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吕鹏  范一飞  于勇 《科技信息》2011,(28):273-273,276
本文运用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分析,揭示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方面的价值取向以及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的分析,提出对提升体育消费观念的建议,促进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观念的理解,推动大学生去体育市场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
王杰  杨冰  王春来 《科技信息》2011,(10):283-283,284
本文从价值学和体育学的内在联系入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探讨影响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现实状况,从而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奠定相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韩波  张锦文  王舒 《科技信息》2010,(2):294-29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长沙雨花区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闭幕后,长沙雨花区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已逐步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为娱乐健身,主要形式为观看体育比赛,但体育消费结构主要特点是实物性消费。  相似文献   

5.
谭小丰  宋名芳 《科技信息》2010,(8):266-266,26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株洲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闭幕后,株洲市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已逐步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为娱乐健身,主要形式为观看体育比赛,但体育消费结构主要特点是实物性消费。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地区和江苏地区的蒙古族和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蒙、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取向、主观幸福感的特征和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蒙、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取向存在显著差异,汉族学生的社会取向自我高于蒙古族学生,蒙古族学生的个人取向自我高于汉族学生;蒙、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取向与其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体育专业大学生应促进个体的自我取向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使自己的主观幸福感不断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本文在对景德镇陶瓷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及消费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部分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强调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适度、科学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8.
田剑  曹昂 《科技资讯》2010,(15):220-220,22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开封市两所高等院校的非体育专业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体育消费理念,对体育健身作用的理解较为深刻。消费动机主要是消遣娱乐和健身性需求。但体育消费结构比较单一,不够合理,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低消费阶段,同时在体育消费理念方面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和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9.
由于现代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社会性价值取向,片面夸大高校体育的工具性功能,忽视高校体育的本体性功能,青年大学生成了教育工具,仅仅是即将走入社会的知识技能载体,“以人为本”只停留在口号上,青年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高校体育的本质应是使青年学生的生命价值由片面发展—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兰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兰州市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消费行为的独立性较差,体育消费支出内容还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1.
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念、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探讨大学生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消费特征及规律,为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郭守康  张涛 《科技信息》2012,(28):310-311
由于现代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社会性价值取向,片面夸大高校体育的工具性功能,忽视高校体育的本体性功能,青年大学生成了教育工具,仅仅是即将走入社会的知识技能载体,“以人为本”只停留在口号上,青年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各类球赛对大学生球迷体育价值观的积极影响研究与分析,球赛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球迷体育价值观的影响差异具高度显著性,与大学生球迷思想单一,对任何事物都理想化、观赛动机简单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和学龄的增长,对社会事物的认识逐渐深刻化、理性化,球赛的负面效应使之失去了观赏价值等,使大学生球迷对体育价值观正确认识的有所降低。球赛中浓重的体育文化气氛,可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球迷,摈弃不良的负面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投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有所提高,但是体育锻炼状况在实践上仍然没有明显好转,体育锻炼时间投入少;体育消费已经进入生活消费领域,但存在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有较明确的认知;体育需求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体育价值取向与体育需求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关注体育的态度以及对余暇体育活动主动性不高;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呈正态分布;活动场地以校内的运动场为主;大部分学生每周不同程度地参加体育活动但活动时间比较短,锻炼效果不高.  相似文献   

16.
亮亮 《科技资讯》2010,(12):242-242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对包头部分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市大学生体育消费主要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休闲娱乐、人际交往、调节情绪也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重要动机,但体育消费的结构还不够理想,总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00名体育社团大学生和100名非体育社团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大学生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态度、闲暇时间支配方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体育社团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体育社团对公安院校大学生运动价值取向、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频率,时间,强度,参与方式,运动项目的选择性等方面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3)体育社团使得公安院校大学生闲暇时间支配方式更加合理;(4)公安院校应提高重视,加强学生体育社团投入力度,改善学生体育休闲及生活方式,更加有利于警务化管理制度的执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理论层面上对中国体育价值取向及休闲体育发展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阐明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体育价值选择的背景、原因及中国体育价值取向与休闲体育发展的关系,最后面对现代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对如何实现在现代人们体育价值取向下促进休闲体育健康、快速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涛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6):160-16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体育潜在课程内容要素构成进行研究,拟从体育物质情境、体育文化情境、人际关系情境三方面来论证其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态度、意识、兴趣、价值取向等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金钱第一、物质第二"的社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矛盾、盲目和浮躁等特点,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学习观念等5个方面出发,高创新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