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一代代民族声乐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不断继承和创新,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现代民族唱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个性,存在“千人一腔”的状况。金铁霖教授的“金氏唱法”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新时期优秀的民族歌唱家,是值得我们予以极度肯定的。这种“千人一腔”的现象只是存在于民族声乐界的局部,因此,对“金氏唱法”的批判是不客观的。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民歌演唱艺术也不例外。新时期,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中有用的东西,创造发展我国歌唱艺术时,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民歌演唱艺术传统,不断完善发展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歌唱方法都是建立在以本民族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笔者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比较,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借鉴.几十年来中国民族声乐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体现在混合共鸣的埃,宽广的音域、圆润的音色,浓郁的民族风格,亲切清晰的吐字等等.使民族声乐继承民族传统而不“土”,借鉴外国而不“详”,是适应以中华民族欣赏习惯的歌唱艺术得到了弘扬和广大.  相似文献   

4.
杨建农 《科技信息》2010,(8):367-367
声乐艺术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动听的歌喉、简要的肢体语言,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渊源来自民间劳动。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本论文根据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点,分析了我国戏曲对于民族声乐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特征和风格特征的研究,阐述了民族声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通过戏曲对民族声乐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淑安是中国声乐教育的先驱,她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学派的开拓者之一,在声乐教育、声乐理论研究以及声乐教材的建构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她的艺术歌曲创作在词曲关系上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作曲技法上中西合璧、以形写神,歌曲风格上声琴融合、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出激进、革新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的风格与民族的习俗、信仰、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前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继承、总结、提高,使它更加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逐步丰富和完善,它必将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也肯定会被世界各国人民接受和喜欢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7.
丁宇希 《科技信息》2008,(13):179-1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民族声乐理论经历了重要的历史阶段,民族声乐艺术结合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当代科学角度.诠释传统声乐理论.认识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与运动机能,借鉴其他民族声乐演唱理论与技术,逐步从理论上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加具备了现代学科意义与价值。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抒发真挚情感、传扬美德与理想、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重要音乐形式。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振兴传统民族声乐,如何让现代民族声乐更好地吸收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元素来发展,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共同协调发展,这是一个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蔡钊  叶姿含 《西藏大学学报》2012,(3):125-128,155
中国各民族的声乐艺术,既具有各自的审美特点和文化背景,在历史发展中又相互交融,具有许多共性特征。文章以汉族和藏族声乐艺术为个案,分析了汉藏声乐艺术发展中的和而不同,认为天人合一和空灵之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赋予汉藏声乐艺术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几千年来无数先辈艺术家们精心开创的,它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劳动生活、精神气质、言谈笑貌、趣味爱好、声腔语调、风土人情等,它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的宝贵遗产.我们这一代声乐教育者应该满腔热情地去保护它、继承它、提高它、发展它.文章从七个阶段的训练进行分析,指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来,我国的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系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以“西洋美声”为代表的西方声乐系统的影响而使得本土民族声乐系统失去原创力。通过加强对民间传统艺术资源的研究与借鉴,推动声乐教育系统的本土文化生态意识,促进二者结合的实践是新时期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民间传统艺术资源之于当前我国声乐教育系统的借鉴与影响的基础上对实现声乐教育与民间艺术资源的融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前进,研究、探索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开创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新篇章,建立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体系,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随着声乐艺术的新进步,中国唱法的概念也得到了更多的专业人士的认可,中国唱法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刘畅 《科技资讯》2006,(20):136-136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民族音乐也是如此,它要受到地域、政治、信仰、哲学、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在这些基础之上形成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精神。我们在探讨“声乐艺术民族化”问题时,就应该既关注中华大文化背景下具有中国音乐文化共性的“声乐民族化”问题,又要关注构成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的每一个民族的声乐艺术的个性,因为正是各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汇在一起,形成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呈现出发展缓慢的态势,无论从演唱技法,还是歌曲创作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与革新。这样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形成,并不是缘于民族声乐艺术土壤的贫瘠,而正相反,是因为有更广阔、更深奥的艺术空间正等待着被挖掘与探索。民族声乐艺术是与生活环境、社会状态、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传统民族声乐单一的演唱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对听觉艺术的审美需求。文章以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及其多元化发展为研究点,论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高校声乐教育立足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演唱形式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唱法分类,改变教学模式,为声乐艺术的演唱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花腔是声乐艺术中一种装饰性、华彩性很强的演唱技法。它的运用,不仅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声音训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提高了普通大众对民族声乐的喜爱和关注程度。近年来,花腔研究主要集中在作曲家尚德义花腔作品的创作与演唱方面,而对其他作曲家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6.
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上不存在不带某一民族特色的歌唱艺术,当今的中国民族声乐歌坛有“千人一面”的现象,缺少多彩浓厚的民族风格与独特的表演个性,原因何在?这是人们无时不在思考的问题。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风格是怎样形成的,风格的生命在于继承开拓创新,特点在于独特有个性、新颖多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声乐是在继承并发扬了民歌、说唱、戏曲的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遗产丰富,它是一种根植于本民族土壤、充满着浓郁泥土芳香与民族特色的声乐艺术,它风格多样,具有强烈且独特的民族特色,是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歌曲唱法、说唱唱法、戏曲唱法和民族新歌歌唱等四种系统唱法的总称。作为一名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者,必须先正确认识并了解及掌握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本文仅从演唱风格的多元化、风格的共同特征、演唱的特点三个角度出发,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进行浅显的讨论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梦馨 《科技信息》2011,(22):I0262-I0262
本文着眼于中国传统声乐和西方美声唱法的融会贯通,通过分析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和西方美声唱法的碰撞和交融,探讨如何让西方美声唱法这种科学的演唱方法更好地洋为中用,并在此基础上吐故纳新,以期使我国的声乐艺术获得更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民族声乐与传统剧种的说唱、戏曲等一脉相承.民族声乐演唱者应做好继承与发扬工作,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及各地民歌,向个性鲜明的民歌手学习,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切实提高文学修养,使民族声乐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不被外来音乐所同化而永褒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