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老龄化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研究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对老年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养治一体”、“三调合一”、“柔和缓慢”的传统导引养生术与老年人体育需求的契合,进而分析了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对老年体育的有效介入与长效发展的理论构想。传统导引养生术与老年体育的耦合,符合积极老龄化的社会要求。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动向.人口老龄化几乎关涉到社会的每一个方面,它将会给经济发展必需的劳动力供应、养老金体系乃至家庭社会伦理观念提出严峻挑战.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本文围绕日本老龄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日本在解决老龄化问题中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说明.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永的邻国,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老龄化问题.如何应对,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总体命运.本文结合日本老龄化的措施和经验提出一些看法,旨在希望中国能够借鉴日本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经验,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情况,找出妥善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措施,缓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急需积极面对的社会问题。介绍了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老龄化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提出了在老龄化社会公共图书馆遇到的问题与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老龄化被普遍认为是导致医疗费用迅速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纷纷讨论老龄化背景下医疗保障制度所经受的考验以及应对.但是,不管是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人口老龄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医疗费用的上涨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从宏观层面通过对中国各省市医疗费用支出面板数据的分析,考察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医疗费用上涨的确切影响,从而为应对老龄化以及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2050年,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的会给社会带来些困顿,但也为“老年护理”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和挑战,而人才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该文从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层面全面渗透,逐步推进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最终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6.
《科技智囊》2011,(10):8-20,22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同时又是一个最严峻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老龄化给所有国家带来更多的社会经济需求;与此同时,老年人群体又是一个宝贵却又往往被忽视的资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如果政府、国际组织和民间社团制定"积极老龄化"的政策和计划,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参与和保障,国家就能够应对老龄化的挑战。"积极老龄化"是2002年4月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为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而提出的老龄发展战略,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老龄工作发展方向。如何倡导"积极老龄化",让老年人积极、健康、幸福地生活,既是经济社会全面稳定发展的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已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梳理了中国老龄化问题与城市养老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外典型国家城市养老建筑设计经验与主要做法,针对积极老龄化对中国城市养老建筑设计新要求,基于绿色建筑理念,从优化绿色空间布局、深化绿色技术应用、强化绿色智慧运营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养老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正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全国老龄委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未富先老"成为中国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申秋红博士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如何在城乡规划层面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以陕西省咸阳市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为参考,对咸阳市现行城乡规划应对老龄化问题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建模预测,咸阳市老龄化趋势将继续加剧,对咸阳市城乡建设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对城乡规划的思路方法、编制内容及实施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从规划理念、规划内容、规划技术方法及管理实施措施等方面为咸阳市应对老龄化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可为其他城市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将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引入到社区老年志愿者的培育中,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总结出D社区培育工作的内部优势、外部机会、自身不足和外界挑战,并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D社区培育老年志愿者的可行性,结合积极老龄化的内涵,从组织保障、能力保障和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培育社区老年志愿者的实务策略,分别对应积极老龄化理论下的独立、参与、尊严与合法、自我实现和照料的原则,积极组织培育老年志愿者,为其他地区应对当前老龄化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图书馆在这方面也要有所作为。从把老年读者服务纳入公共图书馆的总体规划,设立老年读者阅览室,根据老年读者阅读需求丰富馆藏资源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老龄化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的不期而至,给我国的养老带来了巨大的难题。现行生育政策的积极调整,将极大完善人口的年龄结构;而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也必将有效地解决老龄化带给我们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从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关系入笔来讨论中国老龄化面临的挑战以及新的出路,提出中国已经掉进了"少子老龄化陷阱"或者说"超低生育率陷阱"的判断。从长远看,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根本是少子化危机。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从人口代际关系角度看,"适度老龄化"的含义是老少比和老劳比能够维系代际和谐的理想老龄化状态。实现"适度人口老龄化",必须从人口战略和政策角度出发矫正"人口代际失衡",维护"人口代际均衡"。提出的人口代际和谐均衡主要是指适度的老少人口比、老劳人口比能维系年轻人口的老年支撑力,这是"人口均衡"的重要含义。通过适当鼓励生育和人口迁入补充可以提高老龄化社会的人口支撑力,实现适度老龄化是应对老龄危机的第一战略。  相似文献   

14.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老龄化率已高达15.5%,而2013年为14.9%。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而且,中国经历的是一个"未富先老"的老龄化过程,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尤为严峻。新兴信息技术带来的颠覆力及其激发的创新浪潮,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改变,也使得面对老龄化更易实现全球视野下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推广,老年人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体育健身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人口老龄化的新理解,探讨与思考体育运动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及体育运动对高龄老年人口状况干预与改善,起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从2000年之后,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不仅是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更是世界上老龄人口增加最快的国家。如何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本文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这将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中国的老龄化速度快、来势猛,超前于经济发展,具有阶段和累进的性质,在其进程中存在着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它对中国社会有着负面和积极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要以自身发展实力为基础,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相似文献   

18.
老龄化现象是丰十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规模大,将对整个社会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及问题:其次.总结了老龄化与金融市场的相关理论综述;第一,具体分析和归纳了日本面对老龄化所进行的各项养老金改革进程与经验;最后,根据日本养老金改革经验,提出了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及养老金改革的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健康老龄化的“地方”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生组织以积极老龄化框架为基础,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行动计划。梳理了成功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等概念;从健康地理学视角解析了地方、地方感和疗养性景观等概念在研究老龄化过程中的应用,阐述了从就地养老到适地养老理念的变化;总结了健康老龄化在社区和养老机构中的实践,并建议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将积极老龄化概念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老龄友好型社区的时间序列与理论分析框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与实践案例,总结不同阶段下老龄友好型社区的理念演进与实践特征。研究发现:老龄友好型社区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从“机构化”的老年护理中心向“去机构化”养老社区的转变过程,至今发展为在地化养老社区。研究关注点从单一追求物质空间环境对老年人的工具性支持,到注重物质空间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社会价值实现与社会融合支持的转变,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展开学科交叉与跨部门合作。中国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发展老龄友好社区应当注重老年人的价值与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