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合成了一种由四苯基硅烷为中心和氰基脂功能化三联噻吩为支链构成的新型三维四面体星型小分子SO.循环伏安曲线测得这种小分子拥有很低的HOMO能级(-5.3 eV)和较窄的能带(1.9 eV).吸收光谱,X射线散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实验都显示这种化合物拥有很高的结晶度.制作和测试了基于SO分子的太阳能电池.光学显微镜实验证实相对低的光电转化效率主要是由于没有形成很好的相分离.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可以为全球提供无限的电力供应。然而在人类充分利用太阳能的道路上阻力来自于地球上稀有元素的匮乏,而这些元素正是目前制备太阳能面板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比如镓和铟。这些元素资源在本世纪末将可能消耗殆尽。在制备太阳能电池的另一条道路上,有机太阳能电池似乎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但是,我们究竟应该使用何种有机材料呢?有机聚合物?小分子有机物?亦或掺杂硅的有机无机混合物?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s)在夜间显示、生物传感和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制作成本低、重现性好、结构和发光特性易调节、发光效率高等优点,根据其发光特性主要分为传统荧光材料、热激发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材料、局部电荷转移杂化态(Hybrid locally-electron and charge-transfer, HLCT)材料等几类。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来报道的基于有机小分子的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不同的特性对材料进行了分类,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合成各方面性能良好的近红外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效率高、亮度高、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以及能实现大面积光电显示等优点,因其在平板显示和高效照明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引起广泛关注。在OLED的制备及优化中,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括小分子和聚合物的选择至关重要,其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确定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修饰性强、选择范围广、易于提纯、荧光量子产率高以及可以产生红、绿、篮等各种颜色光等优点,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机电致发光小分子发光材料的研究状况,对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进行分类和评述,并简要介绍了小分子OLED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有机实验教学改革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入手,结合我院有机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就有机实验教学改革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有机聚合物及小分子材料的电致发光原理 ,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及影响器件稳定性、寿命的原因 ,总结了目前该领域所取得的成果 ,展望了下世纪有机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和商业化可能性 .  相似文献   

7.
李淑华 《山西科技》2011,(5):132-133
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设是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信息平台可为现代技术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结合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际情况及现有条件,介绍其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新型双官能团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天然L-氨基酸的基本结构,设计了一系列双官能团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并以天然氨基酸为起始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合成了这些目标化合物,产物结构经核磁分析正确.  相似文献   

9.
张涛 《实验室科学》2013,16(4):132-135,144
从实验教学条件、实验师资队伍及实验教材建设入手,针对地方财经类院校本科实验教学现状,建立职责明确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发展实验教学特色,建立开放的实验教学运行体系,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沉积温度影响有机太阳能电池阳极薄膜结晶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工艺,以氧化锌铝(AZO)陶瓷靶作为靶材,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在玻璃基板上制备了具有c轴择优取向的AZO透明导电薄膜.基于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征,研究了沉积温度对薄膜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ZO薄膜的结晶性能与沉积温度密切相关,较低温度时,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结晶性能得到提高,但是沉积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却有所变差.当沉积温度为400℃时,AZO薄膜的结晶性能最佳,c轴取向良好,晶粒尺寸接近40 nm.  相似文献   

11.
根据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目标与网络教学的需要构建了有机化学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主要由课程简介、主讲老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答疑系统、实验考试系统、化学园地、工具箱、联系我们、友情链接10个部分构成,具有强交互性、时效性、可扩展性等特点。为师生营造了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环节是公安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公安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文中根据网络警察的岗位职责及专业能力要求,分析了网络警察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性教育的重要性,介绍了四川警察学院所建设的网络警察培养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对基于该平台所实践的“模块化、多模式、综合性”实验教学创新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而为网络警察人才培养、完善相关实验教学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一种ITO/CuPc/CuPc∶C60/Alq/Al结构的PIN有机太阳能电池,采用Cu-phthalocyanine(CuPc)和fullerene(C60)的共混层作为光吸收层,CuPc和Alq作为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利用真空蒸发镀膜法制备各层有机薄膜,并用I-V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来表征器件性能.研究了器件的光吸收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的膜厚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器件光吸收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分别为15,30,40 nm时,器件的性能达到最优化.优化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JSC为2.07 mA.cm-2,开路电压VOC为0.56 V,填充因子FF为0.46,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0.53%.  相似文献   

1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工科专业必修课,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该文改变传统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出结合虚拟仪器技术,构建一种结合硬件模拟实验和软件虚拟实验的微机原理实验教学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根据皖西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出发。以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为平台,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抓手,从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阐述土地资源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建设的内容.建议把土地资源学实验设置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增加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从而构建土地资源学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为市场提供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振动力学是基础力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近代物理学和科学技术许多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振动力学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锻炼学生动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还能在创新素质上得到提高。文中探讨了振动力学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内容、实验平台的搭建和实验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同时总结了课程开设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如何搞好网络安全课程的实验教学,是一个亟待研究和实践的问题。通过分析当前高职网络安全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利用一种基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来辅助网络安全实验课程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详细讨论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在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9.
依据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构建基于“大机械”教学理念实践教学平台的思路,介绍了基于“大机械”教学理念实践教学平台的内容和实践教学的训练组织与实施。通过“大机械”教学理念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的,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以R134a为制冷剂的光热光电喷射-直接蒸发复合制冷系统,以新疆喀什地区的气象参数为输入,结合Trnsys软件进行建筑模拟和系统仿真计算,分析夏季连续典型气象日内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其性能.结果表明:直接蒸发冷却系统系数COPm值最大可以达到15.05;COPm平均值达到12.33;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机械COPm最大为4.97;复合系统的综合机械性能系数COPm达到8.52;整个夏季完全用机械压缩制冷系统耗电量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