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效率与公平两级优化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企业间的水污染物初始分配是完成总量控制的基础工作,为了更合理地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对水污染物总量进行分配,建立了效率与公平两级递阶优化的目标规划模型.以企业总产值为效率目标,建立第一级效率优化模型,利用公平区间和满意度的定义构建公平偏离指数概念,反映企业间水污染物分配的公平程度;以公平偏离指数为公平目标,建立第二级公平优化模型,引入反映决策者偏好的调节系数协调效率和公平目标应用模型进行模拟算例分析,通过对调节系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以定量协调效率和公平目标.结果表明,该模型有助于制定合理、灵活的排污企业间水污染物的初始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2.
个人收入分配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效率高低的问题,而是公平与否的问题。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要求,既不是“收入分配均等化”也不是“收入差距合理化”,而是初次分配实现“收入与贡献业绩对等化”,再分配实现“基本生活条件和基本发展条件共享化”。个人收入分配无需在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做出抉择,只要坚持分配公平,就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3.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其中效率原则先于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在效率原则作用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对效率原则进行的弥补和校正,因而收入的分配既要体现效率原则,又要反映了公平原则,从而兼顾效率与公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一收入分配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方面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理解和准确把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精神实质,对于加深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财经剪贴     
中共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上做报告时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和长期以来分配领域始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分不开的。要降低这一政策口号的负面影响,就必须进行政策理念创新,不能只要效率而抛弃公平,而是要使公平与效率在多维度空间的交互作用中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6.
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双重目标.分配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在此前提下兼顾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变迁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2):134-137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也持续拉大,而此也成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掣肘之一。从“效率优先”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党关于收入分配理念的演进充分说明了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效率与公平的争论,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的提出、依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浅谈初次分配领域中的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但也存在着相互矛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调动了劳动和不同要素所有的积极性,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但强调效率优先,并不意味着兼顾公平无足轻重,如果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公平。就可能出现收入差距过大,产生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导致劳动和公众积极性严重挫伤,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国家除了进一步加强再分配领域的公平调节外,还应重视初次分配领域中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消除收入分配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原则之间的冲突,有必要采用规范分析,提出效率一公平理想模型,把效率与公平原则之间动态变化的关系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模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对"公平"与"效率"的再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在具体的语境、具体的范围内有具体的内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收入分配而言的,它所讲的“公平”既包括起点的公平,又包括经济上较大程度的结果平等。作为我国现行分配政策的基本原则,它在这一特定阈限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公平:效率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是分配领域的一对重要关系。一般认为,公平即是收入的均等化,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本以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为出发点,认为公平应是收入-付出比的均衡,它不是效率的对立面,而是效率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土地整治资金效率,优化新增费分配方案,提高土地整治预期效果,在综合考虑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与效益产出间动态变化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窗口分析方法,将其转化为具有可比性的投入-产出效率,以资金投入和效益产出作为评价因子,建立相应评价体系,寻找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目标的改变对各省土地整治的投入-产出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综合效率目标下的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最优,土地利用效率目标和耕地保护目标下的分配方案其次,资源配置与公平目标下的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效率最低;除资源配置与公平目标下的分配效率低于现实情况外,其他3个目标下的分配效率均高于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土地整治资金效率,优化新增费分配方案,提高土地整治预期效果,在综合考虑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与效益产出间动态变化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窗口分析方法,将其转化为具有可比性的投入-产出效率,以资金投入和效益产出作为评价因子,建立相应评价体系,寻找影响资金使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目标的改变对各省土地整治的投入-产出效率具有重要影响,综合效率目标下的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最优,土地利用效率目标和耕地保护目标下的分配方案其次,资源配置与公平目标下的中央分成新增费分配方案效率最低;除资源配置与公平目标下的分配效率低于现实情况外,其他3个目标下的分配效率均高于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15.
高校改革的现实表明,当前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存在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困难,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观念形态和分配倾向,内部管理机制弱等办校效益不高因素,因此要建立起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人事分配机制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效率与公平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通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调整,可以有效地解决两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着分配不公的现象,影响了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必须处理好这两的关系,使效率与公平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以分配政策在现在各种社会问题突显的情况下,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各种说法不一。我通过对效率、公平的理解,分析了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手段,得出了在当前情况下应继续坚持这一政策的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再分配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十六大上,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的不公平程度已经变得极为严重。不公平已经变成社会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以及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本文中笔者回顾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展策略的提出,描述了当今我国市场经济中不公平的现状和程度,从哲学角度分析了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协调发展,最后,就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到公平和效率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效率与公平是经济伦理的两个基本价值目标,前者涉及生产与创造,后者涉及分配与共享。效率与公平为人类幸福生活提供基础和方向,在价值排序上,二者的关系表现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提法与“先富理论”保持着逻辑上的一致性。可以说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体现了效率,是资源有效配置的市场经济追求。共同富裕则体现了公平。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体制和所有制问题上实现了许多重大的理论创新,但在分配理论方面却始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一方面,我们虽然逐步摒弃了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具体形式,纠正了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但另一方面,在把收入分配市场化的过程中又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化,背离了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本质要求.党在十七大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明确初次分配在坚持按要素贡献分配时,要侧重对劳动要素产权的保护和倾斜,体现了市场经济要求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坚持保障原则的基础上,引入共享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从而把效率与公平统一起来,实现了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