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第一卷)所录契约中有不少音借字。此次将对此套丛书第一卷中清代昆明契约文书的11条音借字进行考释,并从中古音韵和现代昆明方言角度进行方音印证,对今后这批契约文书的进一步校释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为近代昆明方音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 ,地处华北的晋中市 ,其方音突出体现了“晋语”的某些特点 ,但又有晋中方音特有的语音现象。晋中方音与普通话语音辨正主要表现在声母 ,韵母 ,声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地处华北的晋中市,其方音突出体现了“晋语”的某些特点,但又有晋中方音特有的语音现象。晋中方音与普通话语音辩正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大荆位于浙江省乐清县的北部,方言属于吴语中的台州片。本文主要讨论大荆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记音以区所在地的方言为根据。壹大荆方言的声韵调1·1 大荆方言有声母37个:  相似文献   

5.
明清吴语文献中有一类读音为“咿”的“咿”类字,有“以”“夷”“伊”“亦”“咿”“”“咦”等多种写法,其意义、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又”相同。通过对历史文献中有关吴语“又”字读音记载的分析,联系语音演变发展的规律,并结合现当代吴语区松江、上海、苏州、温州等地方言“又”的读音,可知“咿”类字其实是“又”的方言记音字。“又”“来”等上古之部某些字在现当代吴语一些地区韵母仍读[i]音。  相似文献   

6.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浙北杭嘉湖方言中小称音的类型,探讨其地理分布和特点.认为杭州方言的儿缀小称带有明显的官话色彩,余杭方言的儿缀小称是吴语小称音中的典型类型,嘉善方言的小称变调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小称泛化现象,临安玲珑方言的小称调是一种与声调系统有关的小称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吴语叙事山歌是指流行于吴语地区民间,用吴方言演唱的,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有两个以上人物出场的韵文作品。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郑土有的《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从吴语叙事山歌的演唱传统出发,以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结合文本分析,为求深入到它的“本体世界”之中,探求它的传承、编创规律,给它以合理的定位。该书共分七章。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是吴语山歌、吴语叙事山歌发展史、搜集整理史、学术史的回顾,是一种学术上的梳理(第一章)。2.对吴语叙事山歌基本情况的分析和判断,根据现已发掘的三十多首中长篇叙事山…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粤方言区人士学习普通话存在着与二语习得一样的“母方言”迁移规律,并详细报告、分析了粤方言区大学生习得普通话过程中的方音负迁移事实,尤其是方音负迁移导致的写别字现象,以期对在粤方言区开展普通话语音和文字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帮助。文章不但报告了粤方言区大学生习得普通话时最易犯的错误是些什么,而且从方音负迁移的角度印证了粤方言与普通话差异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9.
黄娟 《科技咨询导报》2007,(26):247-247
大新镇位于北部吴语的毗陵小片,来母字读如定母的现象在江西赣方言、客家方言并不少见,但是在北部吴语却是首例。同时在毗陵小片流摄开口一等字有[-i-]介音以及[o][o]韵的[f/v]读如[h/|↓]的现象也很少能见了,但是在大新话中这三种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纠正方音发好标准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本文针对云南方言区尤其是滇西北地区的人说普通话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从声韵调、音变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了云南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指出了如何纠正方音,发好标准音。  相似文献   

11.
葛源位于横峰县北,与上饶县、德兴市辖境相邻接。葛源话系因唐初玉山县移民入迁定居而演变形成。葛源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表明,处于赣、吴、徽语交接地带的葛源话,是朝着赣语化方向发展的保留有吴语底子且受徽语影响的一种混合方言。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长兴县县城说吴语,四乡有吴语,有官话。原安吉、孝丰县南部大部分说吴语,北部及西北部沿浙皖省界一带说官话。吴语和北方话的一段分界线,就在浙江西北部长兴、安吉、孝丰(今并入安吉)县境之内和昌化、于潜(两县今并入临安县)边境的省界线上。这是我们根据五十年代汉语方言普查的成果,以前的研究,新近的调查得出的初步结论之一。北方话的南端,比过去许多人认为的在“沿江地带”要往南推移了许多。这个结论对于划分全国汉语方言的分区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方言的分布经常是整块整块的,就象海岸线分隔大海和陆地一样。有时方言之间也有相  相似文献   

13.
冯时行诗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宋代重庆籍著名诗人冯时行诗词用韵作了穷尽式的考察,旨在了解其用韵的时代和地方特点.冯时行虽然基本上是按照宋代通语押韵,但一些用韵反映了当时的四川方音,有的还可能只是当时的重庆方音.  相似文献   

14.
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重点是掌握普通话语音——北京音,广西人学习北京音,有着双重的意义:一是完成汉字改革当前三项任务的需要,一是各兄弟民族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相互学习的需要。教学实践充分说明,要真正学会北京音,除了平时处处留心,反复练习以外,还必须下苦功夫,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弄懂普通话语音体系,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普通话语音体系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等内容。本文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联系广西方音的实际,具体说明普通话声韵调的特点,着重指出广西人学习北京音应当注意的问题,供学习和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原本《玉篇》残卷反切的整理,认为《玉篇》音为梁代金陵雅音,其方言基础为吴音,进而推论《玉篇》音为西晋洛下雅言“南柒吴越”后的变体,为当时中国雅言的代表,而“北杂夷虏”的洛下雅言只能称为“次雅言”,因此说明梁时中国雅言的方言基础应是“吴语”。  相似文献   

16.
方音辨正是闽西人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难点 ,又是重点。本文提出正音的三条途径 :抓住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规律 ;结合普通话声韵母拼合规律 ;利用形声字声旁类推。并就声母的三组难点音 (z、c、s和zh、ch、sh ,f和h ,n、l和r)的方音辨正作了一定探讨 ,试图找出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较为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切韵》作者们的成书意图和态度倾向,从他们的"正音"意识出发来重新审视《切韵》音系的性质。从成书过程看,《切韵》音系是以金陵与洛阳为正音标准,参校了其它多地的方音,考核古书音注得到的语音系统;而从结果看,却反映了东汉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综合特点。  相似文献   

18.
吴语是我国的第二大方言,吴语研究尤其是吴语语音研究起步早、论著多。吴语的全浊声母、声调、连续变调和小称变调都曾经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上述四个方面对吴语的语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扬雄<方言>中的"用字之奇",是指用来记录方言词语的字虽然在传世的先泰两汉文献中见到过但不是通常的用法,这些字都是扬雄根据方音而借用来记录方言词语的.具体包括借音字、联绵字和译音字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释今天闽南话里所见的敦煌吐鲁番文献(《吐鲁番出土文书》简称《吐》、《敦煌变文集》简称《变文》、《敦煌资料第一辑》简称《敦资一》)里的俗语词,以供读者参考。文中注的音,系笔者家乡闽南诗山方音。声调问题,详见邵文(邵荣芬先生已考定唐五代西北方音平上去可互通。邵荣芬《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和唐五代西北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