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我国体育事业如何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彰会上,胡锦涛提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2010年至今“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相关研究成为体育界的热点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时代性、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认为: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需在体育体制改革、学校体育开展、竞技体育比赛项目、体育产业规范、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达到协调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以51金21银28铜的优良成绩,金牌第一的辉煌成绩圆了中国人体育大国的百年梦想.但现实却告诉我们能拿的金牌,只是奥运项目中很少的一部分,奥运项目只是竞技体育很少的一部分,竞技体育也只是整个体育活动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奥运会不能代表体育,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我们能够期盼的只是有限的辉煌.为此,以北京奥运会中国队所得奖牌数据为主要依据,探讨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大众体育的关系;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浅析中国“体育强国”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瑞  聂晶 《科技信息》2009,(4):14-14,16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国体制"的实施,竞技体育得到了飞速发展,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总数高居金牌榜榜首,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大国之一。然而奖牌的背后,我们仍距离世界体育强国的标准有很大差距,举国体制的"金牌战略"与"全民健身推广"的相对独立,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相对滞后,使我国还不能被称为"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结束已经一年有余了,而中国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路途还很长。为此,我们一要淡化奖牌意识,增强全民健身观念;二要把更多财力用在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上;三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一流体育场馆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体育的发展正日益走向繁荣和兴盛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仅体现在奥运会金牌数量等中国竞技体育的强大,同时更体现在中国体育文化在全世界的话语权.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竞技体育大国崛起之路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力求通过体育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阐述,重新审视中国体育价值观迷失的原因所在.认为中国体育文化强国的发展是要寻求一种动态的文化生态平衡,既要保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面向世界,又要不断的吸收其他国家体育文化的精华;既需要保持对外开放,又需要保持中华民族特色;既要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又要体育文化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将会使中国体育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从奥林匹克运动具备的巨大影响力方面,阐述了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将会对我国的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综合评价法以雅典奥运会成绩为例,对世界主要体育大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采用三种不同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对世界主要体育大国竞技体育总体实力的评价指标包括金牌数、奖牌数、前8名小项总数、田径与游泳的前8名数、三大球的前8名数、金牌和奖牌所在大项数;三种评价方法对中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中国位居第三.文章从定量的角度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总体实力作出较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虽没有完善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但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而非体育强国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事实。本文从软实力、思想基础、制度框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联系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与规律,对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分析与总结。认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协调发展战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应该赋予更多的新内涵,为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而不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体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纵观历届奥运会,金牌数在不断攀升,名次进入前5名,竞技体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说是体育大国.但是我国的大众体质,却不容乐观.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应该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大众体育、开展全民健身才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虽没有完善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但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而非体育强国是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事实.本文从软实力、思想基础、制度框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时期,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体育科研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应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为核心,以体育科研为支撑,共同促进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播推广,增强我国体育综合实力,促进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全面迈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中国将再一次掀起竞技体育的热潮.将竞技体育的内容纳入教材之中,不仅是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的对比,得出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是有很大差异的,并且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奥运会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体坛的地位.在近3届奥运会上,中国依靠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体操和射击的稳定发挥,金牌数超越美国,占据金牌榜首位,标志着中国体育已跨入世界体育强国行列.但在举足轻重的足球、篮球和排球上表现低迷,在金牌第一大户、体育运动基础的田径和金牌第二大户、衡量体育水平重要标志的游泳上表现差强人意,使中国体育强国地位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也是中国体育的缺憾和短板.中国传统优势项目乒乓球和羽毛球虽然留驻奥运会,却并非高枕无忧,必须居安思危.中国竞技体育与教育脱节,虽已逐渐发生联系,但体育与教育还没有完全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民族素质的高低.竞技体育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好多项目还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要提高我们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使我国成为体育强国,体育大国,就必须注重提高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法,对如何建设体育强国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体育强国应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建设体育强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继续运用"举国体制",进一步扩大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充分发挥其龙头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好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统筹兼顾,协调各项体育事业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使我国稳步向体育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抓手。在体育强国建设中,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体育资源的优势,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使命担当方面:高校是落实“全民健身”战略、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和体育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是提升竞技体育实力的践行者,是体育交往的助推器。在创新路径方面:首先,要加强内涵建设,转变办学理念,使学校体育全方位对接“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调动优质资源,加快成果转化,多层次促进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融合;其次,应把握市场动向,转变培养模式,全要素培育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开发体育文化资源,丰富传播载体,全链条激发体育文化生命力;最后,应借政策搭平台,创方案优模式,全过程服务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虽然中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某些环节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现行的以"三级制"为主的竞技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应选择多元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敬龙军  蔡睿 《科技信息》2009,(6):222-22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方法,通过对北京奥运会的整体赛事进行深入分析,对北京奥运会后的世界竞技体育格局进行训练学特征分析,研究表明:中美领衔第一集团,世界竞技体育格局进入新时代;俄罗斯金牌榜第三引领第二集团,老牌强国稳中有降;下届奥运会举办国英国勇夺19金,位列金牌榜第四;德国奥运军团金牌虽多,传统优势项目整体表现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