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传峰 《科技信息》2010,(35):I0032-I0033,I0102
本研究从当前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与本科院校专业培养的脱节的现实出发,刻画了信管专业毕业生的目标职位体系的结构,归纳出我国信息化水平职业认证体系,指出了职业认证教育在本科院校信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总结了南京工程学院信管专业进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认证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特点。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新的教育模式,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立足本地,办出特色,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是值得探讨的话题.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从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创新意识的训练,职业素质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强化等方面探索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为信管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人才需求。在国家大力倡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背景下,文章指出了信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国家政策、高校人才培养困境和就业形势三方面,分析了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最后在明确用人单位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基础上,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框架、路径与方法,能够为其他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它介于传统的理论型本科教育和实用技术型的职业高等教育之间,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还是理论型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矛盾突出.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研究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方法,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产学合作教育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还缺乏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和机制。针对该问题,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对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要求;构建符合校、企两方实际的"三段式"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实施机制;介绍重庆理工大学"三段式"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本科层次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系统的法学知识,培养模式的各个要素也是通过法学知识而组织起来的,是一种"知识导向"的模式。这一模式虽有其优势,但是不利于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就必须变"知识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实践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改进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强化"双能型"法学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国家司法考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将职业本科教育纳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这对中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新任务、 新目标、新要求。本文对职业本科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客观形势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发展职业 本科教育的历史必然性,从把握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路径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出发,提 出了职业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内外经验 探索本科职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办学模式和形式;介绍了国内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经验。从职业规划课程的设置,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实践实训基地等方面介绍了西昌学院探索本科职业教育的作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点,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理念,以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从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创新意识的训练,职业素质的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践能力的强化等方面探索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前,法学专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法学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基于法学教育既要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职业后备人才,又要为法学研究培养学术型后备人才这一特点,法学本科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为切入点,将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准确定位为培养大众化、"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学人才,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为其实现培养目标的路径,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实践训练教学,最终实现法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和高级化,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定和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时,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基于通识教育基础和能力培养本位,将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为了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运行,离不开相应保障系统的强有力支撑,即适应实践教学需求的教学队伍、高质量且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2.
潘美娟 《华东科技》2024,(1):137-139
<正>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我国工科人才的重要场所,这类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还需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任务中,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人才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本文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究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未来10年,我国高等教育将重点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因此,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是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前的紧迫任务.其中,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法体系研究是重要的环节.重温夸美纽斯与赫尔巴特的教学法思想,对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法实践加以归类分析,为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法体系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别于普通理论型本科教育,同时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基于项目教学理念构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这个核心,以学生参与项目教学开发实践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全面胜任专业领域的项目开发任务的培养模式。为此需要重新分配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技能专门人才应该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兼备的职业化人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给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借助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是其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关键,针对这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广西部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实践,提出经管类专业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五个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教学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地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校协同创新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办学模式和形式;介绍了国内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基本情况,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的经验。从职业规划课程的设置,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 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实践实训基地等方面介绍了西昌学院探索本科职业教育的作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133226"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育合作、教学保障和教学改革要求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阐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创新地提出了基础、拓展、复合3个层次教学要求和课程体系;对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及教学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独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堪丰 《科技信息》2011,(19):147-148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指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系列的缺陷与不足,制定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体系,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条对策,对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鉴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新建本科院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举和必由之路。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须符合差异性和继承性的基本原则,可以通过实施校地互动、坚持合作教育、突出能力培养、优化培养环境,重点推进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