸引了世界各国参展企业及加盟商的参与。据统计,为期5天的展期中,参展商总数达207家,客流量累计20余万人,  相似文献   

5.
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是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用破与立的方式推动着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反对德国的封建专制,提倡民主自由;反对德国的分裂割据,用世界主义来突破各自为政的心理;反对德国社会的法国化倾向,希望重建德意志民族文化。通过这些斗争,他不仅宣传了理性,也给当时封建主义以重创,而且启发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建构起了德意志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市民文化,使德国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为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6.
德国传教士邓玉函与其他伙伴负笈东来,与中国学者王徴于1627年合作编译了<奇器图说>.2008年,在中德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重新演绎了380年前两种异质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过程.笔者曾在这个研究团队攻读博士学位,有幸见证与了解他们细致深入的工作及取得的高质量成果.值"中德科技交流390年暨<奇器图说>出版381年纪念会"之际,笔者将该书的读书心得与所知的研究过程整理出来,以期与各位识者共享.  相似文献   

7.
李中平 《科技信息》2009,(26):61-61,63
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层面,《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是其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体现。费希特的爱国主义时刻鼓舞着德意志人民,使他们谨记实现人类自由的伟大使命。其在中国的传播,激励了当时的青年一代,使他们有了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信念和决心,提高民族之自信力。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全额资助下,"分数阶动力学最新进展(Sino-German Bilateral Symposium on Fractional Dynamics:Recent Advances)"中德双边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13—18日在河海大学举行.会议旨在增进中德两国分数阶动力学研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为中德学者间的进一步合作创造条件,促进双边人员往来与交流.7名德国教授、15名中国学者以及第三方邀请国3名以色列教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7):857-857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姜彤、德国吉森大学国际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教授Lorenz King主持,并联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申请的中德“气候变化和旱涝灾害”合作团队项目近日通过了中德专家的评审,获得了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德科学研究基金交流中心的批准,中德科学中心将为该合作团队项目提供为期三年约28.5万欧元的资助.同时,中德“气候变化和长江旱涝灾害”合作团队初步计划在6月18日至19日在中德中心召开授牌和项目启动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2月7日,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和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上海)共同主办的"中德论坛——新时期的中德关系"在同济大学举行。来自中德两国的约5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主体分3个单元,分别探讨了"中国与德国作为构建力量"、"中德经济关系"和"中德社会关系"3个主题。每个单元分别有3~4位学者作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都广泛使用着隐喻这一修辞方法。源自中西两种化的隐喻大致有以下两种关系:对应关系和非对应关系。隐喻的含义与化传统有密切关系,从生活环境、价值观念、神话传说三个方面探讨英汉隐喻的化异同,寻求隐喻导致的跨化交际障碍之源,有利于英汉化的传播和交流以及促进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的儒佛会通,通过竞生、依生的历史形态,在趋向对生的逻辑呈现中,形成了中印文化在时空、意义、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整生模式,从而推动了中唐主体意义结构的新变。同时,他在与韩愈、刘禹锡等共同努力下,不断探寻主体超越之路,开拓了宋学新境;进而,这种文化交往过程,为当今中国文化的新建与世界文化的和谐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实例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剖析美国学者Denis.C&Victor H.Mair所译Strange Tales from Make do Studio(英译本《聊斋志异选》)一书中人名的翻译方法;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应视具体文化差异情况灵活运用,以更好地传递文化信息,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郭秋香 《菏泽学院学报》2005,27(3):67-70,79
翻译既是语言翻译,也是文化翻译,而且真正起到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作用的是文化翻译。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严重影响着英汉语之间的顺利互译。只有对这些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扫除这些障碍,译出佳品。本文从客观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或价值观、宗教历史等方面,探讨一下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其处理——归化与异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元代浙江是江南佛教中心之一 ,其间先后有 6 0多位日本名僧到浙江学佛取经 ,以及 10多位浙江名僧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传经。两国名僧的往来不但培养了众多高僧 ,而且促进了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互补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社会因普遍对西方文明的忧虑而转向中国古老文明的热潮中,为了寻求突破,一部分美国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接受和吸收了中国古典隐逸诗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诗人的本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干扰、甚至是颠覆他们对中国诗歌和思想的接受和吸收,但不管怎样,隐逸诗最终成为美国诗歌的一部分,成就了中关诗坛的一段文学姻缘。  相似文献   

17.
地理环境、地域文化、文化生态是目前文化研究中常用的概念,不同学科对这几个概念的认识和使用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学科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针对以上概念和文化生态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析.伏牛山文化圈是在伏牛山地区形成的文化及其文化特质分布的范围,伏牛山文化具有山地性、过渡性、脆弱性、原生性、古老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 2 0世纪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中 ,作为跨语际实践之一的世界语运动似乎被人淡忘。但作为一场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思潮和语言运动 ,它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语言和文学都曾有着特殊的影响 ,它表征了中国现代文化生成中所隐含的种种内在矛盾和紧张 ,体现了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独特历史经验 ,对中国现代文化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私人生活史在西方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目前虽然尚无学者专门研究近代早期英国私人生活史,但是很多西方学者在研究近代早期英国的社会问题时,都涉及了私人生活史的内容。归纳起来,西方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婚姻与家庭、两性关系、个人财产权利与继承、社会交往与流动、宗教与文化生活和私人休闲生活。  相似文献   

20.
网络全球化进程是一种超越国界与国家主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展现的沟通与联系、交流与互动的趋势。在网络全球化视野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在网络全球化这一世界潮流下如何进行文化建设所作出的回答。面对网络全球化的新形势,我们如何处理好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建设、管理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坚持以科学技术手段来监督管理网络文化,从而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地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