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多重著作权并非几个著作权的简单拼凑.也不是一种新型的著作权,而是对著作权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权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应当将这一概念严格限定于演绎作品所产生的著作权,而不包含邻接权的内容。为了预防和解决多重著作权中的权利冲突,应尊重他人的在先权利,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并注重私益与公益的协调,做到既有利于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促进知识的传播及社会公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2.
盛都公司和君安公司擅自商业性使用高常青、汪洋编著的《景德镇中青年陶艺家优秀作品选》中的乐茂顺等人的12幅陶艺作品的图片,由此引发的多起著作权诉讼在景德镇陶瓷界、法律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本文试图从这起侵权行为引起的诉讼和法院判决入手,分析了汇编作品著作权的产生要件和汇编作品著作权行使的特殊性,从而得出汇编作品著作权产生双重行使的合理性和现实性。最后,对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在适用法律上的2点瑕疵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是对著作权人行使权利的一种限制,关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问题,在知识产权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议。作者对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前提条件以及“合理使用”的法定情形及限制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演绎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著作权客体。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其著作权的归属以及行使规则规定较为简单,难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大量关于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纠纷,尤其是涉及在其他作品基础上制作的电影作品时,情况更为复杂。2011年7月,国家版权局启动了《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在《著作权法》修订稿中,立法者引进了"演绎作品"这一法律术语,并细化了演绎作品著作权行使的一般规则,明确利用已有作品制作的视听作品是演绎作品,并规定其特殊的行使规则。相关修改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侵权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又无法律上的根据,擅自对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利用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行使著作权人专有权利的行为。本文分析了著作权的侵权行为的内涵、种类、提出了著作权的精神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额问题是审判实践中遇到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对此,一些学者和司法工作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本文试就此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之见解,以请教于同行。一著作权是著作权人由于创作作品而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内容。著作权人既可以自己行使著作权,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行使,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著作权又是一种独占权,任何其他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行使著作权权利,必将构成对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侵害。这种侵害必然表现为著作权人财产或精神之受损。因此,我国《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7.
周雅莉 《太原科技》2007,160(5):31-32
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著作权保护问题,指出了合理使用方式已不能解决著作权人与社会公共性之间的矛盾,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环境下著作权行使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网络演绎作品的出现,引发法学界关于著作权的争论。众所周知,电影的著作权属于制片人。由于电影是一种合成作品,声音与动态图像是其最基本构成要素,单纯从声音或动态图像就能判断出是此电影,因此,基于声音或动态图像而产生的视频音频短剧应当属于电影演绎作品。所以说,该类短剧的作者在行使其著作权时应当遵守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否则,就会侵犯电影制片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文化表达著作权主体保护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表达创作的主体为特定区域或民族的群体权利主体,在"乌苏里船歌案"中虽然承认了相关主体的著作权,并判定其乡政府代理行使相关权利,但是缺乏政策及法律根据。创作传统文化表达的群体应当成为受著作权保护的特别权利主体,我国应在特别著作权的保护模式下,分两步构建传统文化表达的著作权主体制度,设立群体的法定代理主体代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0.
李娟 《科技资讯》2014,(26):40-40
测绘成果作为地图作品和文字作品,完全可以成为著作权的客体。但测绘成果中的数据信息有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涉及到重大的公共利益问题,这就使得测绘成果著作权主体、权利行使、处分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受到更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出现了很多新内容,著作权侵权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著作权犯罪产生的危害更加严重。仅仅依靠民法手段、行政手段不足以解决严重的著作权侵权事件,加强著作权刑法保护,加大对著作权犯罪的规制力度,势在必行。大部分国家知识产权法及保护知识产权刑法均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调整保护范围,将新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侵权行为手段纳入调整视野。所以。完善著作权刑法保护规范的关键是考虑如何使刑法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具体说来,应扩展著作权刑法保护对象和犯罪行为方式,加大著作权刑法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汇编作品的著作权归汇编人享有,但只有当汇编作品在内容的选择、编排的体例上具有独创性时,汇编人才享有著作权。同时,汇编人在行使其著作权时不得侵害原著作权人的权利。在出版汇编作品时,编辑出版者应审查作品的来源,并结合作品的内容、来源等确认作品的正确署名,还须与汇编者签订图书出版合同,且需含有关于侵权归责的专门条款,同时,必须审查原作者给汇编人的“许可使用授权书”,即取得双重授权。  相似文献   

13.
方伟  刘小成 《安徽科技》2010,(11):34-35
著作权是基于人类智识所产生的权利,属知识产权的一种,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民事权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鼓励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优秀文化的交流和繁荣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周知面的快速扩大,针对网络信息著作权的侵权行为不断出现,方式不断更新。虽然我国对于网络信息著作权的刑法保护正在逐步完善,但还有许多新问题需要得到规范,以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网络信息著作权的刑法保护力度。作为最为严厉也是最后一道保护屏障的刑法来说,预防和遏制侵犯著作权犯罪是当务之急。该文主要从网络信息著作权的范畴,侵犯网络信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及责任认定,现行《刑法》对网络信息著作权刑法保护的现状、缺陷及完善对策等方面加以论述并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于违禁作品的讨论迄今仍未达成共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学界主要争议集中在以下三点:违禁作品的概念问题、著作权问题和保护问题.违禁作品应指内容违法的作品.有学者从程序和实体、公法和私法的角度对于违禁作品所做的实证意义上的界定,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对违禁作品的保护力度.违禁作品在著作权法范围内享有完全著作权;但当作品的出版传播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时,则需要予以公法上的限制.关于违禁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应采权利行使限制说.著作权人有权主张侵犯著作人身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无权主张与著作财产权益相关的损失赔偿。  相似文献   

16.
云计算改变了传统著作权中权利人对有形载体的依赖,同时也对著作权产生了利弊兼有的影响,著作权立法应正视云计算下无形载体存在的客观现实,遵循著作权法平衡各方关系的立法原则,对现行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作出调整和修改。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法律制度是一种分配围绕作品所产生的各方权益的利益平衡机制,其中著作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立足点,其体现了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之精髓。在当代各国的著作权立法和著作权国际公约中,利益平衡始终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著作权法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利益平衡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法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围绕著作权的侵害赔偿展开探讨,虽然我国目前的著作权相关法律对著作权领域的权属、保护期限、权利限制及邻接权等内容都作了系统的规定,但著作权侵害赔偿责任条款相对薄弱。本篇将结合现阶段我国著作权保护的客观状况,分别从著作权侵权责任的概念阐释、西方著作权侵害赔偿制度的综述及借鉴、我国著作权侵害赔偿的合理原则以及我国著作权侵害赔偿的具体计算方式等角度入手,以期寻求优化著作权侵害赔偿法治效力的可行性方略,切实实现对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我国法律体系中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阐释了法律意义上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含义及其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基本条件、著作权的内容、归属、产生、保护期限、使用许可、转让、登记管理、确认和法律责任等一系列对计算机件软件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基本法律问题。最后指出,在实践中必须从广义上适用著...  相似文献   

20.
在著作权民事关系中,作者和出版者之间的关系本是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但在著作权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处理作者与出版者因出版合同产生的民事纠纷时,总让人感到合同对出版者的约束力大于对作者的约束力,每每让出版者陷入被动而产生不平之感。因此,需要我们探讨这种不平之感产生的原因,从而正确认识出版者在著作权法民事关系中的“被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