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依据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实施内容,将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分为5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将不确定层次分析法应用到各评估指标权重的计算中,利用专家打分法获得各评估指标的评价值,并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到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中,结合隶属度函数建立了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模型,最后借助工程实例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水平差异大、应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从施工阶段入手,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BIM的成熟度评价模型.首先,结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聚类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引入云模型进行成熟度评价;其次,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BIM应用成熟度评价指标和方法.工程案例表明:模型具有可行性,可为装配式建筑的BIM推广和成熟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装配式建筑也在快速发展,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BIM技术是实现建筑产业化的趋势,但是由于技术和管理的原因,BIM技术的应用率和普及率并不高。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评价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旨在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落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精确地评价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考虑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以人员、材料及设备、技术、管理和环境5个方面为视角,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确定各变量的路径系数,计算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项目的 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较高,评价结果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所建模型能较好地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量化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精确合理,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模型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优化设计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了西安某商业综合体BIM模型,结合其功能特点,从建筑节能各方面进行考虑,以建筑全生命周期为轨迹,对建筑朝向、构件优化、管线优化、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模拟分析从而制定节能方案;最后,将节能方案应用于实际项目进行验证分析。通过实际项目运用,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利用被动式节能技术,本项目仅裙楼二层每年就将节省约7万元。由此对比分析体现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显著效果,不仅能达到更有效的节能效果,同时使建筑业能够进一步向信息化迈进。  相似文献   

6.
基于传统造价管理模式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研究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中.以管桁架装配式钢屋盖为例,首先分析装配式钢结构工程Tekla3D建模难点,然后基于Tekla3D模型研究如何结合其他BIM技术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进行造价管理应用,结果表明Tekla具有强大的3D可视化功能,可实现装配式钢结构的...  相似文献   

7.
党荃铮 《甘肃科技》2023,(11):17-22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成为国内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代表及产业升级的主要革新点。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的组合单元,直接影响着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性能。文章以装配式建筑总承包单位的角度,对影响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的关键因素和特殊指标进行了分析梳理,引入已参与装配式建筑的面积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并结合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的实际案例,建立了基于客观权重的熵权法与“正交投影法”TOPSIS模型来评价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系统性集成管理,可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IPD协同工作模型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分析装配式建筑和集成项目交付(IPD)模式,IPD模式中"集成、合作、精益和全生命周期"的思想与装配式建筑的特征相吻合。通过分析IPD项目实施过程及项目实现的3个要素,建立基于BIM的IPD协同工作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装配式建筑,通过技术、流程和组织整合,实现装配式建筑横向、纵向一体化及技术和管理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可持续设计中的作用,义中结合某工程实例,研究了同一专业设计阶段的可持续设计、各分工专业设计阶段的协同工作、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优化管理,以及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不足,阐述了建筑信息模型在建筑可持续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水平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得到可靠质量的建筑成果,提出了G1-熵权综合赋权的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参考目前装配式质量管理评价的研究,对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建造周期进行指标选取,使得指标体系更加完善.用G1和熵权法进行综合赋权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物元模型计算最大综合模糊物元,确定项目质量管理等级,并结合青岛市实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模型能够客观反映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水平,并且针对目前装配式质量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阐述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集成体系中的设计机理和技术特点.首先分析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装饰集成体系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然后介绍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集成体系设计中应用的方法,依托案例对提高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途径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此项技术优势在更大范围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为量化评价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益,为政府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装配式建筑8个子系统各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并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衡量指标,对比装配式与现浇式建筑,建立生态效益评价因果关系图、流量存量图和计算方程,构建装配式建筑生态效益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浇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益在建材生产与运输阶段、PC构件生产与运输阶段、建筑维护阶段处于劣势,尤以建材生产阶段为主;在建材运输阶段以及建筑建造、运行和拆除阶段占据优势,尤以建筑运行阶段为盛;从全寿命周期看,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益较大,并随着施工面积的增加而增大,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3.
在建筑工程领域,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能够显著提升材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和BIM技术的内涵,分析了BIM技术在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中的作用,并从实际应用及应用策略的角度,对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建筑业向工业化逐渐转变的当下,推动装配式技术向智慧化建筑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装配式预制构件厂作为建筑工业化的“工业厂房”是关键的初始环节,其成本管理非常重要。从4个维度选取14个指标建立PC构件厂成本管理评价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构建PC构件厂成本管理的评价模型。以郑州市某装配式预制构件厂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为PC构件厂的成本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激光扫描的装配式体系建造管理与质量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了目前装配式建造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装配式体系BIM建造管理系统,梳理了其主要模块,同时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BIM信息化管理和激光扫描质量控制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数字化装配式体系建造方法。最终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案例中成功应用,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特点,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对装配式建筑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审计阶段、运营维护及爆破拆除阶段进行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通过Dematel模型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探讨,量化分析各造价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确定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中心度和原因度,以此判断各造价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工程造价影响的贡献度。最后得出项目投融资、进度结算、二次装修、设施维护对全生命周期造价影响较大,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装配式建筑是在国务院和住建部等相关部门提出的绿色、低碳节能建筑及建筑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装配式建筑具有工期短、低碳环保、精简人员、质量可靠等优点,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成本高。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和现场调研,建立装配式建筑成本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基于模糊TOPSIS法对四个位于福建省内的装配式高层建筑项目距离最优成本的贴近度进行计算并排序,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给出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指标进行成本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研究的方法能方便地对各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成本评价,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其它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方案比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装配式夹芯保温板墙体拉结件的技术性能,构建评价体系,提供拉结件选用标准,实现装配式夹芯保温墙板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提升.方法定义材料性能、结构性能、提升性能为一级指标,强度、弹性模量等九项性能为二级指标,通过隶属度分类法获得相似度评分,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成对比较判别矩阵并确定指标权重,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规范指南和技术手册为指标评分提供依据,最后提出装配式夹芯保温墙板拉结件性能指标评价体系.结果选取某装配式夹芯保温墙板项目进行分析,对两种不同材质拉结件进行性能指标评价评分,分别得出评价结果 ,判别哪一种拉结件更适用于实际工程.同时对高性拉结件进行判别,验证了评价模型应用的可行性.结论针对拉结件深化设计建立指标评价模型,对于提升装配式夹芯保温墙板各方面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佳玲 《科技资讯》2023,(24):247-250
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一环,选择合适的预制构件供应商是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结合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和战略供应商的特点,在传统供应商指标基础上增加了运输和装卸能力、设计和研发能力、战略契合度、长期合作意愿等指标,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在内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改进VIKOR方法进行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战略供应商优选。  相似文献   

20.
为克服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各指标耦合性效应、指标难以量化等特征对项目管理人员难以借助传统数理方法对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做出科学评价的难题,构建基于C-O WA算子与物元可拓模型的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首先,依据前人研究经验确定了由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C-O WA算子对专家打分情况进行了重新排序,削弱个别极值效应;最后,利用物元可拓模型对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日照市工程实例分析,评估了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等级为"中",与项目实际效益相符,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基于C-O WA算子与物元可拓法的模型可以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有利于综合效益提升和建筑工业化进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