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关村科技园区历经20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一区十园”的发展格局,海淀园作为其中的主体功能区,一直发挥着创新引领的带动作用。经国务院批准的海淀园规划占地面积133.06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以中关村西区为核心的创新资源聚集区、以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沿北清路两侧的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海内外优秀人才,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实力装强、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2008年,海淀园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4900亿左右,占中关村科技园区总收入近50%。每年技术交易额海淀区占全国的20%,其中60%以上输出到北京以外地区,在高新技术企业就业的各类人才约60万人,高端领军型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海淀园。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支持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4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支持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是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启动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举。中关村海淀园将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者、主导者,将政策聚集于一点,先行先试。通过建设核心区,推动示范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也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9年,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关村示范区,坚决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3.
<正>中关村示范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子一条街,198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1999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并于2006年成为20家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对科技园区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总面积为23252.29公顷。2009年3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发布,明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新定位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亦庄园、德胜园、石景山园、雍和园、通州园和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形成了"一区十园"的空间格局。中关村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复建设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先行先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扶持科技企业成长,作为中国大学科技园的领军人和佼佼者,清华科技园在14年的发展历程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富于原创性的“创新服务体系”:在聚集政、产、学、研、金、介等创新必备要素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一系列以嫁接各种要素为核心要务的高附加值服务,  相似文献   

5.
2009年3月、2009年12月、2011年1月,国务院相继批复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和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有关示范区和试验区的试点科技创新政策共出台93项,具体是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14项、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政策2项、  相似文献   

6.
面临的新形势 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建立了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经过20年的创新发展,中关村已经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园区。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功能区块建设人才特区,是实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共赢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本文梳理探讨了人才特区的概念、特征及主要实践模式,尝试提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思路与对策,以期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类似地区建设人才特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3月及12月、2011年1月,国务院相继批复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和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有关示范区和试验区的试点科技创新政策共出台93项,包括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14项、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政策2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税收政策6项、科研  相似文献   

9.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纵观已经获批的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顶层设计、深化改革、突出特色、发展双创、整合资源、开放创新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大胆探索,为不断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0.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于引领支撑河南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剖析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现状、与中部地区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对比分析基础上,基于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对自主创新示范区智库联盟建设进行研究,在分析智库联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智库联盟对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出了自主创新示范区智库联盟的建设途径,以期通过智库联盟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决策咨询、资源共享等服务。  相似文献   

12.
苏南制造业服务化企业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服务化创新业务类型多,相对利润率较高,大型制造企业出口服务行为普遍,但在产量促进型产业政策下,总体上苏南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创新意愿尚不强烈,服务化创新的人才支撑不够。为此要推动区域产业政策优化,形成苏南五市从供给侧协同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创新新格局:一是加强制造业服务化政策宣传,激发制造业企业开展服务化业务的积极性;二是产业政策要从"选择赢家"转向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更加注重需求端响应;三是为制造业企业育聚服务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之后,国家批复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量已经达到14个,研究发达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效与缺憾,对河南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很大参考价值。中关村、深圳和苏南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股权与分红权激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奖励补贴、科研经费管理、科技金融、税收优惠等方面都积累了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同时,这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存在着政府引导职能发挥不足、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机制体制不足、创新服务市场不发达等突出问题。对此,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当在建设理念、具体路径和重大举措等方面继续创新、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此,张江成为了继北京中关村、湖北武汉东湖后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底应该示范些什么?——这道考题期待张江做答。"示范要从机制体制着手"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指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15.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取决于管理体制的创新性设计。通过实地考察和比较中关村、东湖、张江、苏南、天津等5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管理机构设置特色及管理体制运行特色,揭示出国家级创新示范区管理体制设置应该集协调、决策和执行3种不可或缺的功能于一体,并就如何与自创区功能定位和发展阶段相适应、如何考虑原有功能区管理体制演变现状、如何理顺自创区与行政区之间的权力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经验借鉴和建议,以便为政府决策、后续设立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体制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发展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打造创新、绿色、开放、协调的高质量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更好地的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作用.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有效的路径,良好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人才创新生态系统以及创新生态环境系统可以系统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为此,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提出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从国家层面完善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持性政策体系,加快示范区创新平台布局;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强化示范区协同生态系统建设;创新示范区差异化产业链建设,构建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高效协同机制;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对接技术难题攻坚,高层次规划示范区技术创新;破除创新技术人才体制机制障碍,优化示范区人才生态;优化创新生态系统软环境,高质量推进示范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7.
18.
在河南省蓄势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的决定性阶段,深入研究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合作路径与综合施策方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和苏南等4个国家自创区作为典型案例,系统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合作实践创新和政策经验,结合河南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发展实际,从开放创新理念引导、双自联动机制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带动、府际合作关系建立、市场化导向改革等5个方面提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合作综合施策方略.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研究联合体内涵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研究联合体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探析RJVs创新物种、RJVs创新群落、RJVs产业体系的形成过程。为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应加强研究联合体的顶层设计,规划培育RJVs创新物种、RJVs创新群落、RJVs产业体系,增强对国内外RJVs创新优势种吸纳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