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条形码是一种信息自动识别技术,起源于本世纪40年代,70年代末得到迅速发展。与磁条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相比,条形码具有成本低、扫描速度快、识别可靠性高等优点。同时为了克服条形码不能被人工识别的缺点,又在条形码下面印上了相应的数字和字符,就成为条形码识别和光学字符识别的双重形式。目前,这种条形码已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条形码,作为一种能标明物品“身份”信息的特殊线条符号,已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国际市场商品的外包装标志上。条形码线所代表的含义,须借助于条形码扫描阅读器或光笔的扫读,而后再经系统中微机的自动化数据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打印成文字清单,人们才能得以识别。 条形码扫读过程通常是靠人们将粘附着条码标签的物件在装有激光扫描器的台上轻轻掠过或用光笔在物件条码标签上轻轻划过来完成的。这意味着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生物免疫原理的识别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一种人工免疫识别算法.该算法将所识别的数据作为抗原,利用抗体、抗原的亲和作用,通过刺激/抑制有关抗体的活动建立一个抗体记忆集合,识别和表示数据结构组织,它具有识别多样性、自我调节功能等特点.通过对二维实数空间的数据和Iris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聚类效果好,识别率高,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免疫的图形识别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设计,定量的刻画了抗原、最佳抗体、成熟抗体、记忆抗体、免疫周期之间的演化情况,阐明了抗原提取、抗体特征库、成熟抗体、记忆抗体的产生方法,以及如何在解空间引入竞争机制.文章最后分析了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5.
尹璐 《上海信息化》2009,(11):80-81
当护士给住院病人套上“腕带”时,许多病人会感到很新奇。因为“腕带”上粘贴了一张奇怪的条形码,与普通条形码不同的是,它线条更多,并且组成了“古怪”的图案。其实,这些条形码是可以承载大量病人信息的二维码。对于白衣天使而言,一条貌不惊人的“腕带”,已经彻底“颠覆”了她们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6.
抗体是动物机体在外源物质(抗原)的刺激下由免疫系统及淋巴细胞产生,并能与抗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作为机体自然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中和病毒以及与血清中一种被称为“补体”的蛋白质协同完成免疫应答反应等生物学功能,可用于治疗和诊断。抗原抗体的关系类似钥匙与锁的关系,一把锁只有相应的钥匙可以打开。正是由于抗体的高度特异性、亲和性及其性能的多样性,使抗体成为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蛋白。成熟的抗体由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双链组成,而结合抗原的单链抗体及催化抗体的设计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正分子印迹是模拟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一种仿生技术,电化学传感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测量方法。将二者结合,会不会产生"1+1 2"的效应?源于免疫学的分子印迹仿生技术抗体和抗原的结合是非常奇妙的,二者之间呈现出"专一"的互补关系。抗原和抗体是生物体内免疫机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结合不仅具备很高的灵敏度,而且还有很强的特异性;哪怕是某一抗原分子的结构或者立体构象有细微差别,抗体也能很好地识别,不会与之结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商品上现有的各类标志的群体防伪价值,设计了一种“全信息”的防伪标志,以高信息容量的新型条形码为载体,可用计算机终端检验并集中管理。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领域RFID取代条形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目前使用的识别技术是条形码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新型识别技术,正在逐步走进图书馆。描述了两种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从图书管理、读者服务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分析,指出RFID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取代条形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计多个针对Titin蛋白胞外区多肽序列,用蛋白质微阵列方法筛选抗Titin抗体识别的优势抗原表位,并用ELISA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84例MG血清中,51例抗多肽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60.71%.经蛋白质微阵列筛选和ELISA法验证,发现在设计的9条多肽抗原中,P5、P6和P9是优势识别抗原线性表位;进一步发现自身抗体识别的P5与P9多肽表位存在交叉性,并且均能被多肽抗原阻断.结果表明,用蛋白质微阵列方法可有效筛选针对Titin自身抗体识别的优势抗原线性表位.  相似文献   

11.
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双向通信,从而达到识别或交换数据或读写记录媒体信息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的概念、应用范围、分类、工作原理、典型应用及取代条形码的趋势,是一篇比较系统地介绍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前景的科普性文章。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生物免疫系统克隆选择机理和免疫网络理论的免疫算法.该算法通过抗体的克隆选择和变异过程,完成对入侵抗原的清除,实现免疫防御的功能;利用免疫网络调节的思想选择抗体记忆细胞,完成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实现免疫自稳的功能;利用所建立的抗体记忆矩阵实现对类似入侵抗原的快速应答,行使免疫监视识别功能.该算法利用生物变异机制实现抗体的自适应调节,使系统具有自适应、自学习能力.在加热炉状态识别的应用研究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在解决数据识别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免疫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一种利用生化反应特有的专一性,选择性地识别物质,并将生化反应能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其基本结构如图1。免疫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中的一种,具有生物传感器的共同特点,如可直接对生化样品进行分析而不需要预处理、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测定迅速准确、节省时间。此外,由于免疫传感器是巧妙地利用抗体对抗原的识别功能和同抗原的结合能力设计的,同酶相比,抗体具有识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图像识别条形码过程中,整形是很重要的环节。分析了EAN-13条码采集并二值化后图像的噪音特点,结合EAN-13条码的构造,从理论上研究了模块中值法。这是一种利用条形码的构造特点,降低二值化后图像噪音,并易于后续条形码识别的整形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受损情况下的一维条形码识别问题,基于线扫描技术提出一种准确、稳定、高效的识别方法。分析了一维条形码EAN码制的解码原理以及用线扫描方式处理一维条形码信息的过程;根据一维条形码出现的污点、划痕、弯曲等受损情况,设计了对应的算法,并且应用线扫描技术完成解码;最后,采集了1 000张一维条形码实验样本验证识别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应对受损情况下的解码问题,且解码成功率维持在了较高水平;其中,受一维条形码弯曲程度的影响,弯曲样本的解码成功率为88%,略低于污点样本的95%以及划痕样本的91%;基于线扫描技术的受损一维条形码识别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广东科技》2007,(12):74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实际上是智能识别技术的一种,以此种射频技术制备的商品标签比条形码技术的标签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工免疫的RBF神经网络在钢筋性能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识别原理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该算法利用人工免疫系统的识别、记忆、学习等原理,将输入数据作为抗原,抗体为抗原的压缩映射作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的隐层中心,输出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权值.通过预报热轧带肋钢筋力学性能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K-均值法选择中心点比较,该算法计算量较小,精度高.  相似文献   

18.
RFID射频标签是承印物与电子技术的一个典型组合应用,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获取的数据通过电脑进行下一步处理,从而实现产品非接触式的识别、查找与管理,打破了传统条形码识别的局限性,被认为是取代条形码的一种方案,有可能发展成为今后全球商品或物流中最广为采用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9.
1963年,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布卢姆伯杰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在多次接受输血治疗的血友病患者血清中,有一种异常的抗体能与一个澳大利亚本土人的血清起沉淀反应,因而认为后者的血清中有一种新的抗原物质,称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来,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经  相似文献   

20.
侯英彩 《科技信息》2010,(31):I0182-I0182,I0418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种比条形码识别技术更先进、更新颖的RFID技术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RFID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条形码进行了优势对比,论述了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