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热压烧结和普通烧结的锆钛酸铅掺镧(PLZT)陶瓷的电致伸缩效应。用电阻应变计和改进的Sawyer—Tower电路同时测量了强电场下的电诱应变和极化强度。对x/70/30的多种组份研究表明:所有这些组份的基态是宏观非极化的,电致伸缩效应支配了电诱应变。组份为(7.6~8.0)/70/30的热压烧结PLZT陶瓷呈现出双电滞回线及电诱超弹现象。并且发现了电致伸缩系数随温度的增加在出现ON/OFF型弹滞回线的温区内急剧增大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2.
聚氨酯弹性体电致伸缩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材料的电致伸缩特性,通过原位共聚合法在聚氨酯弹性体(PUE)中掺入了不同质量比例的纳米钛酸钡.采用LCR测试仪、邵氏硬度计和电容法电致伸缩特性测试装置研究了纳米钛酸钡掺杂对PUE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掺杂比例的提高,PUE的介电系数和硬度增加,回复速度变差;较低的掺杂能提高PUE的电致伸缩应变,过高的掺杂导致PUE电致伸缩特性下降,掺杂6%钛酸钡的PUE表现出最佳电致伸缩应变.进一步对PUE电致伸缩特性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电致伸缩弹性体电荷迁移逾渗模型,其很好地解释了电致伸缩材料弯曲、临界电场反转膨胀、高掺杂回弹等现象.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几年纳米粒子参与的以及纳米粒子修饰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研究的进展情况,评述了金纳米粒子参与的液相电致化学发光与化学发光以及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纳米粒子参与的电致化学发光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李玉平 《甘肃科技》2014,(12):43-46
反非法用电和防止非法用电是目前电力系统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本设计涉及一种基于GSM网络的电能量监测系统,针对电能量损失监测系统的研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列举了电能量损失的原因,并且对电路故障分析造成电能量损失的现象作了说明。同时对涉及DS80C320外围电路设计,介绍了电能量检测电路、相位差测量电路、显示报警电路、RS-232串口通信、以及单片机控制GSM网络应用,通过软件编程实现电能量损失计算及低成本、高效率的电能量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电沉积法制备的氧化镍基薄膜电致变色特性。讨论了电致变色材料显色退色特性同薄膜的厚度和密度对电致变色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不同的类型的金属顶电极对TiO_2薄膜电致阻变效应的影响,通过对器件I-V曲线的分析,发现器件Au/TiO_2/Pt和Ag/TiO_2/Pt具有稳定的电致阻变性质,且Ag/TiO_2/Pt器件的置位电压和复位电压较小。相反的,器件Ti/TiO_2/Pt的电致阻变性质具有不稳定的电致阻变性质,这与Ti电极容易被氧化在界面处形成氧化物有关,界面处氧化物的形成影响了器件的电致阻变性质。结合电致阻变效应机制的分析,表明顶电极材料会影响RRAM器件的电致阻变性质。  相似文献   

7.
电致变色材料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在现代国防科技上的地位越来越重,因此在本文中主要介绍电致变色材料在红外发射器件、智能电致变色涂层、电色储存器件、智能电致变色织物的应用。从而使人们更多的对电致变色材料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Knops、Smith和Warren等人在电致伸缩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将Stratton、Landau和Lifshitz导出的电致伸缩体积力引入电致伸缩力学问题中,得出了合理的电致伸缩基本方程.并通过构造特解势函数,建立了电致伸缩力学问题的位移解法.利用变形条件、本构方程平衡方程导出了位移特势函数解所满足的Laplace方程.相应的补充解简化成一般纯弹性边界值问题,利用传统解法可以很容易求解.电致伸缩材料位移函数解法不但对各向同性材料适用,而且可以应用到各向异性材料的求解之中.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解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重新建立了电阻性本质安全电路电弧放电能量的计算公式 ,证明在评价电路的安全性能时 ,理论上将电阻性电路当作电感性电路的特例处理 ,存在着最大可达 1 2 .5 %的误差 实验发现当电路从电感性过渡到电阻性时 ,电弧放电开始瞬间电弧电流将突然下降 还发现对电感性电路 ,放电电流线性衰减模型仅适用于电感量为 1mH左右时的情况 最后对评价电路本质安全性能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 图 8,参 6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使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分别在十二烷基苯磺酸和HNO3中电沉积制备了聚苯胺(PANI)电致变色薄膜.使用Raman、FE-SEM和电化学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所制备的聚苯胺电致变色薄膜进行测定表征,结果显示两种质子酸中获得的聚苯胺形貌存在显著的差异,且对其在离子液体Bmim PF6中的电致变色性能产生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十二烷基苯磺酸微乳液中沉积制得的聚苯胺电致变色薄膜在Bmim PF6中具有良好的电致变色响应.使用Bmim PF6为电解质,将所制得的聚苯胺电致变色薄膜电极与通过电化学沉积制得的三氧化钨(WO3)电极一起组装得到了电致变色器件.原位吸收光谱数据显示,所制得的电致变色器件,在-1.5~2 V的工作电压下,具有稳定的电致变色响应,其着色和褪色时间分别为4.0 s和5.0 s,着色效率达176 cm2·C-1(λ=600 nm).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SRD)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功率变换电路应具备的条件,阐述了该系统的功率变换电路和系统控制结构图,给出了系统应用的控制方式、位置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种大功率IGBT实用驱动及保护电路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对大功率 IGBT驱动和保护电路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延迟搜索过电流保护实现方法。采用高速模拟开关器件 ,可方便地调节保护电路的参数、保护电路动作的电流值、延迟时间、搜索时间及 2倍以上过流时的慢速关断时间等。针对不同的大功率 IGBT,只需进行简单计算就可确定电路参数。文中给出了详细电路 ,对正常工作和过流故障时的原理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仿真和试验结果。针对三菱公司的 12 0 0 V/ 6 0 0 A IGBT设计的实际电路已在某研究所大功率离心机上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微弧氧化工艺要求,设计出一种两级逆变式微弧氧化电源.介绍了两级逆变式微弧氧化电源的控制系统.它以高性能DSP作为其控制核心,通过调节输出两组4路PWM信号分别驱动前级功率逆变电路和后级斩波逆变电路.功率逆变电路采用有限双极性的控制方式以实现电压大小的调节,通过控制斩波逆变电路可以得到所需的各种电压波形.同时,该控制系统还具有过流、过欠压、过热、参数超限等故障诊断与保护功能.试验和应用证明,该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精密、稳定的控制,提高了电源的适应能力,拓宽了实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采用SD42524芯片设计了亮度可调的大功率白光LED驱动电路.该电路最大可驱动10个串联的350mA白光LED,功率达到10W,并可随意调节亮度.调节亮度所需要的PWM信号由EPM240T100C5芯片产生,该芯片具有80个灵活的I/O口,便于扩展.该驱动电路具有性价比高、驱动能力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传统EL显示器驱动电路存在的问题,用“平衡驱动”的概念,设计了矩阵式EL显示驱动电路系统。它包括高压驱动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波形调制电路、电源电路和接口电路。该电路解决了非平衡驱动方式产生的“潜影”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给出陀螺旋转系统组成的基础上,结合旋转系统运行原理的分析,建立了目标跟踪与旋转速度的关系。通过对模拟驱动电路与数字驱动电路的比较,设计了以单片机ADuC812为核心的双电源数字式驱动电路,对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驱动电路的软件设计思想及各软件模块的功能。通过电路的软硬件调试,实现了陀螺在跟踪状态下的稳速旋转。该系统具有较强的实际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功率较大、负载强度变化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论述了电机主电路的结构和计算机的接口与控制,给出功率变换器、GTO驱动电路和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多功能功率电子变换器门驱动信号发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给出了一个用于功率电子实验的多功能信号门驱电路,该电路为一模拟与数字混合系统,利用它的4组输出信号,许多基础电子实验如斩波变换器、推挽式逆变器、全桥逆变器及脉宽调制电路等均可得到实现,本详细地描述了电路的结构及其运行原理,最后给出并分析了两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郭火强 《太原科技》2010,(11):89-91
IGBT具有开关速度快、栅极驱动电流小、驱动功率大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针对IGBT驱动的实际要求,介绍了IGBT工作特性。并利用M57962L设计出一种适用的IGBT驱动电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微细电解加工的超短脉冲─纳秒级脉冲电源,其最小稳定输出脉宽100ns,额定电流1A,占空比和频率均独立可调。该电源采用直流加斩波输出方案,直流部分采用稳压集成块调压,电路简单可靠,成本低廉。设计的高频信号发生器工作频率范围宽,波形调节方便;快速驱动信号具有陡峭的上升和下降沿,为斩波器提供了良好的驱动保证。斩波主器件采用快速互补功率场效应管,解决了波形失真问题。针对微细电解加工工艺的特点设计快速保护电路,实现高精度的微细电解加工。利用本电源样机加工出典型微细零件,验证了该电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