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哲学中所谓“天“,大都是宇宙自然的总称.所谓“人“,则是生存于宇宙自然界中万物中之一物.因此,天人问题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熵概念的本质是宇宙生命系统或热力系统机能效率衰减的自衰落自死亡的过程.作为宇宙生命系统或热力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首先是一个"势增"的成长过程.在达到宇宙生命系统或热力系统势增的极限后.才会发生"熵增"的问题,熵增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宇宙生命系统或热力系统死亡或报废.这是一个自组织、自成长接着又是一个自衰落、自死亡的过程.克劳修斯的"孤立系"的试验,可以认为是生命系统或热力系统在生命活动中的一次吐故纳新的呼吸涨落的"落"的阶段的简单模拟,所谓的"热力学熵"是工质熵.对工质熵问题的研究具有提高热力循环热效率的意义.而传统热力学"熵增"问题所导致的"热寂说"是历史上物理学试验的狭隘性所致.对于既定的自然生命系统或热力循环系统而言,每一次呼吸涨落的熵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在整体演化意义上.熵问题所表达的是宇宙生命系统或热力系统机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活动能力"老化"阶段的机能问题--机体熵或系统熵的问题.宇宙生命系统的本质是不断演进创新,在自组织自成长达到极限后.物极必反开始自衰落,并最后走向自死亡,由于宇宙生命在每一层次、每一梯度或每一代上所能产生的创新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形而上"之"道"意义上的"熵",通过让已经完成创造使命的、并已经陷入僵化的生命系统自我消亡,以支持创新的发展演进..在宇宙生命所有层面的一切演化过程全部结束之后.新的宇宙生命演化活动又会重新开始.玻尔兹曼的"有序"和"统计熵"的概念都是完全错误的.绝对零度OK的"状态熵"为无穷大,  相似文献   

3.
对批判"热寂说"的三种说法做出评论.指出"大爆炸"理论所描写的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与无限的宇宙是不同的.对于无限的宇宙,"热寂说"不成立."大爆炸"理论所描写的我们的"宇宙",有可能趋向"热寂状态",也有可能不会趋向"热寂状态".  相似文献   

4.
高煜 《科学观察》2020,15(3):33-36
正宇宙中各尺度的恒星形成,不论是位于宇宙边缘的第1代恒星还是在我们银河系"家园"里的恒星,都是贯穿于宇宙起源和天体演化的核心科学问题。可以说,恒星是宇宙中的"原子",有关恒星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则是当代天体物理学研究的枢纽:恒星形成不但决定星系的结构和演化,而且人类赖以生存的行星系统的起源也与之紧密相关。另外,宇宙中的大部分元素(包  相似文献   

5.
安东尼·阿圭雷博士(基础问题研究所科学副总监)在过去的十年中,宇宙学领域内发生了两件令人震惊的大事:一是宇宙学家们建立了一个真实的宇宙学"标准模型".通过结合一系列相对简单的对早期宇宙的猜想和已经证明的引力、核子、等离子和天体物理学知识,该理论能够适用于几乎所有现存的观测数据,并可重复测试和相互校验该模型的基本构成.二是科学家们意识到,通过宇宙膨胀--这一理论原本是为了解释构建"标准模型"所需的宇宙早期情况而提出的--目前所观测到的宇宙可能仅仅是一个巨大、复杂、多元的多重宇宙的"沧海一瞥",毫不足奇.多重宇宙的结构如何?我们所处的宇宙与其他宇宙关系如何?如果根据该理论推导出来诸多属性不一的宇宙,我们将使用哪些属性来与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相互印证,以证明该理论的真伪?这些就是本文中两个主题人物所提出的一部分问题.亚历山大·维兰金(Alexander Vilenkin)是膨胀理论的先驱之一,亦是多重宇宙研究领域的顶尖科学家.理查·伊瑟(Richard Easther)则是一位致力于研究多重宇宙理论中一个最为微妙的方面的年轻科学家.他的研究方向是:如何在清点多重宇宙中的宇宙?  相似文献   

6.
在计量学中长度和时间都是基本量,对应在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是米和秒.所谓"空时"(或"时空)在计量学及国际单位制中均不存在,并且缺乏可测性."空间"和"时间"是物理学中的独立概念,两者之间缺乏强联系,故"空时"(或"时空)不是有物理实在性的概念.说"空时(时空)可以弯曲"是缺乏实际意义的.宇宙学中对Hubble红移的主流解释是"所有的星系都在退走",但造成红移的也可能是别的原因.因此Camov的大爆炸学说令人难以接受.空间和宇宙不存在"膨胀"的情形.对我们中国科学家而言可以采取与标准宇宙学不同的立场--宇宙没有创生时刻,时间没有始端;宇宙的存在是永恒的.对空间和时间的认识已不仅是理论层面的事,而是关系到高新技术发展的实际问题.例如为了排除地面测量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航天技术已开始放弃狭义相对论的技术基础,即用电磁波双向时间间隔之半作为距离的定义,改由卫星和飞船上用编码报文形式向地面单向传送所有信息,供地面观测指挥中心使用.这样飞船上的独立自主的计时、观测、导航和通讯都与地面观测无关.全球定位系统(GPS)就是以这种方式工作的.说"GPS的运作离不开相对论"没有根据.  相似文献   

7.
“起源”的科学追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一些科学研究话题,注定要永远缠绕人类的神经,就像人与世界的"起源"问题。近50年来,"宇宙大爆炸"已成为最主流、最为广泛接受的宇宙生成模型理论,如今我们所谓的"宇宙"被描述为起源于大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现在宇宙物理学的几乎所有研究都与宇宙大爆  相似文献   

8.
宇宙大爆炸及宇宙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出了宇观天体和微观粒子质量、半径的统一计算式,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相符.认为宇宙大爆炸是"超微黑洞"(即前宇宙)的大爆炸,否定了点大爆炸的传统观点.爆炸后的宇宙背景是光子热平衡态和引力束缚态共存的系统,平衡态占优势则宇宙必然膨胀.暗物质、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它们会怎样左右宇宙的命运?最后也阐明所谓的"大沙漠"区并非一无所有,它分布着三代费米子的超对称伴子--三代玻色型粒子成员.  相似文献   

9.
陈太明 《广东科技》2009,(16):94-95
佛家主张"悟空",于是有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之真言."理性之美"是汉赋美的本质,这是冷成金<试论汉赋之美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提出的.何新文<赋家之心苍括宇宙>(<文学遗产>1986,1)总结汉赋"以大为美"的特点,认为具体表现在追求体制的宏大、展示力量威势无比巨大的大美、展现阔大无比的想象境界.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由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由布鲁诺的伟大预言到无穷的宇宙质和量的深化研究,这都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在不停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实物是怎样产生的?宇宙、时空的本质是什么?本文认为:一切空间都可以归结为"宇宙场",一切时间都可以归结为"宇宙场过程"--宇宙就是宇宙场加宇宙场过程--宇宙场既是场物质又是场过程--因此,宇宙物质统一于宇宙场.并且据此认为:自今为至的一切宇宙观、时空观所称的宇宙、时空本身都不是绝对独立存在的物质,都不能绝对独立地产生物质作用;唯有宇宙场是绝对独立存在的物质,唯有宇宙场能够绝对独立地产生物质作用,因此说宇宙起源于宇宙场.进而据此又认为:宇宙场产生实物,实物产生实物场;实物和实物场最终又都转化为宇宙场--并且宇宙场与实物和实物场是如此循环拄复,以至无限地先后存在、产生和相互转化的.这就是本文时宇宙起源的思考和解答.  相似文献   

12.
方东美的美学方法和他所回答的种种问题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他是从人文途径建构了一个"既超越又内在"形上学方法,并以此反对西方二元对峙的方法.他的美学和哲学是浑为一体的,是步了"天人合一"的理路.他把人、自然、宇宙的统一看作是生命情调以美学化方式的一种渲泄.方东美美学的方法还可以称作是"全体的直透"法.由于把宇宙、人皆看作是有生命的"情理集团",他对美的解释是庄子所谓的"大美",是"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同时,他主张这个天地之美寄于生命,形于创造.总之,方东美的美学思想既承续了中国传统体用不二的路数,又借鉴了西方柏格森、怀特海许多有益的因子,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当代中国美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脩容侍侧兮辟非常"作为《衣镜赋》的关键文句,是联结刘贺的过去和当下的一大知识通道,在尽显"儒家情怀"中,直通当年的立废往事.由此,所谓的"脩容侍侧",就不是简单地修整面容,而是具有"礼"的意义.刘贺通过"镜于人",而远离"非常之祸".另外,"脩容侍侧"虽与"容礼"有着密切的关联,但通过刘贺的用礼状况可以看出,学界流行的"容礼派"之说应是后世的想象.所谓的刘贺为"容礼派"之论,是一个不存在的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原学将《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和《史记》《资治通鉴》作为自己的"二史三经",侧重的是传承方式,因为它们构成了中原学研究的思想文化土壤.《道德经》研究了人类和宇宙的根本性问题,被称为"万经之王",是中原学的"智慧"宝藏的源头活水,在中原学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对于中原学的思想框架和核心范畴的搭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世界》2012,(2):95
"宇宙"的英语"universe"一词源自拉丁语"universus",意思是"包罗万象的一切"。"宇宙"这个词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  相似文献   

16.
<正>广义相对论在揭开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引发了无数未解之谜,比如,宇宙"幽灵"暗物质、暗能量以及引力波等,无数科学家因此而踏上了寻找之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诞生100年来,在揭开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至今仍未解开的谜团,其中,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个宇宙"幽灵",被视为21世纪物理学研究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能的4.9%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如何"现形"的?上海交通大学鸿文讲席教授、粒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卡夫卡《变形记》中所谓的"变形",是指格里高尔"人变成虫"的故事。其实,所谓"变形记",应该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变形",计有三种:格里高尔的生理"变形",萨姆沙家经济状况的"变形",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格里高尔家人的心理"变形"是《变形记》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新的科学方法是产生新思想、新理论的源泉.康德在1755年、拉普拉斯在1796年就预言了在1923年才由哈勃证实的河外星系的存在.如果将康德、拉普拉斯思考问题所使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就可得到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新宇宙模型的建构,结合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可得到一种新的宇宙模型——"物质空间层次宇宙模型",文中提出了验证该模型的实验观测方法.在新宇宙模型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斯坦哈特与英国剑桥大学的尼尔.图罗克提出的循环宇宙,成为一个自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媒体纵览     
<正>科技日报"天河二号"还原宇宙演化"视频"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张同杰领衔的宇宙中微子数值模拟团队,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上成功完成了3万亿粒子数的宇宙中微子和暗物质数值模拟。如此大规模的数值模拟,目前世界上只有"天河二号"能担此重任,它就像一架像素极高的"超高速摄像机",通过模拟还原出宇宙清晰而漫长的演化"视频",使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过程得以"呈现",为利用天文观测手段测量中微子质量带来新的契机和希望。(来源:《科技日报》2015年5月14日)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1999,(12)
圣人之教现存最早的中医典藉《黄帝内经》是以"圣人之教"为张本的:"是故上古圣人之教下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所谓"圣人之教"以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究心于天人之间,以一种整体的、联系的、有机的信念来观察和理解宇宙与人类。《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天地人是按一个统一的"大道"来运动的,人类是由"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因此人生也只是"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即使是圣人也只能"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而疾病则只是生命"浮沉"的偏离状态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