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耀南  王长生 《科学通报》1999,44(10):1078-1084
报道了1997年在四川省珙县石乡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里,新发现的珙县恐龙化石群中的主要成员-石碑珙县龙(新属新种)它是早期的原始的蜥脚类,除头骨不完整外,其他部分保存很好,它既具有蜥脚类的一些特征,又与原蜥脚类的不少共同点,它是从原蜥脚类向蜥脚类进化的过渡类型,为探索蜥脚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实际材料,为解决早株罗世四川盆地自流井组与滇中盆地下禄丰组的对比找到了途径。  相似文献   

2.
四川珙县原始蜥脚类恐龙化石群发掘研究初报何信禄①王长生②周凤云③代兵③1997年5月,四川地勘局202地质队在川南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测制珙县石碑乡侏罗系自流井组剖面时,发现了恐龙化石。由于它是宝贵的地质遗迹,是地质工作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避免...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家最近新发现了两种体形庞大的素食恐龙。第一种是兹比·大西洋龙,它生活在1.5亿年前的当今葡萄牙所在地,体长近20米,牙齿比其他大多数蜥脚龙的都宽。事实上,葡萄牙是多种最大个头食肉恐龙的故乡,庞大的身躯能让大西洋龙抗衡蛮龙(欧洲大陆上存在过的最大食肉恐龙)等掠食者。新发现的第二种巨型恐龙是LL龙。它被发现于今天阿根廷  相似文献   

4.
王永栋  梅盛吴 《科学通报》1999,44(4):412-416
马通科植物化石Phlebopteris(异脉蕨属)在我国中生代地层中分布较广,但对其生殖器官构造研究甚少恍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首次描述和报道鄂西早侏罗世香溪组一种马通科植物-水龙骨型异脉蕨的生殖器官微细构造,揭示其孢子囊群、孢子囊、环带细节以及原位孢子特征,与有关分散孢子化石和现生马通科孢子进行比较与讨论。  相似文献   

5.
广西布兵盆地么会洞新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么会洞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 形态上与非洲南方古猿牙齿存在差别而与中国境内的直立人牙齿比较接近, 可暂定为直立人(Homo erectus). 共生的哺乳动物群中存在巨猿、爪兽、小猪、裴氏猪和小种大熊猫等华南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的代表性成员, 明确显示么会洞人类化石的时代为早更新世. 同时, 么会洞动物群的总体面貌与2 Ma的巫山龙骨坡动物群相似, 表明两者的年代相近. 目前, 亚洲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不如非洲的多, 而且在层位、年代和分类位置等方面仍有诸多争议. 此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探讨至今仍未有满意答案的人类起源与进化之谜. 现在, 么会洞所提供的层位清楚、时代可靠和特征明显的人类化石无疑有助于改善上述状况.  相似文献   

6.
王永栋  张武  郑少林  斋木健一  李楠 《科学通报》2005,50(16):1794-1796
简要报道辽宁省西部北票长皋地区新近发现的具解剖构造的苏铁类型植物茎干化石. 化石材料采自中侏罗统的蓝旗组(髫髻山组), 保存完好的茎干化石横切面所具有的髓部、中始式木质部圆筒、皮层、叶柄基和鳞片基, 以及髓中的薄壁细胞、转输细胞、黏液腔和木质部束等结构构造, 表明这些化石材料可能代表了一个与苏铁类系统学关系更加密切而又相对独立的类群或者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7.
分布于皖北和苏北徐淮地区的早侏罗世侵入杂岩体主要由二长闪长斑岩组成,其形成时代为191Ma,岩体中含有大量的榴辉岩类包体,主要由榴辉岩和石榴辉石岩组成,它们经历了榴辉岩相高压变质和角闪岩相退化变质两个阶段。包体榴辉岩中的石榴石以铁铝榴石为主;单斜辉石主要是绿辉石和普通辉石。矿物组合及温度和压力计算结果表明,该类包体榴辉岩相变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大于1.2-1.5GPa和709-861℃;角闪岩相退化变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0.70-1.03GPa和666-738℃,该类高压捕虏体的发现不仅对了解华北陆台南缘深部陆壳的物质组成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能对认识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俯冲-碰撞-折返演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京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市延庆县在筹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野外调查中,在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发现的大批恐龙足迹,初步研究表明这批标本可归属于覆盾甲龙类(cf.Deltapodusisp.)、兽脚类、鸟脚类及疑似蜥脚类恐龙足迹.其中大量的覆盾甲龙类足迹表明,早在晚侏罗世,冀北-辽西地区就活动着覆盾甲龙类,它们承接了辽宁朝阳下白垩统义县组发现的甲龙类化石.而罕见的,极高速奔跑的兽脚类恐龙足迹揭示了独特的古行为学.延庆发现的恐龙足迹群不但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证据,而且极大丰富了土城子组的恐龙类群,为承接其后的热河动物群提供了绝好的演化样本.  相似文献   

9.
对海陆相三叠-侏罗纪之交重大地质生物事件的探究无不依赖于对地层格架和动植物化石多样性的深入研究.我国广东地区广泛发育的海陆交互相三叠-侏罗纪沉积是华南早中生代重要的含煤地层.但是长期以来,对于本区早侏罗世含海相动物化石的金鸡组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公开研究记录,制约了对该地区侏罗纪植物化石系统学和多样性的了解与认识.本文报道近年来在深圳大鹏半岛南澳地区金鸡组发现的一批重要植物化石标本,初步查明了其分类学属性、保存状况和多样性特征.该植物群以形态保存密集、羽叶和茎干连生、本内苏铁叶化石与生殖器官化石Williamsoniella同时保存等为特征,代表了一个以本内苏铁植物耳羽叶(Otozamites)为主导的早侏罗世植物群落.这批植物化石不仅代表深圳地史时期植物群的首次发现,也是广东和珠江三角洲(岭南)早侏罗世植物化石的首次报道.对这些植物化石材料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广东早中生代含煤地层的对比,加深对华南三叠-侏罗纪转换时期植物化石多样性演变的认识,为深入探究该地区古生态、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的变迁提供陆生植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在翼龙研究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者都推测其为卵生,直到2004年先后报道的三枚来自早白垩世含有胚胎的翼龙蛋才证实了翼龙的确为卵生。之后,在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中发现一件悟空翼龙类的标本,在其体外腰带附近和体内共发现了两枚大小相当的翼龙蛋,据此了解到翼龙具有双侧功能性输卵管,不同于现生的大多数鸟类。在中国新疆哈密首次报道了5枚早白垩世的三维立体保存的翼龙蛋化石,对其中一枚蛋化石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证明其与现生锦蛇蛋的蛋壳结构十分相似,具有一层薄的钙质外层和一层厚的壳膜层。在今后的考察中,有望在新疆哈密地区发现三维立体保存的含胚胎的蛋化石,并在翼龙胚胎发育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周口店早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捷 《科学通报》1995,40(12):1151-1151
1985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曹伯勋等在填制1/5万周口店幅地质图过程中,在周口店距猿人洞地点北东约2km、海拔140m的太平山北坡发现了一个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早更新世洞穴——裂隙堆积地点(太平山北坡东洞,简称东洞),当时他们在剖面上采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后来对该地点的地层、孢粉及古地磁做了研究,认为该地点为早更新世晚期.1992及1993年,作者又用筛洗法在剖面上进行逐层采集,获得了一批以小哺乳动物化石为主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早石炭世异珊瑚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铴 《科学通报》1994,39(8):738-738
1 地层本文描述的异珊瑚化石系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北20km的锡林高勒附近.采集于巴参2井钻孔的岩芯标本(化石产地见图1),其层位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该组厚度为173m,下部岩性为灰黑色泥岩夹灰色薄层的生物碎屑灰岩;中部为灰色砂、泥岩互层;上部为深灰色含生物碎屑灰岩.异珊瑚主要产在上部深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内.臭牛  相似文献   

13.
恐龙(Dinosaurs)是中生代最活跃,最繁盛的一类爬行动物,它那庞大的身躯,笨重的体态和在地质生物演化史中珍贵的科学价值,早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科学家们高度的重视。从三叠纪中期(距今两亿年)出现恐龙开始,到白垩纪末期绝灭,它在地球史上整整生活了将近一亿三千万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它们几乎主宰了世界,独霸了全球,占据了  相似文献   

14.
王博  李建峰  方艳  张海春 《科学通报》2009,54(2):210-21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内蒙古中侏罗世道虎沟昆虫化石的保存情况, 并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了部分压型化石和黄铁矿化昆虫化石的元素含量及分布. 研究发现道虎沟生物群中绝大部分昆虫压型化石成分是虫体原始成分的有机降解产物. 少部分化石表面富集有Fe元素, 这可能是在降解初期由生物聚合物吸收形成. 而黄铁矿化昆虫化石的发现则表明道虎沟部分昆虫化石在形成过程中也存在“化石封套”模式. 这些不同的保存形式, 反映了不同的化石化过程, 表明当时的湖泊体系中存在着不同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5.
早寒武世巨型化石带的发现及蒙古地轴的解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东方  陈从云 《科学通报》1990,35(5):370-373
  相似文献   

16.
四川广元恐龙化石的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奎 《大自然探索》1998,17(2):49-52
应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对四川广元河西晚侏罗世恐龙骨骼化石及围岩的微量元素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胡世学  罗惠麟  侯蜀光 《科学通报》2006,51(11):1366-1368
报道了云南早寒武世乌龙箐组关山动物群中新发现的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化石. 关山动物群始海百合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始海百合类之一, 具腕、萼和柄, 其萼板形态简单, 无缝孔和瘤突, 腕长, 呈旋卷状, 柄较长, 柄与萼的长度之比较大. 关山动物群始海百合类棘皮动物的发现, 不仅对研究棘皮动物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材料, 而且对研究早期棘皮动物和始海百合类生态习性变迁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早寒武世巨型化石带的发现及内蒙古地轴的解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东方 《科学通报》1990,35(5):370-370
1944—1945年间,黄汲清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中首次把内蒙古地轴作为太古宙基底长期隆起单位和构造单元提出.它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几十年来见于国内外文献及大地构造或地质图件.1987—1989年,作者在研究华北地台北缘地质构造演化时对内蒙古地轴进行工作.从板块构造观点分析:1)内蒙古温都尔庙群洋壳残片应在该地轴区域  相似文献   

19.
亚洲最早的盘舌蟾类化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王原  高克勤 《科学通报》1999,44(4):407-412
根据一保存完好的骨架,描述了辽宁西部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义县组一新的无尾两栖类:三燕丽蟾(新属、新种)Callobatrachus sanyanensis gen.et sp.nov.,并把它归入盘舌蟾科。这是中国第1侏盘舌蟾类化石及亚洲盘舌蟾类最早的化石记录,也是世界上仅有的第2种产自中生界的具完整骨架的盘舌蟾类。盘舌蟾科被普遍认为是一原始的无尾类类群,亚洲虽有现生代表,却始终无确定的化石记录。辽  相似文献   

20.
山东莒南早白垩世新类型鸟类足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日辉  刘明渭 《科学通报》2005,50(8):783-787
在山东省莒南县后左山早白垩世大盛群田家楼组(巴列姆-阿普特期)发现保存在泥质粉砂岩层面上的5个连续的足迹. 经研究, 认为是一新类型鸟类足迹化石, 命名为Shandongornipes(山东鸟足迹). 足迹中大型、四趾, 宽约5.8 cm, 全长(含拇指)8.7 cm. 趾迹纤细, 末端均有细长的爪迹. 拇指(Ⅰ趾)向后, 趾印清晰, 各趾趾垫通常为3个. Ⅱ~Ⅳ趾间角变化范围128°~142°. 趾间无蹼状构造. 足迹最显著的特征是: Ⅱ, Ⅲ, Ⅳ三趾中轴不对称, Ⅱ-Ⅲ趾间角较大(范围91°~118°), 以及足迹长(不含拇指)与宽近等. 该足迹是中国最早的鸟类足迹之一, 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惟一的新遗迹属. 它形成于河漫滩环境, 与大量兽脚类、鸟脚类恐龙足迹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