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宋金时代,戏曲活动颇为兴盛而著录却甚寥寥,直至南宋末年才始见著录。至元代《录鬼簿》的出现才标志着学科意义的戏曲目录诞生。明代,戏曲进入综合目录系统,《太和正音谱》等曲谱也成为戏曲目录重要的组成。专科戏曲目录有了更大发展。《录鬼簿续编》、《曲品》、《远山堂曲品》、《远山堂剧品》、《南词叙录》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成果。清代,《曲海总目》标志戏曲目录的成熟,还出现了《今乐考证》、《曲录》等一批目录。民国期间,戏曲目录得到很好的补充,戏曲目录著录方式渐趋现代。而最突出的成就是,古代戏曲首次进入国家总书目、史志艺文志及善本书目,标志着古代戏曲目录地位的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2.
文学创作是主体的审美体验过程。中国古代剧论家以主体心灵和主体情感审视戏曲艺术真实,强调审美主体内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相对忽略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等审美客体的再现,偏重于创作主体内在心志和情感的表现。同时,他们依据戏曲艺术代言体的文体特性,主张剧作家细致体味戏曲人物生活的环境和遭遇的事件,做到因事造形,随物赋象。 相似文献
3.
从“临川四梦”的创作指导思想可以看出,汤显祖中年以后的主导思想,是本于儒家的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体系。汤显祖正是受晚明思潮,特别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的哲学思想影响,形成了他较为先进的戏曲创作观。 相似文献
4.
佛教东传对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宋前小说的影响,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它涉及小说故事题材、情节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近二十年对佛教与小说关系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对象也逐渐由整体研究发展到个案研究,有关宣佛小说的价值与定位也相应起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6.
新时期,当代剧作家按照传统戏曲自身的创作规律和现代意识,创作了一批有思想深度和艺术创新、同时体现现代化品格的戏曲新作,成为中国戏曲振兴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声乐艺术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动听的歌喉、简要的肢体语言,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渊源来自民间劳动。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本论文根据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点,分析了我国戏曲对于民族声乐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特征和风格特征的研究,阐述了民族声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通过戏曲对民族声乐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8.
复仇故事是《史记》中的重要材料,司马迁创作复仇故事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历史真实基础之上进行合理必要的想象与虚构;在历史真实的描绘中透露出一种悲壮昂扬、愤激苍凉之情;有意识将复仇历史进程情节化、故事化、戏剧化;将复仇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9.
当今高校的古典戏曲教学中,古代作家陈腐的封建意识和落后的伦理观念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反思构成了一对深刻的矛盾。高校文科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这一新课题,在教学中既要保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又要批判、剔除其中的封建糟粕,并在此基础上,既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又正确引导他们走出一味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崇尚欧美文化的误区。为此,高校文科教师,要特别加强对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当代受教育者心理特点的研究,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把握住教学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佛经翻译发展史上,从最初的汉译佛经开始,就出现了文与质的区别和论争。文与质不仅是翻译方法或风格的分歧,更是在译入语的操纵下,译者如何选择文或质的翻译策略,然而文与质的相别相争最终在玄奘新译中实现了相合相融。研究中国佛经翻译史上文与质,对中国当代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渝刚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138-141
从叙述模式、佛经理论、佛经文学(伏魔经文)、佛家释梦等不同的角度阐释佛经对《伍子胥变文》的一系列影响。在叙述模式上《伍子胥变文》化用佛经故事,佛理"业感缘起"论是阐释《伍子胥变文》的内在线索,佛家"释梦"观在《伍子胥变文》上也有体现,历史故事是表,佛理是里。佛理是《伍子胥变文》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2.
赵治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3(4):74-76,79
莫扎特是欧洲音乐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他是 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开创者之一.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体裁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扎特最重要的成就是歌剧,本文通过对莫扎特的最重要的几部歌剧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他的歌剧创作及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滥觞于商周,发展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世界园林文化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她不仅综合了许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刻、植物学、园艺学等,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便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发展而成为世界园林奇葩的根源!用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段话来讲,研究中国园林,似应先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入手,则求其体,现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本文试再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哲学思想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向联军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6(1):34-3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思想不仅影响了郁达夫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而且影响了他的旧体诗创作.对郁达夫各个时期旧体诗作的分析之后就可以看到,"隐逸"构成了郁达夫人生理想的一种思想底蕴和旧体诗创作的一种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6.
佛典在汉译的过程中,经历了汉文化的重新洗礼,获得了一种新的语言艺术风格。同时,佛典本身蕴涵的丰富的文学成分,也为中国文学增加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论天人合一思想观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亚男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3):29-31
通过论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对传统服饰的影响,提出中国古代服饰在形制、色彩、图案等各方面要受天人合一思想的约束,从而达到人间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程美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在国外传播的历史回顾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文学对外传播”这一“主动传播”说难以成立,说成“被动传播”,即“国外对中国文学的引进”也许更为恰切,或者至多只能是一种被动传播;同时,也总结出长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在国外传播的特点以及缺陷,如:文学作品原旨与韵味的流失,对作家、作品的误解等,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学的对外传播提出希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